-
公开(公告)号:CN117447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89259.5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9/00 , C12N15/866 , C12N15/66 , C12N7/01 , A61K39/125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表达基因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VP1共识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及其在鸭甲型肝炎亚单位疫苗制备中的应用,本发明构建了表达VP1共识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基于杆状病毒制备的灭活抗原能够激发雏鸭的抗体应答,并提供良好的保护。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表达DHAV‑3VP1共识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可用于鸭甲型病毒性肝炎新型疫苗的研发与疫病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49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1644833.2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6/10 , C12N15/13 , C12N5/20 , A61K39/42 , A61P31/16 , G01N33/577 , G01N33/569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及应用,其中单克隆抗体为IgG1、κ型,单克隆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及轻链可变区氨基酸,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5所示的HCDR1、SEQ ID No.6所示的HCDR2、SEQ ID No.7所示的HCDR3;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8所示的LCDR1、SEQ ID No.9所示的LCDR2、SEQ ID No.10所示的LCDR3。
-
公开(公告)号:CN116355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47990.0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113 , A61K9/127 , A61K47/28 , A61K47/24 , A61K31/7105 , A61P31/16 , C12N15/85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谱抗流感病毒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61)及其应用。LncRNA#61显著抑制各亚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包括人源H1N1病毒以及各种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本发明构建了基于脂质纳米颗粒体内递送LncRNA#61的lncRNA脂质纳米颗粒,基于该lncRNA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的LncRNA#61发挥了良好的体内抗病毒效果。此外,解析了LncRNA#61的抗病毒机制,鉴定了其抗病毒关键功能区,发现其通过降低病毒聚合酶活性和抑制聚合酶蛋白核聚集发挥抗病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868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7988.3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44 , C12N15/866 , C12N7/01 , C12N7/04 , A61K39/145 , A61P31/16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HA蛋白糖基化修饰模式改变的重组禽流感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构建了三种表达不同糖基化修饰模式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蛋白,然后基于前期构建的表达NA蛋白、M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将分别表达HA、NA和M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共感染悬浮的昆虫细胞,收获在细胞内自行组装的HA蛋白上包含不同修饰模式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样颗粒。制备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鸡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当VLP疫苗HA蛋白的第38、133和158位同时发生糖基化修饰时效果最佳:显著增加抗原产量、显著提升VLP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显著减轻SPF鸡的排毒和肺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2776156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0399.1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Ⅵb亚型鸽源新城疫病毒致弱株ⅥbI4及其构建方法。所述基因Ⅵb亚型鸽源新城疫病毒致弱株ⅥbI4,它的保藏号CGMCCNo:6149。本发明涉及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利用含有鸽源新城疫病毒JS/07/04/Pi基因组全长的转录载体pTVT/071204,对其F基因进行致弱突变后获得转录载体ApTVT/071204,再将新城疫病毒rNDV/I4的NP、P和L基因片段替换ApTVT/071204上的对应部分,得到重组质粒ApTVT/ⅥbI4,该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BSR-T7/5细胞后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ⅥbI4。该病毒在鸡胚上具有较高的繁殖滴度,适合于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可用于制造疫苗。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3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87980.2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靶向呼吸道递送H7亚型禽流感广谱中和抗体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及其应用,本发明以NDV为载体,在其基因组中表达H7亚型AIV广谱中和抗体的基因,构建一株重组病毒。本发明提供的重组NDV在H7亚型AIV的抗病毒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为抗体制剂的靶向递送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为重要传染病的抗体防治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9871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45056.6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9/17 , A61K31/4184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兽用疫苗领域,涉及RIPK3蛋白在提高新城疫活疫苗胚胎免疫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细胞坏死性凋亡关键蛋白RIPK3对NDV弱毒疫苗的胚胎毒性具有重要影响,抑制RIPK3的活性可显著提高病毒接种鸡胚的孵化率与存活率,并显著提高HI抗体水平。本发明提供了RIPK3蛋白在提升NDV弱毒活疫苗胚胎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方面的新的应用,在研制安全、高效的新城疫胚胎疫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30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947999.4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6/10 , C12N15/13 , G01N33/569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识别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σC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括如SEQ ID NO:3、4、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 CDR1、VH CDR2和VH 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如SEQ ID NO:6、7、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L CDR1、VL CDR2和VL CDR3。本发明还公布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及基于该抗体和σC兔多克隆抗体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可用于NDRV亚单位疫苗抗原的定量与动物免疫剂量的确定。该ELISA方法相较于文献报道的方法,操作更简单、实际应用潜力大。本发明为NDRV免疫效力评价与疫苗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可保障NDRV疫苗的升级换代。
-
公开(公告)号:CN1120799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00033.8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4/11 , C07K19/00 , C12N15/62 , C12N15/866 , A61K39/145 , A61P3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禽流感病毒样颗粒抗原、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一株基于串联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NA、M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转染昆虫细胞自行组装形成禽流感病毒样颗粒抗原;将本发明所制备的病毒样颗粒抗原用于制备疫苗。本发明制备的疫苗免疫鸡群后能够产生较高滴度的HI抗体、中和抗体和IgY抗体,能够提供针对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00%的临床保护,并能有效抑制排毒。本发明不依赖于鸡胚,生产成本低、周期短;仅以低剂量一次免疫就可诱导较强的保护能力。本发明为VLP疫苗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8068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47819.2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9/15 , C12N15/46 , C07K14/14 , C12N15/866 , C12N7/01 , C12N7/06 , A61K39/23 , A61P31/14 , A61P31/20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σB、σC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疫苗包括:重组杆状病毒rBac‑σB表达的NDRVσB蛋白和重组杆状病毒rBac‑σC表达的NDRVσC蛋白;σB蛋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σC蛋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疫苗免疫鸭后,可提供针对NDRV高效的临床保护。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