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3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85562.8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W1/10 , G06N3/0442 , G06N3/043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降水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旨在提高反演精度和区域适应性。该方法首先利用粒子谱仪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理论雷达数据,通过滑动窗格技术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动态调整参数以寻找最优解,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理论雷达数据。其次,采用模糊逻辑法对降水粒子相态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相态设置雷达参数的权重。将不同权重的理论雷达数据与降水粒子相态结合作为新的特征输入LSTM模型,进行高精度反演。通过这种方法,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对含水量、降水强度以及粒径大小等降水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准确性和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293372.9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干扰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I/Q数据的DCNN电磁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首先对I/Q数据进行回波参数估计,得到功率数据,然后将功率数据可视化并边缘增强,二值化后再经人工订正,得到区分电磁干扰和背景的标签;将功率数据和标签数据切割后采用UNet和ResNet相结合的语义分割网络进行训练,完成预测模型的建立;对具有电磁干扰距离库的位置完成预测后,通过线性插值完成电磁干扰的抑制。本发明有利于识别在I/Q数据上判断具体的某个距离上存在电磁干扰,获取电磁干扰的存在径向和距离等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二维空间特征的电磁干扰的识别存在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6026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49453.6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气溶胶粒子管形弥漫管理系统,涉及照明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采样模块,利用动力作用将环境大气直接引入到管状弥散器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测试相应能见度下气溶胶粒子的照度、亮度、光谱分析以及密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管状弥散器内部的温度以及湿度;记录模块,用于掌握实验流程以及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上传保存以及分析处理。本发明通过静置单元保证管内气溶胶粒子为自然悬浮状态,管状弥散器两端用高透明材料密封且开设有预留照度、亮度以及光谱测试孔,弥漫体上方留有温湿度测试孔、气溶胶充入口和空气干燥口,继而便于改变粒子密度以及粒径种类对实验参数的影响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8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34498.6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15/00 , G01N15/02 , G01N15/10 , G01N23/04 , G01N23/20058 , G06T5/00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观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大气粒子观察显微镜,包括:样品制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去模糊处理、误差补偿和调节倍数;本发明通过采用直接采样法,将大气粒子采样在铜网上,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铜网进行观察,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同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学习,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对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进行去模糊处理,提高画面清晰度,同时利用误差补偿,对图像进行误差补偿,减小因透射电子显微镜本身的误差给观测结果带来的影响,此外通过计算机编程调节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提高倍率,来根据需要观察大气粒子的类型和数量,从而便于提高观察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9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293372.9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干扰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I/Q数据的DCNN电磁干扰识别方法及装置,首先对I/Q数据进行回波参数估计,得到功率数据,然后将功率数据可视化并边缘增强,二值化后再经人工订正,得到区分电磁干扰和背景的标签;将功率数据和标签数据切割后采用UNet和ResNet相结合的语义分割网络进行训练,完成预测模型的建立;对具有电磁干扰距离库的位置完成预测后,通过线性插值完成电磁干扰的抑制。本发明有利于识别在I/Q数据上判断具体的某个距离上存在电磁干扰,获取电磁干扰的存在径向和距离等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二维空间特征的电磁干扰的识别存在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4595.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固定的便携式气象观测站,包括:支撑杆、安装结构、限位结构、调节结构、阻挡结构、控制箱、光伏板和传感器;本发明通过传感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利用卡块与卡槽卡合,同时齿板一与齿板二卡合,便于快速固定连接块和传感器,连接板和转动轴可以沿着固定轴转动,便于调节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利用螺纹杆的一端与转动轴抵触,通过摩擦力限制转动轴转动,从而固定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丝杆转动会螺纹驱动支撑杆滑动,进而使支撑杆在垂直方向滑动,便于调节支撑杆和传感器的高度,同时支撑板能对支撑杆进行稳定支撑,提高了支撑杆和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限位块与控制箱的门体抵触,对控制箱进行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513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712696.X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4U20/00 , B64U60/00 , B64U10/13 , B64U10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监测无人机防护装置,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体机构,包括无人机本体以及设置于无人机本体上表面的槽杆;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电动伸缩杆一端的存储弧杆,存储弧杆两侧均设有展开组件;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存储弧杆上方的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以及连接绳。本发明一种大气监测无人机防护装置,当无人降落或者遇到紧急事故时,此时,工作人员远程控制驱动伺服电机反转,使得连接绳脱离收卷辊表面,继而在配重滑块重力作用下,配重滑块沿着第二滑槽口滑动,继而促使两个弧板展开与底部半球起落架组成球状,继而便于对无人机本体进行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3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917027.1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S7/4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参数反演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确定激光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表达式,与传统的假设后向散射系数和消光系数的关系式不同,提出了一种精确估算后向散射系数和消光系数关系的方法,并将该结果参数代入光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表达式中进行求解,得到消光系数。消光系数的计算方式更为合理且准确,并可在雷达运行过程中进行参数反演,利用计算出的消光系数作为定标系数来对激光雷达进行定标,使激光雷达的探测效果更为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5574.7
申请日:2024-04-02
IPC: G06F18/241 , G01N33/68 , G01N33/53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智能电网多源异构数据的桥联检测与异常溯源方法,该方法包括异构检测器的生产,桥联检测器的生成以及异常数据的检测、溯源,该方法基于生物免疫桥联抗体原理,模拟生物学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过程,将特征检测器进行映射拼接,生成桥联检测器,期望桥联检测器如同双特异性抗体一样获得对海量多源数据桥联检测的能力。本发明可对低维子空间内抗原实现有效捕捉,解决传统NSAs不考虑抗原分布,无法有效区分抗原,以及传统NSAs算法覆盖时存在的采样点数量不足、多样性不足的缺点,避免生成过程在高维空间过早收敛。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了将待检测数据直接融合,保留了特征信息,从而可以进一步进行异常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09882.0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广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风廓线雷达的三维风场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三维风场构建技术领域,基于风廓线雷达的三维风场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每部风廓线雷达的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和垂直风数据;S2.基于已知的风廓线雷达站点位置信息、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和垂直风数据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对垂直风廓线上各个高度的风速矢量进行校正;S2.校正后,对垂直风廓线上的风速矢量进行自适应重采样,得到相同高度层上的风速数据;S3.基于所述相同高度层上的风速数据,通过风廓线雷达组网,采用距离加权的方式进行三维风场构建。本发明能够克服地球曲率对风场构建结果带来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