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6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1393870.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405/06 , A61K31/4709 , A61P31/00 , A61P31/04 , A01N43/42 , A01P3/00 , C12P17/16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类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中的一个单体4‑羟基‑1‑甲基喹啉‑2‑酮类生物碱目前主要从植物芸香科、大戟科和土壤来源的放线菌Dactylosporangium sp.中得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血小板聚集、糜蛋白酶抑制作用、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结核等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93870.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405/06 , A61K31/4709 , A61P31/00 , A61P31/04 , A01N43/42 , A01P3/00 , C12P17/16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类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2‑喹啉酮‑桔霉素杂合二聚体化合物中的一个单体4‑羟基‑1‑甲基喹啉‑2‑酮类生物碱目前主要从植物芸香科、大戟科和土壤来源的放线菌Dactylosporangium sp.中得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血小板聚集、糜蛋白酶抑制作用、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结核等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1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811481273.7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及其应用。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60476。本发明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可以制备得到苯甲醛叶立德杂合二聚体类化合物,为稀有天然产物提供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来源,为其进一步生物活性研究和生物学应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90371.7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311/76 , C07D493/06 , C07D493/16 , A01N43/16 , A01N43/90 , A01P3/00 , C12P17/16 , C12P17/06 , C12P17/18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从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GGF16‑1‑2分离得到9个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均由微生物分离得到,为天然产物。其中,化合物Ⅰ和化合II为本领域公开的首个碳桥接型1位氧化的7‑脱羧型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III为本领域公开的首个碳桥接型1位为亚甲基的7‑脱羧型桔霉素二聚体。本发明的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抑菌活性,可应用于抗菌领域中,特别是在防治木瓜炭疽病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18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481273.7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及其应用。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60476。本发明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可以制备得到苯甲醛叶立德杂合二聚体类化合物,为稀有天然产物提供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来源,为其进一步生物活性研究和生物学应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5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1390371.7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IPC: C07D311/76 , C07D493/06 , C07D493/16 , A01N43/16 , A01N43/90 , A01P3/00 , C12P17/16 , C12P17/06 , C12P17/18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从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GGF16‑1‑2分离得到9个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均由微生物分离得到,为天然产物。其中,化合物Ⅰ和化合II为本领域公开的首个碳桥接型1位氧化的7‑脱羧型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III为本领域公开的首个碳桥接型1位为亚甲基的7‑脱羧型桔霉素二聚体。本发明的桔霉素二聚体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抑菌活性,可应用于抗菌领域中,特别是在防治木瓜炭疽病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188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017838.7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海洋真菌来源的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ZU‑311,该菌株已于2019年12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GDMCC No:60789。进一步从该真菌的发酵培养产物中分离鉴定得到了杂萜类衍生物,该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NO产生的活性,其抗炎活性比阳性对照吲哚美辛显著提高2倍左右,且该衍生物具有很大的安全系数;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杂萜类衍生物在制备抗炎药物、尤其是制备抑制LPS诱导NO产生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18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17838.7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海洋真菌来源的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ZU-311,该菌株已于2019年12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GDMCC No:60789。进一步从该真菌的发酵培养产物中分离鉴定得到了杂萜类衍生物,该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NO产生的活性,其抗炎活性比阳性对照吲哚美辛显著提高2倍左右,且该衍生物具有很大的安全系数;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杂萜类衍生物在制备抗炎药物、尤其是制备抑制LPS诱导NO产生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