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4282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0369675.3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评估建筑群结构安全的基于VAE的样本集指向性扩展法,可一定程度内对原有样本指标没有取值的样本空间进行指向性补充,使基础样本能遍布样本取值空间,由于VAE模型的潜变量空间具有先验分布的特性,且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样本分布与高斯分布相符,因此对样本进行指向性补充后,再以扩充样本集训练得出的解码器能产生适合深度学习模型容量的有效样本集,以便于依据改样本数据来进行深度学习以对建筑群进行安全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3437445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10343217.8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B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隔振降噪橡胶支座,包括底座、上座板和柱状的隔振体,所述底座为具有内凹安装腔的块状体,所述隔振体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上座板扣合在底座的安装腔上端并触压在隔振体上,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安装腔内壁底部的圆周延伸,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隔振体的外围且抱箍住所述隔振体的下部。本发明的导向块抱箍住隔振体的下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方位上布置导向块,以此控制隔振体的水平变形方向和位移,确保本支座所承托的上部结构在振动附加应力作用下不会因变形过大而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拉压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790882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0981864.X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建筑结构中预制双连梁的设计方法,包括建立单连梁分析模型;区分现浇连梁和预制双连梁,所述预制双连梁具有上连梁、下连梁以及与上连梁和下连梁端部相连接的现浇连接区域,该现浇连接区域与剪力墙的墙体相连接;设置预制双连梁的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将得到的预制双连梁代入单连梁分析模型中,将对应处的单连梁置换成双连梁,得到双连梁计算模型,对双连梁计算模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得到预制双连梁的结构和配筋结果,计算得出预制双连梁的配筋面积;结合得到的预制双连梁的配筋面积和预制双连梁的构造,选取预制双连梁的实际配筋;根据预制双连梁的结构以及实际配筋,绘制施工图,完成预制双连梁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06457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2397.5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腹式钢箱转换梁及该转换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构造,实腹式钢箱转换梁包括钢箱梁和混凝土,钢箱梁具有由顶板、底板和两块腹板连接而成的管形主体,顶板对应于转换梁的每一跨均设有一组局部敞口,每一组局部敞口中的混凝土浇灌口均设置在转换梁对应跨的中间位置,每一组局部敞口均在转换梁对应跨的两个负弯矩区范围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本发明的转换梁能够在正截面抗弯性能、抗扭性能、竖向抗剪性能和局部稳定性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未开局部敞口的闭口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未降低的前提下,极大的方便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灌、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灌效率;并且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悬挑转换、大跨度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81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64708.5
申请日:2015-04-0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伸缩缝节点构造及应用该构造的地下室,该节点构造包括伸缩缝和多个速度锁定器;各个速度锁定器均以与伸缩缝正交的方向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每一个速度锁定器的锁定速度均接近于伸缩缝两侧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安全阈值,在伸缩缝两侧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小于锁定速度时,每一个速度锁定器产生的阻尼力均远远小于伸缩缝的结构力,在伸缩缝两侧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在锁定速度以上时,各个速度锁定器分别产生足够大的阻尼力,使得伸缩缝两侧的顶板通过各个速度锁定器刚性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提高地下室及其底面建筑物的结构可靠性、保护伸缩缝免于在水平地震荷载和/或风荷载作用下受到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862829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110364.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08 , G06Q10/0635 , G06T7/33 ,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建筑巡检方法及系统,使用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模型,具有高精度和高密度的三维空间信息,能够精确反映建筑结构的几何形态和细节特征,影像采集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状态,将点云模型和图像数据进行配准融合,使得巡检包同时包含了丰富的几何信息和视觉信息,通过将数据采集、配准融合和评估过程集成到一个巡检包中,实现了巡检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基于激光雷达和影像采集技术的巡检方法能够更快地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显著提高了巡检效率,同时,由于自动化巡检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也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81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164708.5
申请日:2015-04-0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伸缩缝节点构造及应用该构造的地下室,该节点构造包括伸缩缝和多个速度锁定器;各个速度锁定器均以与伸缩缝正交的方向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每一个速度锁定器的锁定速度均接近于伸缩缝两侧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安全阈值,在伸缩缝两侧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小于锁定速度时,每一个速度锁定器产生的阻尼力均远远小于伸缩缝的结构力,在伸缩缝两侧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在锁定速度以上时,各个速度锁定器分别产生足够大的阻尼力,使得伸缩缝两侧的顶板通过各个速度锁定器刚性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提高地下室及其底面建筑物的结构可靠性、保护伸缩缝免于在水平地震荷载和/或风荷载作用下受到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536970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510770691.8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防止地下空间结构振动的道路隔振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在地下空间的建筑物顶板与其上方的行车路面即沥青路面之间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通过各个弹簧隔振器的弹簧剪切刚度和设置在浮置板左右两侧的柔性止水材料的压缩刚度组成浮置板的竖向支撑和横向支撑刚度,并通过剪力铰和设置在浮置板前后两端的柔性止水材料实现浮置板的垂向变形及纵向稳定性平缓无突变;并设置柔性止水材料、路缘石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暗沟避免了雨水在浮置板与坡面层之间的间隙中积聚,防止户外环境雨水对弹簧隔振器的腐蚀损坏。本发明能够防止道路交通引起的地下空间结构振动,具有隔振效果好、能够在户外环境中长时间可靠工作、施工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4081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50034.5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B1/00 , E04B1/19 , E04B1/58 , E04C3/3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逆作法施工的连接节点,包括所述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梁和逆作法支撑构件,其中逆作法支撑构件由转换构件和圆形钢管柱构件组成。本发明通过将转换构件和圆形钢管柱构件组成逆作法支撑构件,能够在保持采用圆形钢管柱组成圆形钢管柱构件而具有受力简单明确、使用成本经济优点的基础上,通过转换构件对圆形钢管柱构件的上部进行有效转换,一方面使得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上部结构荷载能够通过转换构件可靠的传导至圆形钢管柱构件,另一方面使得大截面面积的转换梁型钢构件能够与转换构件的平面钢板更为方便的进行连接并且传力简单,有效的降低了两者的连接难度、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82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110364.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08 , G06Q10/0635 , G06T7/33 ,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建筑巡检方法及系统,使用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模型,具有高精度和高密度的三维空间信息,能够精确反映建筑结构的几何形态和细节特征,影像采集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状态,将点云模型和图像数据进行配准融合,使得巡检包同时包含了丰富的几何信息和视觉信息,通过将数据采集、配准融合和评估过程集成到一个巡检包中,实现了巡检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基于激光雷达和影像采集技术的巡检方法能够更快地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显著提高了巡检效率,同时,由于自动化巡检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也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