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自动调节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79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011552588.3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自动调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单元、第二污水处理单元和联通管,第一污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均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消毒池和出水池;第一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通过联通管相联通;调节池中设有氨氮在线检测仪、互通泵和应急泵;生物处理池包括缺氧区、可调节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该处理系统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产生的污水处理稳定性高,氨氮浓度排放低,符合排放要求。还公开了上述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处理方式灵活,成本低,可有效避免高峰期高浓度氨氮污水对生化系统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致使生化系统崩溃出水超标情况的发生。

    一种多段多模式降碳脱氮除磷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458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7919.6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段多模式降碳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采用三段A/O布置,根据进水在线数据,前两段A/O段可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模式运行,每个O段可在缺氧/好氧模式灵活切换,通过将进水在线数据与工艺设备状态相联动,可自动调节工况,实现污水的生化脱氮除磷工艺的智慧运行。另外,各池体内还配套有搅拌器、推流器、曝气机构、进出水管线及控制闸门、回流管线及控制阀门、进水水量水质监测机构、配套控制机构等。通过集约布置多段缺氧/好氧池及采用灵活的进水模式,使得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应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冲击,节能降耗;通过设置三段缺氧/好氧反应池,可以更好提高脱氮、除碳效率。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水量调节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24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011552627.X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水量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二者均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消毒池和出水池,两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通过联通管相联通;调节池中设有液位计、互通泵和应急泵。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因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量大幅波动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问题,减轻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还公开了调节方法,其能够充分发挥两侧调节池的储蓄能力,缓解高峰工况污水产生量激增给单侧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冲击负荷,避免因交通潮汐流现象导致的单侧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而另一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较低的情况。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自动调节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855627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23153645.9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自动调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单元、第二污水处理单元和连通管,第一污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消毒池和出水池;第一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通过连通管相连通;调节池中设有氨氮在线检测仪、互通泵和应急泵,生物处理池包括缺氧区、可调节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该系统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产生的污水处理稳定性高,氨氮浓度排放低,符合排放要求。还公开了上述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处理方式灵活,成本低,可有效避免高峰期高浓度氨氮污水对生化系统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致使生化系统崩溃出水超标情况的发生。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水量调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6303553U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23158376.5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水量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二者均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消毒池和出水池,两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通过连通管相连通;调节池中设有液位计、互通泵和应急泵。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因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量大幅波动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问题,减轻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能够充分发挥两侧调节还池的储蓄能力,缓解高峰工况污水产生量激增给单侧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冲击负荷,避免因交通潮汐流现象导致的单侧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而另一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较低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