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679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011263053.4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葛晓光 , 邹水明 , 陈颖青 , 黄娟 , 黄仕香 , 李立军 , 刘衡 , 沈斌 , 周密 , 谢伟楠 , 钟翔燕 , 郭芮 , 肖英豪 , 赵彬伶 , 陈哲 , 邓家俊 , 刘涛 , 张施晗 , 方兴 , 王东红 , 吴宇凡
IPC: G01F23/296 , G05D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隧道内涝安全防控系统,在泵房积水液面距离小于第一警戒线时,启动备用泵,作为第一道防线,在任意一条车道的路面积水深度处于第二警戒线与第三警戒线之间时,用警示设备向驾驶员发出隧道禁止通行的警示,以避免车辆进入隧道后积水继续加深而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作为第二道防线,在任意一条车道的路面积水深度在第三警戒线以上时,升起自动升降桩来拦截车辆,以避免车辆被强水流强行冲入隧道而导致乘员出现人身安全危险,作为第三道防线,因此,本发明为隧道的内涝安全风险提供了三道防线,有效的保障了途径隧道的车辆乘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624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011552627.X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水量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二者均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消毒池和出水池,两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通过联通管相联通;调节池中设有液位计、互通泵和应急泵。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因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量大幅波动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问题,减轻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还公开了调节方法,其能够充分发挥两侧调节池的储蓄能力,缓解高峰工况污水产生量激增给单侧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冲击负荷,避免因交通潮汐流现象导致的单侧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而另一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较低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4922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24565.4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过流且具备除杂警示功能的海绵城市用方形雨水篦子,包括支架,支架顶部的侧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篦子凸盖,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的顶部与篦子凸盖的底部贴合;篦子凸盖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横向溢流口,篦子凸盖的侧面开设有纵向溢流口,篦子凸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横向溢流口;框架连接有除杂提示机构,除杂提示机构包括蓄污框)以及指示柱,蓄污框设有溢流槽,篦子凸盖的侧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通过与支架活动连接,定位块上安装有警示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雨水篦子通过性较差,当内部杂物较多时不能直观的对清理人员进行警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8713818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239506.0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过流且具备除杂警示功能的海绵城市用方形雨水篦子,包括支架,支架顶部的侧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篦子凸盖,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的顶部与篦子凸盖的底部贴合;篦子凸盖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横向溢流口,篦子凸盖的侧面开设有纵向溢流口,篦子凸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横向溢流口;框架连接有除杂提示机构,除杂提示机构包括蓄污框)以及指示柱,蓄污框设有溢流槽,篦子凸盖的侧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通过与支架活动连接,定位块上安装有警示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雨水篦子通过性较差,当内部杂物较多时不能直观的对清理人员进行警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303553U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23158376.5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水量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污水处理单元,二者均包括预处理池、调节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消毒池和出水池,两污水处理单元的调节池通过连通管相连通;调节池中设有液位计、互通泵和应急泵。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因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量大幅波动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问题,减轻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能够充分发挥两侧调节还池的储蓄能力,缓解高峰工况污水产生量激增给单侧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冲击负荷,避免因交通潮汐流现象导致的单侧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而另一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较低的情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