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85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0307.1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型复合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同轴型复合燃料芯块包括高铀密度燃料核芯、依次复合在所述高铀密度燃料核芯外周上的中间过渡层和UO2外层;所述高铀密度燃料核芯、中间过渡层和UO2外层同轴设置,其中所述中间过渡层为高熔点金属或其氮化物制成。本发明的同轴型复合燃料芯块,通过高熔点金属形成的中间过渡层,复合在核芯和外层之间,不易被高温破坏;中间过渡层与UO2外层为高铀密度燃料核芯提供双重保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燃料芯块导热性,提高燃料芯块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9184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89020.6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渡层的核电站复合结构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核电站复合结构燃料包括由内至外紧密结合的芯部、过渡层和外层,芯部由原料A2和原料B组成,外层由原料A1组成,过渡层包括至少两层过渡分层,过渡分层的组分包括原料A1、原料B和原料A2,由芯部至外层的至少两层过渡分层中按原料质量比A1/(A2+B)逐步降低;制备方法:混料,压制外层、芯部及过渡层,组合并烧结。本发明的核电站复合结构燃料芯块中铀元素或钚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88%~9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芯部和外层之间引入过渡层,有效避免芯部的高密度铀或钚复合材料与冷却水直接接触,同时减小芯块残余应力,改善芯块内芯部和外层的界面结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04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46411.2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燃料小球的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及方法,核燃料小球的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包括热膨胀仪主机、测样定位机构;所述测样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热膨胀仪主机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热膨胀仪主机的位移探测器顶杆的伸缩方向上;所述测样定位机构包括密闭的测试腔室、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室内的套筒;所述套筒用于容纳核燃料小球;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位移探测器顶杆的伸缩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位移探测器顶杆穿入所述测试腔室内,用于以预定压力作用于所述核燃料小球的端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套筒用于核燃料小球串联装配在其中,实现对核燃料小球的热膨胀系数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18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47621.0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CN)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CN)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CN)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CN)
IPC: C10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复合结构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核电站复合结构燃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30‑70%原料A1、余量为原料A2和原料B,且原料A2和原料B的质量满足:B/(A2+B)=3‑50%;制备方法:混料、芯部压制成型、第一步烧结、外层压制成型、组合、第二步烧结。本发明的核电站复合结构燃料,其铀元素或钚元素的装量达到88%~9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烧结温度高的问题,有利于降低烧结难度以及实现大批量制备,改善了高铀或高钚密度燃料与冷却水接触时的抗氧化性,同时改善复合结构燃料的芯部和外层的界面结合情况,减小界面热阻。
-
公开(公告)号:CN1198331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15918.1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棒组件,其包括若干个控制棒,以及控制棒导向筒组件;控制棒导向筒组件设有多条导向通道,每个控制棒插设于对应的导向通道中,控制棒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每一对导向通道与控制棒之间的排斥结构,排斥结构用于产生阻止控制棒与导向通道的周向侧壁接近的力。本发明的排斥结构可以阻碍控制棒与导向通道的周向侧壁之间相互作用,减轻控制棒外表面的磨蚀。
-
公开(公告)号:CN1194466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49445.5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包壳核燃料棒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S1、将一端封闭的金属包壳装入一端封闭的SiC复合包壳管内,并使金属包壳的外表面与SiC复合包壳管的内表面紧密配合;S2、将核燃料芯块和第一压紧弹簧装入金属包壳内;S3、将金属端塞密封连接在金属包壳的开放端,形成金属燃料棒;S4、将第二压紧弹簧和隔热块装入SiC复合包壳管中,抵接金属燃料棒;S5、将SiC端塞配合密封在SiC复合包壳管的开放端。本发明的双层包壳核燃料棒具有耐腐蚀性能和高气密性特点,能有效抵抗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水热腐蚀环境,同时有效降低裂变气体释放风险;燃料棒整体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004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23231.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3/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核燃料元件及核燃料棒,涉及核燃料技术领域,核燃料元件包括外围壁、两个端面,每一端面均包括内凹结构、肩部结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内凹结构沿中心轴线轴向内凹;肩部结构自内凹结构周缘向外围壁一侧水平延伸;第一倒角自肩部结构周缘向外围壁一侧倾斜延伸,并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第二倒角自第一倒角周缘倾斜延伸至连接外围壁周缘,并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角度之和为90°。核燃料棒包括包壳和多个核燃料元件,多个核燃料元件收容于包括的容纳腔中,并以相邻的肩部结构为接触面、在轴向上依次堆叠。本申请降低了相邻核燃料元件之间、核燃料元件与包壳之间的接触应力,显著降低了PCI失效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7110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80007106.7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21/10
Abstract: 一种高铀密度ATF核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高铀密度ATF核燃料芯块包括柱状的内部区(10)、包覆在内部区(10)外表面上的隔离层(20)、包覆在隔离层(20)外的外围区(30);内部区(10)采用抗水和水蒸气氧化的核燃料与高铀密度核燃料制成;外围区(30)采用抗水和水蒸气氧化的核燃料制成;高铀密度核燃料的质量占内部区(10)和隔离层(20)总质量的3%~50%。高铀密度ATF核燃料芯块,能提高芯块的铀装量,有效降低芯块中心温度,进而提高反应堆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实现高铀密度核燃料在水冷核反应堆中的应用,提高核反应堆的事故容错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910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03655.7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防腐层的高铀密度核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高铀密度核燃料芯块包括燃料芯块主体、通过沉积方式包覆在所述燃料芯块主体的外表面的致密防腐层;所述燃料芯块主体采用高铀密度材料制成;所述致密防腐层采用氮化物陶瓷或者高熔点金属制成。本发明的具防腐层的高铀密度核燃料芯块,以非氮化物的高铀密度材料制成燃料芯块主体,能够消除使用15N回收问题,降低高铀密度核燃料的生产成本;提高燃料芯块热导率,能有效降低芯块芯部温度,提高核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通过氮化物陶瓷或高熔点金属以沉积方式形成的致密防腐层包覆在燃料芯块主体的外表面,避免燃料芯块主体与外部的水/水蒸汽接触而发生腐蚀,确保整个燃料芯块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2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15359.2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IPC: C04B35/565 , C04B35/622 , C04B35/628 , C04B35/80 , C04B35/84 , G21C3/07 , G2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复合包壳连接方法及碳化硅复合包壳,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加工端塞,所述端塞的第一端形成T形端;S2、将所述端塞的T形端与内层芯模配合;S3、将碳化硅纤维设置在所述内层芯模和所述端塞的外表面,形成碳化硅编织层;S4、对所述碳化硅编织层进行碳沉积,以在碳化硅纤维表面形成界面层;S5、对所述碳化硅编织层进行致密化处理;S6、在致密化后的所述碳化硅编织层上沉积碳化硅外层。本发明通过优先进行内层芯模与端塞的固定,再在外侧设置碳化硅编织层及致密化,最后配合碳化硅外层以形成包壳管,该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端塞与包壳连接的可靠性,提高气密性及耐腐蚀性,从而提高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