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20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64385.5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喷水冷却系统布置方案生成方法、系统及喷水装置,其技术方案为:确定设计要求、初步的喷头形式及参数,根据水头压力,确定单个喷头的出水量;基于热端负荷参数和单个喷头的出水量计算得到所需布置的喷头数量;进一步计算得到有效喷水密度;基于气象参数和有效喷水密度,确定初步循环水出水水温;对喷水冷却装置热力性能模拟,得到各参数对冷却循环水温降的影响规律;基于初步循环水出水水温和各参数对冷却循环水温降的影响规律,对循环水水温进行修正,形成修正水温值;判断修正水温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调整喷头参数,直至循环水出水温度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得到喷水装置布置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1357.6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F28F25/12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塔隔风装置的设计方法、冷却塔隔风装置及冷却塔,包括:确定冷却塔塔体的配置规模;确定隔风板与冷却塔竖井的间距,隔风板设于冷却塔塔体内部的进风口区域,根据自然风风速、主导风向和冷却塔塔体的配置规模确定间距,并根据自然风下填料稳定性优化间距;在优化后隔风板与冷却塔竖井的间距下,根据隔风板的风载荷力分布,确定隔风板与隔风板之间的间距,以在隔风板与隔风板之间设置支撑结构。在进风口区域按照设置非连续的隔风板,对进风口区域的自然风进行再分配,调整进风口区域的空气流场状态,增大自然风穿过进风口区域时的阻力,避免穿堂风,使自然风下填料区域流场分布更为均匀,降低自然风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39803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0161607.6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机冷却水并入主机间冷塔组合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采用相同管型散热器的主机冷却单元和辅机冷却单元,辅机冷却单元采用一个冷却扇区时,扇区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布置;采用两个冷却扇区时,在间冷塔内对称设置,且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主/辅机冷却单元及辅机冷却单元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第三联络阀门;辅机冷却单元区域设置进风调节装置及应急降温装置。本发明详细设计了组合冷却系统中主/辅机冷却单元的布置方案,辅机冷却扇区数量,与风向的布置关系,辅机冷却单元散热器类型,主/辅冷却三角的夹角,间冷塔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及各种联络阀门等,并提出了组合冷却系统在苛刻条件下的运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89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24896.X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F28C1/00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紧凑型布置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和第二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第一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或者第二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的中心位置用于放置循环水泵房,循环水泵房分别通过回水沟与各机械通风冷却塔连通;本发明将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及循环水泵房呈品字形布置,将循环水泵房包裹在品字形两口之间,缩短了循环水管道及循环水回水沟的长度,降低了燃机机组循环水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循环水系统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839803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61607.6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机冷却水并入主机间冷塔组合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采用四排管或六排管散热器的主机冷却单元和六排管散热器的辅机冷却单元;辅机冷却单元采用一个冷却扇区时,扇区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布置;采用两个冷却扇区时,在间冷塔内对称设置,且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主/辅机冷却单元及辅机冷却单元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第三联络阀门;辅机冷却单元区域设置进风调节装置及应急降温装置。本发明详细设计了组合冷却系统中主/辅机冷却单元的布置方案,辅机冷却扇区数量,与风向的布置关系,辅机冷却单元散热器类型,主/辅冷却三角的夹角,间冷塔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及各种联络阀门等,并提出了组合冷却系统在苛刻条件下的运行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