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9803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0161607.6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机冷却水并入主机间冷塔组合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采用相同管型散热器的主机冷却单元和辅机冷却单元,辅机冷却单元采用一个冷却扇区时,扇区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布置;采用两个冷却扇区时,在间冷塔内对称设置,且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主/辅机冷却单元及辅机冷却单元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第三联络阀门;辅机冷却单元区域设置进风调节装置及应急降温装置。本发明详细设计了组合冷却系统中主/辅机冷却单元的布置方案,辅机冷却扇区数量,与风向的布置关系,辅机冷却单元散热器类型,主/辅冷却三角的夹角,间冷塔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及各种联络阀门等,并提出了组合冷却系统在苛刻条件下的运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1357.6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F28F25/12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塔隔风装置的设计方法、冷却塔隔风装置及冷却塔,包括:确定冷却塔塔体的配置规模;确定隔风板与冷却塔竖井的间距,隔风板设于冷却塔塔体内部的进风口区域,根据自然风风速、主导风向和冷却塔塔体的配置规模确定间距,并根据自然风下填料稳定性优化间距;在优化后隔风板与冷却塔竖井的间距下,根据隔风板的风载荷力分布,确定隔风板与隔风板之间的间距,以在隔风板与隔风板之间设置支撑结构。在进风口区域按照设置非连续的隔风板,对进风口区域的自然风进行再分配,调整进风口区域的空气流场状态,增大自然风穿过进风口区域时的阻力,避免穿堂风,使自然风下填料区域流场分布更为均匀,降低自然风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94968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40374.1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齐慧卿 , 韩敬钦 , 唐霞 , 韩强 , 魏华栋 , 陈长兵 , 杨朝晖 , 高德申 , 郭富民 , 王旭峰 , 马新红 , 许卫东 , 张雪洁 , 韩雪 , 李满 , 李鹏 , 李继承 , 宫现辉 , 石茜 , 李旋 , 史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升压站高压细水雾喷头挡风板,包括:第一主板、连接在第一主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有弧状切口,在弧状切口处通过连接件与结构次梁连接。根据电缆桥架开孔四周的结构钢梁布置类型设置挡风板,针对海上升压站开敞式的自然环境,保证安装在自然环境中的高压细水雾喷头的雾场特性参数与喷头的流量系数匹配,工作效能不受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4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78645.8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水量分配的组件和重力流供水系统,设置于供水管路系统,且所述供水管路系统包括两条并联支路,且并联支路之间标高相差超过设定值,包括一个倒置的U型管和与所述U型管两端分别连接、向U型管外侧弯曲的弯头;组件设置于位于下游的支路上,且两个弯头端部分别与所述支路连接,所述组件顶端、即U型管弯曲部设置有放气阀,通过组件改变所述支路内水流方向和位置,使其向上至一定高度后再还原至该支路高度,通过隆起的高度,调节摩阻,使各并联支路达到设计流量,供水管路系统实现平衡。本发明可以使各支路分配到的水量与所需设计值相匹配,实现火、核电厂的供水安全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619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00040.6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40 , B01D17/025 , B01D17/02 , C02F101/32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厂变压器废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厂变压器区域含油废水固定式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其中,电厂变压器区域含油废水固定式就地处理系统包括由常规事故隔油池和油水分离处理池联合构建而成;所述常规事故隔油池的入口连通变压器区域含油废水,用于对变压器区域含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所述油水分离处理池与所述常规事故隔油池的出口相连,用于对初步处理的含油废水进行就地处理,得到达到预设要求的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289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24896.X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F28C1/00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紧凑型布置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和第二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第一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或者第二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的中心位置用于放置循环水泵房,循环水泵房分别通过回水沟与各机械通风冷却塔连通;本发明将机械通风冷却塔塔排及循环水泵房呈品字形布置,将循环水泵房包裹在品字形两口之间,缩短了循环水管道及循环水回水沟的长度,降低了燃机机组循环水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循环水系统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839803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61607.6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机冷却水并入主机间冷塔组合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采用四排管或六排管散热器的主机冷却单元和六排管散热器的辅机冷却单元;辅机冷却单元采用一个冷却扇区时,扇区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布置;采用两个冷却扇区时,在间冷塔内对称设置,且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主/辅机冷却单元及辅机冷却单元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第三联络阀门;辅机冷却单元区域设置进风调节装置及应急降温装置。本发明详细设计了组合冷却系统中主/辅机冷却单元的布置方案,辅机冷却扇区数量,与风向的布置关系,辅机冷却单元散热器类型,主/辅冷却三角的夹角,间冷塔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及各种联络阀门等,并提出了组合冷却系统在苛刻条件下的运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2024973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20485116.X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厂可持续供排水系统,包括回用水系统、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回用水系统与厂区回用水管网连通,以实现回用水系统中清水的回用;所述含煤废水处理系统与回用水系统连通,所述含煤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含煤废水净化后排至回用水系统;所述含油废水处理系统与回用水系统连通,所述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含油废水净化后排至回用水系统;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与回用水系统连通,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将生活污水净化后排至回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各种废水混合统一净化造成的净化难度大、回用水质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0892773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564867.4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层交错布置的间冷塔散热器及间冷塔。其中,分层交错布置的间冷塔散热器包括:上层散热器和下层散热器;上层散热器由若干个上层扇区构成;下层散热器由若干个下层扇区构成;上层扇区和下层扇区交错布置;上层扇区和下层扇区分别通过第一配水排管和第二配水排管与水源相连通;第一配水排管和第二配水排管交错布置,第一配水排管和第二配水排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配水阀门和第二配水阀门。其使水流程更短,降低运行阻力,降低运行费用;还提高了换热器的性能,降低塔的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21479105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980619.9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F22B37/5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型组合式锅炉排污掺混系统;涉及发电站节能技术领域,包括带有容纳腔的扩容器和排污管,扩容器入口端用于连通外部进水管,出口端连通排污管,排污管远离扩容器的一端用于连通冷却塔塔底水池,以将扩容器内的水体通过排污管输入到塔底水池;扩容器容纳腔顶部连通有排汽管,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的疏放水经扩容降压后,蒸汽通过上部排汽管排入大气,疏水经排污水管自流至机械通风冷却塔塔底水池,利用塔底水池同时作为掺凉水池,省去掺凉水池,取消单独的掺凉水系统,利用循环的冷却水对其掺凉,同时作为冷却塔的补水,节省了新鲜水的用量,节约施工场地,提高水利用率,能够节省掺凉水池及相应管道,减少厂用地,节省初投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