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驾驶操作难度的导航路线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73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37188.6

    申请日:2024-07-12

    Inventor: 黄维 吴焱杰 张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驾驶操作难度的导航路线规划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在进入预设导航模式后,获取起点与终点的信息,然后向用户展示若干条驾驶项目选档界面,其中所述驾驶项目为既定的增加驾驶操作难度的路况项目,且各所述驾驶项目设有供用户选择的档位,每个档位对应设有不同的权重分值;根据用户输入的驾驶项目选档结果,并结合从起点至终点的路径中包含各所述路况项目的数量,向用户推荐至少一条导航路线。本发明可以通过驾驶员自主选择的档位选项,有针对性地尽量避免导航路径中出现当前驾驶员的不擅长项,从而根据个性化需求,调整绕远路线的幅度,进而平衡驾驶操作难度与行车时间,由此提升用户出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加长轴及其制造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2235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057336.0

    申请日:2016-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长轴制造工艺方法,该方法以两根相同的待加长的原始轴为基础,从两根原始轴上按照设定分别截取一段轴段,两根轴段连接后满足加长要求,且两根轴段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并在对接处焊接固定;另外,该方法还包括加工保护套,在保护套上沿周向开设呈环形布置的多个塞焊孔,保护套套在连接后的轴段上,并使得塞焊孔与两轴段的对接处对齐,再在塞焊孔处以及保护套的两端进行焊接。这种方法提高了加长轴的同轴度,提高了加长轴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加长轴制造工艺方法制得的加长轴,同轴度好,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一种扭杆式翻转驾驶室验证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467722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090472.5

    申请日:2015-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验证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扭杆式翻转驾驶室验证工装,包括底座平台,底座平台上设有前调节机构和后调节机构;前调节机构中包括可拆卸的两组第一连接块,两组第一连接块可分别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滑动;后调节机构中包括可拆卸的两组第二连接块,两组第二连接块可在相互垂直的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滑动,其中第一滑轨与第四滑轨平行;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为驾驶室的固定点,根据上述结构可知,固定点在水平面内前后左右方向和竖直平面内高度方向均可进行调节,在满足安装尺寸的验证工装上固定驾驶室后,可快速排查出驾驶室歪斜的原因,以方便后续问题解决,此工装可实现多种驾驶室歪斜问题的排查,实现通用化。

    一种减振器外连接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7810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50043.X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外连接结构,包括上板、下板、隔振橡胶、螺柱以及内套管,其中:所述上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环形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所述下板贴合固定于所述上板的底面,所述下板的底面凸设有容纳柱,所述容纳柱的轴线上凹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面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隔振橡胶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内套管内嵌固定于所述隔振橡胶内;所述下板于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贯穿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螺柱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与车身钣金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隔振橡胶与车身钣金没有相对扭转运动、减小了隔振橡胶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一种管夹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78937U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20900731.0

    申请日:2017-0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夹,包括:主体、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主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管路的凹槽和用于连接车架的定位孔。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均成对对称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均向凹槽的底部倾斜,第一挡臂与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一倾角。第二挡臂位于第一挡臂和凹槽的底部之间,第二挡臂与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二倾角,第二倾角的角度小于第一倾角的角度。管路从第一挡臂滑入凹槽,管路的外圆与第二挡臂相切,对于不同直径的管路在凹槽内对第二挡臂的压力不同。该管夹通过第一挡臂、第二挡臂可对不同直径的管路进行固定,提高了该管夹的通用性。

    一种集成防护罩的碳罐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07004680U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20806062.0

    申请日:2017-07-05

    Abstract: 一种集成防护罩的碳罐总成,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防护罩和碳罐本体,其中:所述防护罩的外壁与所述碳罐本体的外壁相卡接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还具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位于所述碳罐本体的管路接口的外侧,其本身集成防护罩,可有效保护碳罐本体、管路接口及附属管路,且防护罩安装便捷。

    一种管夹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05460U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20827975.0

    申请日:2017-07-10

    Inventor: 杨栋 张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夹,其中,包括:卡扣、连杆和固定夹,卡扣包括:支撑台和固定在支撑台两侧的卡接片;卡扣的截面的长度和宽度不同;支撑台的底面固定设置在连杆端部的上侧面;固定夹的两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固定夹的外壁的中部固定在连杆的远离卡扣一侧的端部。通过将卡扣的截面设置为长、宽不同的形状,可使卡扣卡接在车体钣金对应的定位孔后,不易发生晃动,进而减少管夹频繁晃动磨损线束。同时,通过增加连杆结构,使线束固定在固定夹后,使线束与卡扣具有一定距离,在线束晃动时,固定夹可通过连杆围绕卡扣轻微摆动,通过柔性连接来进一步降低固定夹对线束的磨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