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05808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65452.2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L1/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正时轮系,包括椭圆形的曲轴正时带轮、机油泵带轮、排气正时带轮和进气可变气门正时装置的进气正时带轮,曲轴正时带轮通过正时皮带带动其他轮系转动;曲轴正时带轮与机油泵带轮之间设置有滚轮,滚轮的设置位置使得滚轮在曲轴正时带轮转动至使曲轴正时带轮的长边与曲轴正时带轮和机油泵带轮之间的中心连线垂直的位置时,与正时皮带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本发明的滚轮可在正时皮带处于最大松弛状态时,为其提供拉紧力,以至少减小正时带轮从拉紧到松弛的变化幅度,进而可以延长正时皮带的使用寿命及提高整个发动机正时系统的NVH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00580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65415.1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L1/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正时轮系,包括机油泵带轮、排气正时带轮、进气可变气门正时装置的进气正时带轮和椭圆形的曲轴正时带轮,曲轴正时带轮通过正时皮带带动所述进气正时带轮、排气正时带轮和机油泵带轮转动;所述机油泵带轮与所述曲轴正时带轮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及初始装配方位。本发明可以在曲轴正时带轮通过正时皮带驱动机油泵带轮转动时,保证机油泵带轮始终与曲轴正时带轮保持方位一致的同步转动,这可以使正时皮带的位于曲轴正时带轮与机油泵带轮之间的部分始终保持与初始装配时一样的拉紧状态,进而可延长正时皮带的使用寿命,并可提高整个发动机正时系统的NVH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07159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320474.4
申请日:2014-07-0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导向对正装置,包括:支架,其固装在车辆车架的纵梁后部;至少一个脚轮,其固装在所述支架的底端,且该脚轮的转动方向与车辆轮胎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导轨,其顶部的一端为楔形,所述脚轮可与该第一导轨的顶面滚动配合。本发明确保了车辆在卸载零部件的过程中车辆内的输送平面与车间内输送平面保持水平,从而保证了零部件能够顺畅的转运到车间内的输送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5351067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79220.6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 F01P3/20 , F01P5/10 , F01P7/167 , F01P11/00 , F01P2005/105 , F01P2031/30 , F01P2050/22 , F02B2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双膨胀水箱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及延迟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一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器、电子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及暖风;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二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第二水泵、中冷器及BSG。本申请通过设置三套循环冷却系统,并且分别设置了高温散热器及低温散热器,有效的保证了不同待冷却部件对冷却温度的要求,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增加冷却系统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3485922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435024.5
申请日:2013-09-2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F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道结构,对应四缸发动机,所述缸盖气道结构为四组相同气道组成,每组气道包括一个进气道和一个排气道,每个进气道均由一个位于缸盖外侧的进气道总道和两个进气支道组成,每个排气道均由一个位于缸盖外侧的排气道总道和两个排气支道组成;所述进气道总道入口形状为类葫芦形;排气道总道出口形状为类椭圆形;两个进气支道和两个排气支道均对称地分布在气道中心面的两侧。
-
公开(公告)号:CN10525738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81032.7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双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及延迟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一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器、电子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及暖风;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二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第二水泵、中冷器及BSG。本申请通过设置三套循环冷却系统,并且分别设置了高温散热器及低温散热器,有效的保证了不同待冷却部件对冷却温度的要求,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增加冷却系统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201631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80771.4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箱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及延迟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一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器、涡轮增压器及暖风;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二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第二水泵、电子增压器、中冷器及BSG。本申请通过设置两套循环冷却系统,并且分别设置了高温散热器及低温散热器,有效的保证了不同待冷却部件对冷却温度的要求,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增加冷却系统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179063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79685.1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及延迟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一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却器、辅助水泵及暖风;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二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第二水泵、涡轮增压器、电子增压器、中冷器及BSG。本申请通过设置两套循环冷却系统,并且分别设置了高温散热器及低温散热器,有效的保证了不同待冷却部件对冷却温度的要求,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增加冷却系统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15619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85133.1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具有大循环、小循环和延迟循环三种冷却液流路。通过为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增加电控辅助水泵并实现延迟循环,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动机停机后各零部件的供暖要求,解决不同部件之间冷却循环的流向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966596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461693.5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冷却风扇,包括轮毂以及沿轮毂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叶片,径向九等分所述叶片,八个截面处的曲线长依次为71.31mm、74.72mm、79.1mm、83.97mm、89.55mm、96.08mm、104.92mm、109.72mm;八个截面处和水平面的夹角依次为38.69°、37.68°、36.1°、34.22°、31.95°、29.8°、27.28°、25.66°;八个截面的中心厚度依次为7.68mm、6.01mm、5.38mm、4.2mm、3.7mm、3.55mm、3.3mm、3.16mm。使得叶片的各截面处都处于较高效率的攻角范围内,流场得到最优化,在保证冷却风量的情况下降低约28%的能耗;使得叶片所引起的声能分布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有助于降低噪声的升压级。有助于减少风扇工作时气流在叶片表面的脱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叶片表面形成与气流主流方向相反的回流,减小空气涡流的产生,避免气流交变力的产生,从而避免了振动与噪声的加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