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39532.4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8/2321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3/1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改进围绕中心点划分算法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方法,包括: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并执行水力分析后获取基于管网结构和运行状况的模型参数信息并生成供水管网的节点特征矩阵;通过DPC算法执行供水管网的划分和处理生成初始聚类中心;通过PA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进行处理后生成聚类中心P,根据聚类中心P完成所述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以用于供水管网压力监测。本发明利用基于DPC算法改进PAM算法对供水管网的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问题进行求解,相较于传统PAM算法,该算法在稳定性以及供水管网节点覆盖率上有所提升,保证了压力监测点能够更全面、更合理地掌握整个供水管网的水力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47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010053680.9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3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FSFDP聚类算法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方法,包括步骤A:使用模拟软件构建管网模型,在管网模型上密集布设压力监测点,记录所有压力监测点的坐标;步骤B:分别为管网模型配置正常工况和漏损工况,获取所有压力监测点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数据,计算每个压力监测点的压力影响度和差异系数;步骤C:利用压力监测点的坐标、压力影响度和差异系数构建原始数据集,将原始数据集输入CFSFDP算法,得到聚类结果;步骤D:以所有的聚类中心作为压力监测点的布置位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虚拟建模采集数据进行计算,能够方便的确定监测布点位置,避免了由于盲目布置压力监测点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以及造成管网监控不全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9788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390206.X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外配电柜的固定安装机构,包括防护罩,防护罩的下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两个支撑架上均沿竖直方向活动安装有活动撑架,连接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固定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配电柜的固定组件;本发明的固定安装机构采用地埋的方式,配电柜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缩到防护罩内进行放置,避免外部环境对配电柜造成损坏,可以保证配电柜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可以自动对各个配电柜的间距和角度进行调节,避免各个配电柜之间过于紧密,增大维修空间,便于配电柜的维护,该固定安装机构便于拆装,方便维修,从而保证了该固定安装机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034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0339.7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Mobilenet‑PSPNet神经网络模型的校园道路裂缝检测方法,方法步骤如下:S1.收集裂缝图像数据集,人工标定标签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掩码位图;S2.设计MobileNet‑PSPNet神经网络并使用步骤S1中处理过的图像进行训练;S3.采集校园路面图像并实时传输至终端;S4.利用MobileNet提取步骤S3中采集到的数据集图像的全局特征;S5.对步骤S4中所获得的全局特征图通过MobileNet‑PSPNet网络中的金字塔自适应平均池化模块提取局部特征;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局部特征进行上采样操作,然后将其与全局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得到既包含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新特征;S7.通过卷积与上采样操作得到最终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基于PSPNet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Mobilenet‑PSPNet对校园道路的裂缝实现实时检测,准确高效,不易产生错检漏检。
-
公开(公告)号:CN11190064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72497.4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户外配电柜,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柜体、散热单元和导流单元,散热单元位于柜体上,散热单元包括导流管和散热管,柜体上设有通风窗口;导流管内设有通风室和通水室,通风室上设有进风孔,通风室与柜体连通,致使风从进风孔进入柜体内;导流单元包括进液管,进液管的一端插入导流管的顶壁并延伸至通水室内,通水室上设有排液孔,散热管的一端与排液孔连接,散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柜体侧壁,致使水从进液口进入散热管内储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两种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性能,解决了目前日常所使用的户外配电柜通常在柜体侧面设置散热窗口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2778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1356285.1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nventor: 谢陈磊 , 杨亚龙 , 方潜生 , 张红艳 , 张毅 , 杨先锋 , 李雪飞 , 张振亚 , 李善寿 , 李杨 , 蒋婷婷 , 朱徐来 , 张睿 , 王萍 , 盛锦壮 , 袁翠艳 , 钟永祥 , 任守明 , 王浩杰 , 朱俊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无中心遗传算法的建筑二次供水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关于建筑二次供水的目标函数优化模型;根据目标函数优化模型获取适应度值计算公式;产生初始种群;根据初始种群利用适应度值计算公式,采用轮盘赌法选择父代种群;构建邻域联合父代种群;获取子代种群;判断当前代数gen是否大于遗传代数maxage,若否,以子代种群作为初始种群,返回执行步骤四至步骤六;若是,输出解码后的最终优化结果,其中,优化结果为各水泵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要求,邻居节点之间数据交互,达到实时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34781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0085633.5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领域楼宇照明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声音传感器、第二声音传感器、声音处理模块、第一光照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声音处理模块、分析装置、计时装置、处理器和照明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第一声音传感器实时监控实时监控照明区域的声音信息,并通过第二声音传感器作为比对信号,用于滤除外界所产生的干扰声音,从而导致照明灯亮起;通过第一光照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只有在人经过时,才会使得分析装置判断打开照明系统,通过时间同步模块在深夜,人们基本不会出门的情况下则会进入空闲状态,降低照明灯的亮度,从而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第二光照传感器能够实时的实现检测照明系统是否出现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0866244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69858.0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组织无中心网络的城市燃气管网检漏系统,涉及检漏技术领域,燃气泄漏检测部件与智能控制节点连接;移动终端与智能控制节点进行连接;燃气泄漏检测部件设于燃气管道的上方并紧靠燃气管道,两端分别延伸至场站、调压站(箱)、闸井处断开;智能控制节点设于场站、调压站或者调压箱、闸井处;移动终端实现人机交互;阀门电动执行装置用于控制电磁阀门的启闭;基于自组织无中心网络的城市燃气管网检漏方法通过将一个整体划分多个区域,形成无中心网络,通过基于小波分析与近似熵,互为相关性分析的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优点在于当事故发生时,根据燃气泄漏输送检测部件的相关性能够快速准备计算出故障的位置信息,触发应急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844576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67918.5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可视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无人机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数据信息,并监督现场安全;服务器单元:用于对无人机单元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及时作出对应控制指令操作;移动终端:用于辅助对无人机回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并进行数据分析实时操作,并与服务器单元连接实现数据同步共享。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无人机的可视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只要授权者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服务器单元就可实现对无人机单元的控制,易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2514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76508.5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F24F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62 , F24F11/30 , F24F11/70 , F24F11/77 , F24F2120/10 , F24F212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智能制冷控制系统,其中空气调节单元将室内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区域,所述各区域分别对应一个空气调节出风口,所述人体扫描计数器设于房间出入口获取室内人体数量,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室内的总人数调节所述空调调节单元的总冷量;当所述室内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各区域之间的人体红外温度不均匀时,或者人数分布不均匀时,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空气调节出风口的风速与出风温度来控制制冷。本发明不仅可以根据室内人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对不同区域的空调出风温度进行调节,而且可以根据人数的分布情况控制出风风速,通过对温度与风速的控制,使空调的制冷利用率达到最高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