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7955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065698.5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贝莱斯芽孢杆菌在茶叶降氟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菌株的应用技术领域;该菌株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 Y500,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456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Y500,对于氟元素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以对氟元素进行吸附和积累,该菌株以及保留此活性菌种的传代株能够应用于茶叶降氟处理,作为微生物菌肥降低茶叶中氟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研究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0350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48713.1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茶叶筛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量可控的茶叶滚筒筛分机及其调控方法,包括定量给料装置、滚筒筛分装置、堵料检测装置、自动清筛装置、控制模块,定量给料装置用于称量茶叶并将规定重量的茶叶投入到滚筒筛分装置内,滚筒筛分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分级筛分,得到大小均匀的不同等级的茶叶,堵料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滚筒内是否发生堵料现象,自动清筛装置用于对滚筒进行吹风处理,解决堵料问题。本申请通过定量给料和自动清筛,可以判断出滚筒内的运转情况,进而对给料重量进行实时调控,这样就可以根据筛分后的实际效果对给料重量进行反馈调节,以实现滚筒的高效利用,保证筛分质量和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7863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1911248938.4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炒茶机。本发明包括炒茶组件、加热组件以及传动组件;炒茶组件包括炒锅、炒板;加热组件包括贴覆在炒锅底部的硅橡胶加热片;传动组件包括炒茶电机、皮带轮无级变速调节机构以及平面摆动导杆机构;炒茶电机驱动皮带轮无级变速调节机构带动平面摆动导杆机构动作以使炒板安装轴往复转动来实现炒板对炒锅内茶叶进行炒制。本发明采用硅橡胶加热片作为加热元件,保证了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的均匀性;本发明采用皮带轮无级变速调节机构实现无级变速调节,可以根据炒茶工艺的要求,实时改变炒板的炒速;采用的平面摆动导杆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动性,在炒茶的过程中稳定性强,占用空间较小,噪音和振动较小,提高了炒茶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8795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65694.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氟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制备的菌剂;该菌株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 Y50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其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4562,保藏日期为2024.3.25。该微生物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37℃,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为5.0‑9.0。有益效果:该菌株对于氟元素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以对氟元素进行吸附和积累,该菌株以及保留此活性菌种的传代株能够应用于水体除氟和茶叶降氟处理,为改善氟污染、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研究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633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18457.4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茶树生长和/或提升茶树品质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茶树萌芽前至茶树采摘期补充不同的光质,每天保持光照时间14~16h,且保持光照强度≥200μmol·m‑2·s‑1,有利于促进茶树的生长;即以红光为主促进茶树生长和茶芽的萌发,人为延长了白化茶树的采摘期;而以蓝光为主则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增加了茶氨酸为主的氨基酸含量,提升茶叶鲜爽度;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促进茶树生长和提升茶树品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因而为改良白化茶树的栽培环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1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205110.0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6V20/68 , G06V10/58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77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N3/048 , G06N3/045 , G06N3/082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度量TD3的茶叶智能化拼配方法、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1、获取茶叶的高光谱图像并从中提取光谱数据;2、基于茶叶高光谱特征数据,利用ACGAN训练茶叶高光谱生成网络,用于生成状态变换后新状态下的茶样特征;3、基于深度度量学习方法训练样品相似性判别网络,判断拼配方法拼配的茶样是否满足目标样要求;4、构建GM‑TD3网络,设立拼配目标并对网络进行训练,使拼配方法在茶叶拼配问题中学习到最优策略并完成智能化拼配。本发明能根据茶叶的高光谱数据实现拼配动作与茶叶质量变化并累积经验,从而使模型学习到更优的拼配策略,实现茶叶拼配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24929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737134.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新鲜组织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属于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茶树自然茶园中茶树根、嫩茎和叶片(嫩叶和老叶)等新鲜器官组织及多品种嫩片(紫鹃、黄山白茶、黄魁和舒茶早)为研究材料进行复合酶解,释放后经纯化获得的原生质直径小于20μm,细胞器清晰可见;原生质体数量大于106/g(FW),不同茶树器官的原生质体活力均大于88%。该制备方法具有稳定、高效、操作简单和茶树材料要求低等优点,为茶树基因改良和基因功能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93506.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含水率在线检测方法,包括:1、初步振动均匀出料口的茶叶;2、测量茶叶密集度;3、根据茶叶密集度,通过茶叶密集度初步调节梯形调节板的开合;4、采集经梯形调节板初步调整后的茶叶光谱数据,通过深度度量学习茶叶光谱混合度判别网络输出茶叶光谱混合度;5、判断茶叶光谱混合度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根据茶叶含水率预测模型输出茶叶含水率,否则,根据基于逆向强化学习调控的深度确定性生成对抗模型对梯形调节板进行调节。本发明能在茶叶生产线中,根据实时采集的茶叶光谱数据对光谱采集装置进行智能化调节,从而对符合要求的茶叶光谱数据进行含水率检测,并能提高茶叶含水率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3059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508182.2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幅提高山奈酚含量并降低苦涩味的茶叶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本发明加工方法包容如下步骤:茶树鲜叶→通风失水—加湿吸水”循环→压差膨化→低温烘焙。本发首次通过控制叶片反复失水‑吸水,延长叶片应激反应、酶促反应、水解反应的反应时间,降低茶叶苦涩味并增加茶叶风味;利用变温压差膨化技术,促进茶叶形成多孔疏松结构,控制美拉德反应程度,增加茶叶溶出度;进一步采用低温烘焙处理,形成红薯香的特征香气;同时,本发明加工方法显著增加茶叶中包括山奈酚在内的11种物质,显著降低茶叶中15种苦涩味物质,不仅提升春茶品质,且为解决夏秋茶资源浪费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59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140299.7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别六安瓜片茶叶等级的方法,属于食品评定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代谢组学从近千种化合物中筛选出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水杨酸和没食子酸这四种化合物在五个不同等级的六安瓜片茶叶中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水杨酸和没食子酸作为联合鉴别指标,能够正确判别五个不同等级的六安瓜片茶叶,且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六安瓜片茶叶中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水杨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代入Fisher判别函数,即可正确判断出该六安瓜片茶叶样品的等级。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六安瓜片茶叶等级人工判别的主观因素,更科学客观,区分准确率高,实操性更强,更易于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