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9982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75335.9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公开了处理镍基高温合金热挤压荒管的方法,其包括:a)对镍基高温合金热挤压荒管进行保温处理;以及b)对所述保温处理的荒管进行冷却处理;其中,在所述保温处理中保温温度为1180-1220℃,保温时间(min)=要求的晶粒尺寸(μm)×(ln(荒管壁厚(mm))/ )。使用该方法获得的镍基合金热挤压荒管组织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698466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427857.5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基合金棒材热挤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热挤压模的目标角度值α0,所述公式为:其中,π取值为3.14,P为挤压比,V为热挤压模的挤压出口速度,Q为镍基合金动态再结晶激活能,T为热挤压的热力学温度;b)、根据计算得到的热挤压模的目标角度值α0,选择热挤压模。通过该热挤压工艺能够快速高效的制定具体的棒材热挤压工艺流程,制得的棒材无表面鱼鳞裂纹、翘头等缺陷,并且棒材尺寸接近成品,表面经简单抛磨后即可满足要求。并且,加工过程中无热挤压闷车。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7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54221.8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C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基合金挤压棒材感应加热方法。加热时间不低于150min,出炉温度900~950℃;坯料送感应加热炉,坯料直径≤260mm,长度不大于感应炉加热线圈长度的90%;用两阶段控制感应加热;第一阶段,加热功率(KW)=坯料直径(mm)×K1(KW/mm),K1=1.1-1.2;加热时间(s)=1/2坯料直径(mm)×M(s/mm),M=1.4-1.6;第二阶段感应加热坯料直接升至目标温度,加热功率KW)=坯料直径(mm)×K2(KW/mm),K2=2.0-2.2;到目标温度后保温,保温功率15~30KW,时间30~45s。本发明克服了坯料感应加热温度不均的现象,无开裂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478981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169577.X
申请日:2015-04-10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酸性油气田用镍基耐蚀合金及其油套管的制造方法。合金的化学成分百分比为:C:≤0.03%;Cr:21.0~24.0%;Fe:18.0~20.0%;Mo:7.0~9.0%;Cu:1.5~2.0%;Co:≤3.0%;W:≤3.0%;Nb+Ta:≤0.50%;Ti:≤0.50%;Si:≤0.5%;Mn:≤0.5%;S≤0.003%;P≤0.005%;N≤0.012%;并且Mo+0.5×W总量7.0~10.0%;(Ti/6+(Nb+Ta)/8)/(C+N)≥1且(Ti/6+(Nb+Ta)/8)/(C+N)≤2。制造方法包括的步骤:Ⅰ 冶炼 冶炼电渣锭;Ⅱ 管坯加工 Ⅲ 制管中有热挤压,扩孔,固溶处理,荒管晶粒度4~7级;热挤压荒管经冷轧成成品无缝管,道次冷轧总变形量30~61%,冷轧速度为25~35次/min。本发明的镍基耐蚀合金和制造出的油套管耐蚀性能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7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54221.8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C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基合金挤压棒材感应加热方法,它包括:Ⅰ用辊底炉加热,时间不低于150min,出炉温度900~950℃;Ⅱ坯料送至感应加热炉,坯料直径≤260mm,长度不大于感应炉加热线圈长度的90%;Ⅲ用两阶段控制感应加热;第一阶段,加热功率(KW)=坯料直径(mm)×K1(KW/mm),功率调节系数K1=1.1-1.2;加热时间(s)=1/2坯料直径(mm)×M(s/mm),时间调节系数M=1.4-1.6;第二阶段感应加热坯料直接升至目标温度,加热功率(KW)=坯料直径(mm)×K2(KW/mm),功率调节系数K2=2.0-2.2;到目标温度后保温,保温功率15~30KW,保温时间30~45s。本发明克服了坯料感应加热温度严重不均的现象,直线度不大于每米0.02米,无开裂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4174683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40061.2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C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基高温合金热挤压制管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方法,它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Ⅰ辊底炉加热辊底炉内时间不低于130min,出辊底炉温度在900~930℃之间;Ⅱ一次感应加热与扩孔 一次感应加热功率(KW)=坯料断面壁厚(mm)×K1,K1=4.5~4.8;一次感应加热目标温度(℃)=二次感应目标出炉温度-(50-60)℃;然后扩孔;Ⅲ二次感应加热第一阶段加热功率(KW)=坯料断面壁厚(mm)×K2,K2=6.1~6.4;第一阶段加热控制时间(s)=坯料断面面积(mm2)×M/1000,M=7~8;第二阶段加热功率(KW)=坯料断面壁厚(mm)×K3,K3=1.8-2.1;然后出炉。本镍基高温合金热挤压制管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方法避免过烧熔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75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1115.4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8/54 , C22C38/58 , B22D7/00 , B22D27/00 , C22C33/04
Abstract: 一种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冶炼技术领域,解决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一直以来采用感应炉冶炼的高成本问题,打通“电炉+氩氧炉+LF精炼+模铸”工艺,采用本制备方法可显著降低冶炼成本,较感应炉冶炼降低约50%,并且避免了浇注结瘤问题。通过适当控制也避免了Ti元素的烧损、感应锭缩孔过大、内部质量风险高的问题。模铸锭锭型补缩性能好,可直接用于开坯轧制或锻造,有效提升轧制比,组织进一步细化,提升热加工产品致密性和性能。同时可提高后续轧制的成材率,其中开坯成材率提高可至85%,盘条轧制成材率可提高至93%。本发明制得的钢锭可用于生产的初轧材、锻材和各类型线材。
-
公开(公告)号:CN10772363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959424.4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2F1/10
Abstract: 处理镍基高温合金冷轧管的方法,其包括:a)对镍基高温合金冷轧管进行退火处理;以及b)对所述退火处理的冷轧管进行冷却处理;其中,在所述退火处理中最低保温时间(min)=m×(Q/(T×R×n)),其中m为钢种系数;Q(J/mol)为晶粒长大激活能;T(K)为冷轧管退火处理的热力学温度;R(J/(mol×K))为热力学常数,取值8.31;以及n为冷加工变形量(%)×100。使用该方法可以消除加工硬化,热处后管材组织均匀,并可以对晶粒度进行有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62001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983727.X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热不锈钢无缝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耐热不锈钢无缝管,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4-0.1%,Si≤0.4%,Mn≤0.5%,P≤0.03%,S≤0.02%,Cr 20-27%,Ni 23-28%,Cu 2.0-3.5%,W 2-4%,Nb 0.2-0.6%,N 0.1-0.3%,Mo 0.05-0.3%,B 0.002-0.008%,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的耐热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冶炼;(2)管坯热加工;(3)钢管热加工;(4)钢管冷加工。本发明的耐热钢无缝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温持久强度、抗高温氧化性能、抗高温腐蚀性能及高温组织稳定性,可以满足630-650℃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管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32497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439541.4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B21C3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镍基高温合金管材冷轧防开裂加工方法。步骤一、对该管材进行酸洗,彻底清除内外壁氧化皮;步骤二、对管材一端内外壁分别倒角,管材外壁沿壁厚方向向内导入深度S1为1/3-1/4壁厚S,所倒角度α为45°-60°,管材内壁沿壁厚方向向外导入深度S2为1/4-1/5壁厚S,所倒角度β为40-50°;步骤三、管材经过步骤二的倒角端先进入冷轧机组轧制,开始时采用低速20-30次/分,小送进量2-3mm/次。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管材冷轧过程中,倒角部位变形量相对较小,相当于形成一个自约束环,从而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及扩展,使道次冷轧变形量可以提升至约70%,冷轧开裂率由改进前的67%降至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