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950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30758.2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折痕管的成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折痕管成型困难、纤维比强度差等问题。所述的装置主要由内部模具、外部模具和外部固定装置。内部模具置于外部模具内部的空间内,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之间的间隙根据制备不同厚度的复合材料折痕管进行调节;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一同置于外部固定装置内部的空间,并进行固定。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为:模具装配;预热模具,涂脱模剂;加热模具和复合材料,敷设复合材料;紧固模具,加热加压,固化定型;抽芯拆除模具,脱模,完成成型。本发明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可设计性强,可应用于汽车、火车等工业装备中复杂复合材料管吸能结构的加工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9664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30793.4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防撞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剪纸图案设计的碰撞吸能盒,在薄壁管件的制作过程中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去除多余材料,引入剪纸图案,最终引导特定的变形模式。相较于普通的碰撞吸能盒,本发明中的一个薄壁管沿轴向可分成若干类似模块,在每一个模块的角部区域进行剪纸图案的加工制作,从而依据不同的剪纸图案形成不同角度的折痕纹路。本发明通过引入剪纸图案去除多余材料,实现了碰撞吸能盒功能的同时满足低峰值力、高平均力的需求;本发明的剪纸图案便于切割加工,整个结构可通过一块薄平板切割后成型,加工工艺较为简单,极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且加工的精确性也可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786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141172.5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16L55/035 , F16L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管路支架,属于航空航天器结构设计领域。该折叠管路支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位于下板的上方,两者连接成一体;在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横截面形状为平底V型的下凹台;在所述下板上设置有横截面形状为倒平底V型的上凸台;下凹台与上凸台连接后形成横截面形状为X型的结构。本发明在不显著增加加工难度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管路支架的结构,利用横截面形状为X型的结构增大了结构刚度,从而提高了结构基频,降低了振动应力,延长了管路支架的振动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18640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047554.2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端部折痕的碰撞吸能盒,并通过该端部折痕诱导薄壁管件在碰撞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变形模式。相比于普通的方形碰撞吸能盒,本发明的明显特征在于,薄壁管件端部折角处以三角形折痕向内折叠,同时每个面板端部中间区域形成梯形折叠叶片,并与垂直面板形成一定的角度,进而形成能够诱导高吸能效率变形模式的端部折痕碰撞吸能盒。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通过简单地端部折痕,在保证其低峰值载荷的同时,可实现吸能盒非常高的能量吸收效率。此外,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通过一块薄板模压成型获得,具有加工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595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377717.0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航天线式分离环结构强度测量方法。首先,建立线式分离环模型,有限元分析航天线式分离环结构应力场,获得应力变化较为平缓区域。然后,在应力变化平缓区域内设计并布置电测应变测点阵列,并开展预加载试验获得测点阵列的应变值,依据应变值的平缓程度检验测点阵列设计的有效性。正式加载试验获得结构应变测点数据,根据电测应变测点数据计算得到航天线式分离环结构关心区域的应力场,实现结构强度评估。本发明基于电测技术,成本低,测量精度高,具有较强实用性,可解决航天线式分离环因结构本身空间狭小和曲面复杂而导致的结构强度难以测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69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365881.X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结构加载电测试验的传感器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属于试验力学领域。该监测方法为:首先,在结构加载前对传感器进行编号并分级,然后预加载,根据测量数据自动判断传感器异常并由试验人员调整传感器;其次,确认传感器无需调整后进行正式加载,加载过程中实时计算各传感器实测数据与载荷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析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最后,依据传感器实时工作状态及其重要性等级,判定传感器状态等级,根据相应处理措施调整试验进程。本发明实现了结构加载电测试验中对传感器状态的自动实时监测及报警,可以有效控制试验风险,提高试验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6484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030793.4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防撞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剪纸图案设计的碰撞吸能盒,在薄壁管件的制作过程中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去除多余材料,引入剪纸图案,最终引导特定的变形模式。相较于普通的碰撞吸能盒,本发明中的一个薄壁管沿轴向可分成若干类似模块,在每一个模块的角部区域进行剪纸图案的加工制作,从而依据不同的剪纸图案形成不同角度的折痕纹路。本发明通过引入剪纸图案去除多余材料,实现了碰撞吸能盒功能的同时满足低峰值力、高平均力的需求;本发明的剪纸图案便于切割加工,整个结构可通过一块薄平板切割后成型,加工工艺较为简单,极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且加工的精确性也可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0845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65893.2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测技术的应变场实时重构方法,属于大型结构电测技术领域。首先,预先对试验件进行数值分析,获得测点位置与对应应变值间的关系以及散点数据,并基于大量有限元数值散点数据构建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其次,开始正式试验,预先记录实际应变测点分布信息,并实时提取试验过程中的对应位置的测点试验数据信息,基于少量测点试验数据信息构建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描述实际实验中试验件上某些位置的精确值。最后,基于低保真度代理模型和高保真度代理模型,构建变保真度代理模型,重构非试验测点处的应变场数据,实现应变场的重构。本发明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实现试验过程中的实时重构,为试验提供过程监控及风险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44131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00457.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拉力加载装置及其应用,属于航天航空领域。该空气弹簧拉力加载装置包括:上加载盘、下加载盘、上滑动盘、下滑动盘和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位于上滑动盘、下滑动盘之间;所述上滑动盘、下滑动盘位于上加载盘、下加载盘之间;所述上加载盘与下滑动盘连接,所述下加载盘与上滑动盘连接;当空气弹簧伸长时,上加载盘与下加载盘之间的距离减小。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多点密集协同加载,改善了由于液压管路密集造成的场地局限现象,解决了控制精度问题,提高了多作动器协同拉力加载精度,大幅简化了传统繁琐加载方式,在保证加载精度的前提下,简化试验流程,降低试验成本,并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95054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0030758.2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折痕管的成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折痕管成型困难、纤维比强度差等问题。所述的装置主要由内部模具、外部模具和外部固定装置。内部模具置于外部模具内部的空间内,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之间的间隙根据制备不同厚度的复合材料折痕管进行调节;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一同置于外部固定装置内部的空间,并进行固定。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为:模具装配;预热模具,涂脱模剂;加热模具和复合材料,敷设复合材料;紧固模具,加热加压,固化定型;抽芯拆除模具,脱模,完成成型。本发明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可设计性强,可应用于汽车、火车等工业装备中复杂复合材料管吸能结构的加工制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