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17124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080007327.1

    申请日:2010-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644 B60R21/261 B60R21/263 B60R2021/2648

    Abstract: 圆筒形外壳安装有点火器与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分。圆筒形元件设置并固定在外壳中,以便形成到达气体排放口的圆筒形间隙。阻挡物设置于间隙中,并且形成第一气体通道孔、第二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三气体通道孔。通过点火器的触发而点火并燃烧气体发生剂以产生气体,产生气体部分穿过第一气体通道孔流入间隙(f1),部分穿过间隙的气体穿过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圆筒形元件中(f2)以辅助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并且随后气体穿过第三气体通道孔流入间隙(f3),并且最终从气体排放口排出。

    混合充气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430C

    公开(公告)日:2004-03-03

    申请号:CN00813315.8

    申请日:2000-09-29

    Abstract: 一种重量轻且尺寸小的混合充气机,其中,填充在壳体(102)内的加压介质(A摩尔)和气体发生剂(122)燃烧所产生的气体量(B摩尔)之间的摩尔比(A/B)被设定为8/2到1/9,从而防止充气机工作时内部压力过度增大。

    气体发生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17124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080007327.1

    申请日:2010-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644 B60R21/261 B60R21/263 B60R2021/2648

    Abstract: 圆筒形外壳安装有点火器与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分。圆筒形元件设置并固定在外壳中,以便形成到达气体排放口的圆筒形间隙。阻挡物设置于间隙中,并且形成第一气体通道孔、第二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三气体通道孔。通过点火器的触发而点火并燃烧气体发生剂以产生气体,产生气体部分穿过第一气体通道孔流入间隙(f1),部分穿过间隙的气体穿过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圆筒形元件中(f2)以辅助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并且随后气体穿过第三气体通道孔流入间隙(f3),并且最终从气体排放口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