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0358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72360.0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D49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中草药肝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本发明以可商购的天然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为起始原料合成中草药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二羟乙基脱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合成步骤包括: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依次和氧化剂/催化剂反应,加入稀酸反应,收集有机相洗涤、干燥后和金属醇盐反应制备得到脱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然后再和路易斯酸反应制备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以可商购的天然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为起始原料,反应选择性高、且副反应少易于纯化,适合放大合成及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该生物标志物的合成收率,达到生产级别要求,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疾病的精准医疗体系的建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723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457001.4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一步即可完成沉淀,再经归一化反应,使十种药物性肝损伤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转化为二羟乙基脱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并选择最佳的内标,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并采用内标法定量,实现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精确定量检测,流程短,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使DILI患者得到精准的病因诊断,及时避免进一步肝损伤,肝功能衰竭。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1172360.0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D49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中草药肝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本发明以可商购的天然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为起始原料合成中草药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二羟乙基脱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合成步骤包括: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依次和氧化剂/催化剂反应,加入稀酸反应,收集有机相洗涤、干燥后和金属醇盐反应制备得到脱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然后再和路易斯酸反应制备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以可商购的天然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为起始原料,反应选择性高、且副反应少易于纯化,适合放大合成及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该生物标志物的合成收率,达到生产级别要求,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疾病的精准医疗体系的建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50773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29496.7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12Q1/6886 , A61K45/00 , A61K31/708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MUC19基因在胃肝样腺癌筛查或诊断中的应用。属于基因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外显子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了胃肝样腺癌特异性高频突变基因为MUC19基因。本发明研究发现MUC19基因和胃肝样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相关,MUC19基因能够促进癌细胞的增生、侵袭及转移、抑制癌细胞凋亡,可以作为胃肝样腺癌治疗靶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7486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618530.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D409/06 , A61K31/506 , C07D405/06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式(I)所示通式结构的维甲酸类化合物、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中X为O、S、S=O、或O=S=O;R1、R2、R3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6烷基、C2‑C6烯基、卤素取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酰基、C6‑C10芳基或杂原子为氧、硫或氮原子,杂原子数为1~2个的C3‑C6杂芳基的一种。本发明的维甲酸类化合物对肿瘤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为难治性、转移性及耐药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974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18530.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07D409/06 , A61K31/506 , C07D405/06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式(I)所示通式结构的维甲酸类化合物、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中X为O、S、S=O、或O=S=O;R1、R2、R3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6烷基、C2‑C6烯基、卤素取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酰基、C6‑C10芳基或杂原子为氧、硫或氮原子,杂原子数为1~2个的C3‑C6杂芳基的一种。本发明的维甲酸类化合物对肿瘤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为难治性、转移性及耐药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