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蛋白复合膜电极的制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477389A

    公开(公告)日:2004-02-25

    申请号:CN03141612.8

    申请日:2003-07-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及生物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蛋白复合膜电极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首先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TiO2多孔薄膜电极,然后用该电极吸附固定生物蛋白从而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蛋白复合膜电极。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电沉积二氧化钛膜电极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均匀性与稳定性,又为吸附固定生物分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用本发明制备的二氧化钛-生物蛋白膜电极可以充分有效地拓宽对光的吸收波长范围,为生物光电器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将本发明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控开关等器件的制造上,可增大灵敏度,大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起到节能高效的作用。

    一种具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5997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16855.X

    申请日:2004-03-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类材料的制备过程是:首先将表面活性剂与挥发性有机溶剂均匀混合,然后加入相应的金属醇盐和金属卤化物,搅拌均匀,将混合溶液旋涂于导电玻璃的表面上。再在空气中放置,使有机溶剂挥发,然后焙烧将表面活性剂除去,即得到相应的具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材料的外形为薄膜。该类材料具有有序或者无序的孔道结构、均一的孔径、60-500m2/g比表面和0.1-0.5cm3/g孔体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大大拓展了电致变色材料的结构类型,而且大大提高了此类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

    生物光敏蛋白-纳米半导体复合光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6305C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410016047.3

    申请日:2004-02-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高性能生物光电极的有效途径。通过将提取的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蛋白(RC)的各类变异体修饰于特定的纳米半导体基底上,可以得到在非常宽的波长范围内,特别是在近红外区有着高效光电转换功能的复合光电极。一方面,这些人工改性的RC在该体系中具有比天然RC更高效的光电转换性能;另一方面,采用纳米半导体材料,特别是介孔半导体材料可以实现在RC高效固定的前提下对蛋白光电转换的积极促进。改性并优化后的RC对纳米半导体的敏化作用大大提高了整个复合光电极对太阳能的吸收和利用,为开发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借鉴。

    生物光敏蛋白-纳米半导体复合光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8222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16047.3

    申请日:2004-02-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高性能生物光电极的有效途径。通过将提取的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蛋白(RC)的各类变异体修饰于特定的纳米半导体基底上,可以得到在非常宽的波长范围内,特别是在近红外区有着高效光电转换功能的复合光电极。一方面,这些人工改性的RC在该体系中具有比天然RC更高效的光电转换性能;另一方面,采用纳米半导体材料,特别是介孔半导体材料可以实现在RC高效固定的前提下对蛋白光电转换的积极促进。改性并优化后的RC对纳米半导体的敏化作用大大提高了整个复合光电极对太阳能的吸收和利用,为开发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借鉴。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蛋白复合膜电极的制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207564C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3141612.8

    申请日:2003-07-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及生物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蛋白复合膜电极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首先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TiO2多孔薄膜电极,然后用该电极吸附固定生物蛋白从而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生物蛋白复合膜电极。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电沉积二氧化钛膜电极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均匀性与稳定性,又为吸附固定生物分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用本发明制备的二氧化钛-生物蛋白膜电极可以充分有效地拓宽对光的吸收波长范围,为生物光电器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将本发明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控开关等器件的制造上,可增大灵敏度,大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起到节能高效的作用。

    一种具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0185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855.X

    申请日:2004-03-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类材料的制备过程是:首先将表面活性剂与挥发性有机溶剂均匀混合,然后加入相应的金属醇盐和金属卤化物,搅拌均匀,将混合溶液旋涂于导电玻璃的表面上。再在空气中放置,使有机溶剂挥发,然后焙烧将表面活性剂除去,即得到相应的具有优良电致变色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材料的外形为薄膜。该类材料具有有序或者无序的孔道结构、均一的孔径、60-500m2/g比表面和0.1-0.5cm3/g孔体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大大拓展了电致变色材料的结构类型,而且大大提高了此类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