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479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113438.9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6V20/56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T17/05 , G06V10/762 , G06V10/25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月球永久阴影区内的平坦区域检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的SAR图像和DEM数据;将SAR图像输入目标检测算法模型中,获取陨石坑区域和未检出陨石坑区域的检测结果;对SAR图像进行Kmeans检测,得到SAR图像中每个像素点为粗糙区域还是非粗糙区域的统计分类结果;将DEM数据转变为倾斜角度图,通过阈值提取算法在倾斜角度图中确定平坦区域和斜坡区域的分类结果;将陨石坑区域和未检出陨石坑区域的检测结果、粗糙区域和非粗糙区域的统计分类结果,以及平坦区域和斜坡区域的分类结果进行配准后融合,得到最终的平坦区域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快速、精确、安全地进行月球永久阴影区内的平坦区域检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8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0570873.5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航地基系统的电离层四维电子密度动态预测方法。其首先构建电离层层析的观测矩阵,采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算法计算基站和对应卫星之间的电离层延迟观测值,再选取参考星构造差分观测矩阵和差分电离层延迟量;基于电子密度历史数据集,采用动态模式分解方法从中获取表征电离层时空变化规律的模态矩阵;基于差分电离层延迟观测量、差分观测矩阵和模态矩阵,利用压缩感知算法构造不同目标函数;求解目标函数获得稀疏系数,结合当前时刻的模态信息,采用动态模式分解方法实现电离层四维电子密度层析重构以及预测。本发明能够基于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实现高精度超分辨率的电离层四维电子密度重构以及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6902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011633419.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稀疏层析方法及其装置,包括:接收原始观测数据和导航电文,计算卫星位置及其高度角,根据卫星与基站的几何关系构建电离层析模型观测矩阵;计算电离层延迟观测值,选取参考星并计算差分电离层延迟量,根据差分电离层延迟量计算差分电子总含量;根据反演区与支持区内GNSS射线对应的电子总含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反演区内差分的部分斜向电子总含量,采集反演区内电子密度的历史数据并计算表征电离层特征的投影矩阵;根据观测矩阵、差分的部分斜向电子总含量和投影矩阵建立电离层析模型的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稀疏解并计算电子密度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5719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299587.1
申请日:2022-10-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产生多种模式轨道角动量波的天线。本发明天线由三个螺旋相位板组成;第一螺旋相位板为圆形实心,位于中心位置;第二螺旋相位板为环形,位于第一块螺旋相位板的外围;第三螺旋相位板为环形,位于第二块螺旋相位板的外围;三个螺旋相位板同轴;三个螺旋相位板分别由同步递增的八个梯度面组成,每个梯度面积相同,相邻的梯度面依次递增相同高度;三个螺旋相位板之间用金属环隔开。本发明超材料表面可将线极化方式入射的平面波同时转换成三种模式的轨道角动量波,并且通过改变螺旋相位板的高度形成不同模式的轨道角动量波,具有多模复用、设计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9020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1595.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IPC: G01S19/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定位领域,公开了一种差分电离层建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区域基站接收机的原始观测数据和导航电文,计算各卫星与基站间的高度角、穿刺点经纬度和电离层延迟观测量;选取参考星,计算其他卫星与参考星对应的电离层延迟观测量的差值得到当前历元的差分电离层延迟观测量;基于穿刺点经纬度以及对应的差分电离层延迟观测量,利用拟合函数拟合区域差分电离层模型;将模型参数和卫星硬件延迟偏差作为待估参数,当前历元的差分电离层延迟观测量组成观测向量,构建观测方程;基于观测方程,对待估参数进行滤波处理以解算模型参数。本申请实施方式得到的电离层产品对用户定位精度及收敛时间有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019036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436675.3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P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宽带差分线共模噪声滤波器。本发明的差分线共模噪声滤波器包括一个差分线对、介质集成波导共模噪声滤波器、金属地板,共模噪声滤波器由不同宽度的介质集成波导单元级联组成,置于顶层差分线与金属底板之间,用于抑制差分线的共模噪声;介质集成波导单元由上层的金属贴片,两侧的金属过孔和接地面组成。不同宽度的介质集成波导单元对应不同的截止频率,从而实现了差分线的超宽带共模噪声抑制。该差分线共模噪声滤波器具有超宽带,高抑制的特性,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00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32635.2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材料宽带高隔离MIMO天线。本发明天线包括两个PIFA天线单元、两个超材料表面、接地金属板;超材料表面由两侧的周期性单元槽和介质组成,置于两个PIFA天线单元之间,用于减小天线之间的耦合度;精确选取超材料表面周期性单元的尺寸,使得两个超材料表面在两个天线单元的工作频段实现高的隔离度。本发明克服了原来去耦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同时该天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56522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600208.0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频段电磁波调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射型极化转换超表面。该极化超表面单元包含三层金属贴片,每两层金属贴片间为介质基板,顶层和底层金属贴片结构相同。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设计顶层、中间层和底层金属贴片的结构尺寸,使得入射的线极化电磁波在经过该超表面结构后继续传播,透射的电磁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满足电场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条件,从而使得透射的电磁波呈圆极化特性。本发明设计的透射型圆极化超表面具有宽带、超薄、结构简单、低成本等优势,可灵活的控制电磁波的极化状态,在天线、成像、通讯系统、电磁对抗和军事隐身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85215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71374.4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波段宽带高隔离度双圆极化薄膜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寄生贴片层、辐射贴片层、起支撑作用的蜂窝状纸板介质层、栅格化金属反射板层;其中寄生贴片层和辐射贴片层上表面均有M×N个正方形铜贴片;蜂窝状介质层的上表面为地层,上面刻蚀了M×N对相互垂直的H型缝隙,下表面为馈电网络层,馈电网络由M个3dB电桥和M对一分为八的T型功分器连接组成。信号经馈电网络传输,由H型缝隙耦合到辐射贴片和寄生贴片;栅格化金属反射层置于距离馈电网络层下方四分之一波长处。本阵列天线为柔性可折叠可展开结构,重量降低,带宽增加,且能实现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3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570884.3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6F30/27 , G01S19/07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5 , G06N3/045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算子网络的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四维估计方法。其包括:确定反演STEC区域以及可利用的接收机站点分布;提取选择的接收机‑卫星对应的历史STEC观测数据;构建历史STEC仿真数据集;将历史观测数据和仿真数据集划分成训练集、验证集;构建DeepONet‑TEC模型,训练获得最优估计模型;确定待估STEC对应的射线信息;利用最优估计模型获得对应的估计值STEC。本发明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电离层四维估计框架,融合实测数据、仿真数据、含有物理信息的基函数,根据选择模式提供STEC估计值。该四维估计框架能够对给定区域任意射线上STEC估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