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7370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23864.9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31/714 , A61P31/14 , A61P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维生素B12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维生素B12在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实验证实,维生素B12在体外细胞培养Vero‑E6(非洲绿猴肾细胞)上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并此开发了维生素B12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病的新用途,为治疗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病提供新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880117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7014.0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6/082 , A61K39/00 , C07K2317/24 , C07K2317/565 , C07K2317/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KY02)及其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HBx单克隆抗体KY02的方法和可生产KY0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KY02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乙型肝炎病毒编码的X蛋白,并与其中第81-104位氨基酸区段特异结合,与HBx蛋白其它部位、HBV其它蛋白、FLAG标签和人蛋白组无特异性反应。KY02抗体可用于针对HBx蛋白的免疫检测和特异性细胞靶向,为研发HBV感染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06847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0276109.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复旦大学
IPC: A61K31/4375 , A61K31/455 , A61K31/44 , A61P31/14 , A61P11/00 , C07D455/03 , C07D213/79 , C07D213/80 , C07D213/803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小檗碱型吡啶甲酸类季铵盐化合物抗病毒感染病的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如通式I所示的小檗碱型生物碱吡啶甲酸类季铵盐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抗病毒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所述小檗碱型生物碱吡啶甲酸类季铵盐化合物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复制,并具有促免疫效应细胞增殖、抑制/降低生物机体病理性NO生成、抑制IL‑6和自身抗体水平升高的活性,对发热模型动物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同时具有无毒性或低毒性特点,能用于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0684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76109.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复旦大学
IPC: A61K31/4375 , A61K31/455 , A61K31/44 , A61P31/14 , A61P11/00 , C07D455/03 , C07D213/79 , C07D213/80 , C07D213/803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小檗碱型吡啶甲酸类季铵盐化合物抗病毒感染病的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如通式I所示的小檗碱型生物碱吡啶甲酸类季铵盐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抗病毒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所述小檗碱型生物碱吡啶甲酸类季铵盐化合物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复制,并具有促免疫效应细胞增殖、抑制/降低生物机体病理性NO生成、抑制IL‑6和自身抗体水平升高的活性,对发热模型动物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同时具有无毒性或低毒性特点,能用于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23965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611226738.5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评价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蛋白)结合分子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在细胞内表达分泌型的包含HBx蛋白和荧光素酶NanoLuciferase(Nluc)两者的融合蛋白,通过检测分泌的融合蛋白的萤光素酶活性,量化分泌的HBx蛋白的水平,本方法可用于筛选和鉴定HBx蛋白的结合分子,为研制HBx蛋白的靶向药物提供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23965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1226738.5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评价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蛋白)结合分子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在细胞内表达分泌型的包含HBx蛋白和荧光素酶NanoLuciferase(Nluc)两者的融合蛋白,通过检测分泌的融合蛋白的萤光素酶活性,量化分泌的HBx蛋白的水平,本方法可用于筛选和鉴定HBx蛋白的结合分子,为研制HBx蛋白的靶向药物提供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46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011217467.3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31/409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维替泊芬新的药用用途,具体涉及维替泊芬在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实验证实,维替泊芬通过对体外细胞培养Vero‑E6(非洲绿猴肾细胞)进行干预,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所述的维替泊芬可进一步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为治疗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病提供新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54607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218918.5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31/409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原卟啉新的药用用途,具体涉及原卟啉在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实验证实,原卟啉通过对体外细胞培养Vero‑E6(非洲绿猴肾细胞)进行干预,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所述的原卟啉可进一步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为治疗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病提供新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54607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217467.3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31/409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维替泊芬新的药用用途,具体涉及维替泊芬在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实验证实,维替泊芬通过对体外细胞培养Vero‑E6(非洲绿猴肾细胞)进行干预,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所述的维替泊芬可进一步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为治疗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病提供新的药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