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空电池的石墨烯-铂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3703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405944.3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空电池石墨烯-铂(RGO-Pt)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复合催化剂材料通过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技术(LP-PLA)制备获得。由该复合催化剂制成的薄膜电极用于锂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可逆性,充放电过电压明显降低,在100mA/g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超过4000mAh/g。基于该石墨烯-铂(RGO-Pt)纳米复合催化剂的薄膜正极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锂空电池。

    一种用于锂空电池的石墨烯-铂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3703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405944.3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空电池石墨烯-铂(RGO-Pt)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复合催化剂材料通过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技术(LP-PLA)制备获得。由该复合催化剂制成的薄膜电极用于锂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可逆性,充放电过电压明显降低,在100mA/g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超过4000mAh/g。基于该石墨烯-铂(RGO-Pt)纳米复合催化剂的薄膜正极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锂空电池。

    氧化钴—类金刚石双层结构锂空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2568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88087.3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钴—类金刚石双层结构锂空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为氧化钴—类金刚石双层薄膜材料,氧化钴薄膜厚度为80~120nm,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获得;类金刚石薄膜厚度为0.5~1um,通过电子束热蒸发法制备获得。由该双层结构薄膜制成的电极,氧化钴层对于发生在类金刚石薄膜层的氧还原过程及放电产物分解过程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明显降低了充放电过电压,提高了电极循环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824mAh/g,经过22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升至2440mAh/g。该氧化钴—类金刚石双层结构电极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锂空电池。

    一种用于锂空电池的氧化锰-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372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76087.9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空电池氧化锰-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复合催化剂材料通过液相超声混合氧化锰和石墨烯分散液制备获得。由该复合催化剂制成的薄膜电极用于锂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极高的放电比容量、良好的充放电循环可逆性,充放电过电压明显降低,在75mA/g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达到11235mAh/g;当容量限制在1500mAh/g时,电池能循环30次以上。基于该氧化锰-石墨烯(MnO2-GNS)纳米复合催化剂的正极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锂空电池。

    一种用于锂空电池的类金刚石薄膜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4277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42542.9

    申请日:2011-05-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空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为类金刚石(DLC)薄膜材料,薄膜厚度为0.1~1μm。该薄膜通过电子束热蒸发法制备获得。由该薄膜制成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可逆性,可逆比容量为2318mAh/g。该类金刚石(DLC)薄膜电极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锂空电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