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杀螺效果的放射菌菌株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4624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810868803.7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卫生微生物领域,涉及从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土壤中分离培养得到的具有明显杀螺效果的放射菌菌株,该放射菌菌株的保藏编号:CGMCC No.15570,分类命名:陕西链霉菌FQ13。该菌株在固体培养基形成质地紧密、颗粒状的白色小菌落;该菌株0d~4d较快生长,5d~6d迅速生长,7d~11d处于平台期。该放线菌菌液在0.5%和1%浓度下浸泡钉螺72h后,钉螺的死亡率分别达到50%和65%,明显高于去氯清水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的死亡率。本发明将为新型生物灭螺制剂的研发提供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菌株,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的进程。

    一种血中全氟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的同时快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39451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27075.3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血中全氟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的同时快速分析方法。本发明针对当前分析中需要采用三种不同分析方法对同一名研究对象的血和尿液进行检测,分析费用昂贵,分析时间长,影响分析效率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血中全氟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的同时快速分析方法,采用β-葡萄糖醛酸酶、酸或碱水解血样后,固相萃取技术净化血样,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血液中PFCs、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分析结果显示,能够通过一次样本前处理和色谱分析,同时分析血液中PFCs、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明显解决目前同时分析这三类化合物的不足,提高分析效率。

    一种埃可30型病毒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283789C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410053431.0

    申请日:2004-08-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病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埃可3(Echo30)病毒的新毒株及其用途。本发明通过患者的脑脊液和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和肠道病毒中和试验,及采用RT-PCR技术对病毒衣壳蛋白VP1的基因扩增测序后比对,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Echo30的变异毒株,命名为Echo30-FDJS03,保藏号:CGMCC No.1199。本发明毒株是国内首次得到Echo30分离株的核酸序列信息,补充了我国肠道病毒毒种保存,同时提供了我国Echo30病毒极有价值的生物信息,对该病原引起的疾病诊断、感染监测体系的完善和所致疾病流行的控制等有重要作用。本发明Echo30-FDJS03毒株还可用于制备Echo30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试剂和疫苗研究。

    一种新型棘阿米巴原虫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683512A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200510023845.3

    申请日:2005-02-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李勤学 姜庆五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原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阿米巴虫及其用途。本发明通过环境自由生活阿米巴分离方法从池塘水环境中分离出新的棘阿米巴原虫,经形态学、PCR分子诊断及18S rDNA序列分析证实为新的棘阿米巴株,命名为Acanthamoeba fdjd01,保藏号:保藏号:CGMCC No.1313,保藏日期:2005年1月31日。CGMCC No.。本发明原虫提供了境棘阿米巴原虫分离株的核酸序列等生物信息及其功能,补充了我国阿米巴原虫保存,本发明原虫株可作为分离临床胞内菌如军团菌、副衣原体等不能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的病原体的分离工具。

    一种快速分析尿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产物、双酚A和雌激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605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1044868.7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涉及同时分析尿中塑料添加剂,单体和雌激素代谢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分析尿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产物、双酚A和雌激素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实现尿中PAEs、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代谢产物的色谱分离后,通过向从色谱柱流出的流动相中注入高pH值溶液,在进入质谱分析之前将流动相调整为碱性,提高待测物在质谱离子源中的离子化效率,实现所述尿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产物、双酚A和雌激素在一次进样中的同时分析,提高分析效能。

    一种分离培养多种病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047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6494.6

    申请日:2011-12-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离培养多种病毒的方法。尤其是用于分离培养多种病毒的MHV混合细胞液氮保存方法;本方法中,采用MEM冻存液,通过T75细胞瓶制备混合细胞MHV单层细胞,经EDTA-胰酶消化,直接悬浮于冷冻保存液中,在液氮中保存4个月后,细胞复苏后存活率达到99.20%~99.60%。本发明方法能克服现有技术中MHV混和细胞在分离培养多种病毒时的缺陷,可为临床病毒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实验室病毒性监测中多种病毒病原的分离培养提供切实的可操作性,尤其适用于呼吸道流感病毒、腺病毒和人肠道病毒EV71分离培养。能解决目前传染性疾病爆发疫情的公共卫生应急的需求,和临床实验室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检测。

    一种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2154219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010216403.1

    申请日:2010-06-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病毒领域,提供了猪源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含有HA、NA、NP、PB1、PB2、PA、NS、M共8个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依次分别如说明书的核苷酸序列表中序列1-8所示。本发明通过健康猪只鼻咽拭标本分离培养和DIF、RT-PCR鉴定,以及病毒的8个基因全序列测序比对,获得并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命名为A/swine/zhejiang/26/2009(H1N1),保藏号:CCTCC NO:V201016。本发明的毒株补充了我国猪只甲型流感病毒的极有价值的遗传信息,对该病原引起感染监测体系的完善有重要作用,还可用于制备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试剂。

    一种堆敷灭螺的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87718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67764.9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敷灭螺的方法。本发明针对渗水草地的特点,分析、确定了堆敷灭螺法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实验室灭螺效果,确定了其合理的用药量,利用改变钉螺孳生的环境,使钉螺在高浓度药物的刺激下闭厣,先将灭螺药物均匀撒在有钉螺孳生的渗水草地上,然后将草皮、灭螺药物和钉螺一起铲起堆积成土堆,使土堆外表光滑无缝,再在渗水草地上开沟沥水,使土地表面变干燥,最终灭螺。本发明方法与目前经常使用的灭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实本堆敷灭螺的方法的灭螺效果更显著、持久。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株及其医药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450164A

    公开(公告)日:2003-10-22

    申请号:CN03129248.8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病毒领域,涉及冠状病毒的新毒株及其用途。本发明通过对确诊SARS病人的咽拭细胞培养,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命名SARS冠状病毒复旦I株,经感染Vero E6细胞和病人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显示阳性,排除A型、B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肺炎球菌等病原体后,证实所分离的冠状病毒为新冠状病毒的变异毒株,本毒株,可以对可疑SARS病原变异进行比较,为SARS诊断试剂制备、抗SARS疫苗的研究与生产、抗SARS药物的筛选、抗SARS病毒的消毒药物提供基础和依据。

    一种研究外源性物质通过胆道排泄的代谢物类型和排泄比例的动物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72967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1079217.7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在动物模型中植入一根导管,具体的在动物的胆管与小肠连接点下方的肠壁,植入一根导管,导管一端穿过肠壁,与肠腔相通,而另一端穿过动物身体组织,与外界相通,利用小肠内部压力或体外负压系统,将流经肠腔的肝脏分泌物导出体外。采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对动物创伤小,可在动物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实现肝脏分泌物的长期采集。本发明用于采集大鼠肝脏分泌物,而且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肝脏分泌物中检测出常见胆汁酸,证明该发明有效可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