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7770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975677.1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能大数据分析的电缆线路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多个汇集单元通过通信网络系统连接云平台服务器;汇集单元分别连接M列的采集终端,每列采集终端包括N行,总计M*N个采集终端;每列的N行采集终端依次无线通信连接;每行的采集终端分别连接多条线缆,线缆在采集终端前后转接。本发明采矩阵式结构进行电缆实时状态数据监测,数据监测发生异常,则都可以从小到大触发采集终端对应故障指示灯点亮、所在采集终端报警、汇集单元所在矩阵片区发出故障信号。同时,云平台服务器会直接将监测数据发送到维护人员的终端上,可以快速精准实现故障排查维护,其数据监测实时性好,可靠性好,维护效率高,减轻了维护人员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37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125798.1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清扫机器人,包括机壳,机壳外壁的四周均轴接有移动轮;机壳内部的左侧螺栓安装有第一减速器,且第一减速器前后两端的左侧均与移动轮轴接;机壳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过滤箱以及PLC;机壳内部的中间部位螺栓安装有第二减速器,且第二减速器前端的下部螺栓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一减速器前端的右侧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二减速器做读研的上部轴接有活动齿轮;过滤箱左右两端均镶嵌有导风管以及工作风机。本发明通过活动清扫支架结构的设置,配合毛刷筒实现活动支撑使用,同时也便于辅助调节,这样在不使用且储放时,使毛刷筒处在较高的位置处,从而避免被压坏而影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32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62247.3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A47L1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扫机器人驱动结构,包括装置本体和转动轴,所述装置本体上对称设有两个圆块,两个所述圆块分布在转动轴的两侧,所述圆块上设有转柱,所述转动轴的外侧环套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柱、移动板与两个弹簧,所述定位柱位于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定位柱贯穿移动板与弹簧,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两个圆槽;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清扫机器人的转动盘座上,转柱端部位于移动板与安装座之间,装置本体处于稳定状态,便于将装置本体固定安装在转动盘座上,导线较长的部分环绕在绕线杆的外侧收卷起来,魔术贴的端部与连接板表面粘接,魔术贴限位收卷的导线,便于收放导线。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17741.9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 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故障预测方法和系统,选取能够标识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故障的故障特征参数,以特征参数作为输出,风速、有功功率、风轮转速作为输入建立故障预测模型;以大量历史风速、有功功率、风轮转速数据输入至故障预测模型获得历史故障特征参数预测值,结合历史故障特征参数实际值,设定故障特征参数偏差的合理范围;最后运行期间以实时风速、有功功率、风轮转速数据输入至故障预测模型获得故障特征参数预测值,结合特征参数实际值计算偏差,当偏差不在合理范围内时,则判定变桨系统有潜在性故障。本发明建立了风机变桨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对变桨系统的潜在性故障进行判别,为风机检修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46954.8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NN‑LSTM的综合能源系统冷热电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冷热电负荷数据;步骤S2,对采集的数据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进行预处理;步骤S3,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步骤S4,构建CNN‑LSTM模型;步骤S5,采用构建后的CNN‑LSTM模型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冷热电负荷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助于更精确更高效的预测园区负荷,精准匹配园区用电需求,减少电能损失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17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08037.6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用综合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箱、进风底板、热风盒、加热组件、挡尘组件、控风组件和冷风组件,进风底板设于监测箱底部,且进风底板包括通孔一,热风盒滑动设于监测箱下方,加热组件位于热风盒内部,其所产生的热风通过通孔一进入监测箱内,挡尘组件阻挡灰尘落入热风盒内,控风组件设于监测箱内部于进风底板上方,冷风组件向监测箱内通入冷风。本发明可在白天时将热风盒拉出,从而可将监测箱底部打开,提高其散热效率,而在晚上使用监测箱时,将热风盒推回原位,将监测箱底部密封起来,向监测箱内部通入热风,以减少因温差太大导致零件损坏的情况出现,提高此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27770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75677.1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能大数据分析的电缆线路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多个汇集单元通过通信网络系统连接云平台服务器;汇集单元分别连接M列的采集终端,每列采集终端包括N行,总计M*N个采集终端;每列的N行采集终端依次无线通信连接;每行的采集终端分别连接多条线缆,线缆在采集终端前后转接。本发明采矩阵式结构进行电缆实时状态数据监测,数据监测发生异常,则都可以从小到大触发采集终端对应故障指示灯点亮、所在采集终端报警、汇集单元所在矩阵片区发出故障信号。同时,云平台服务器会直接将监测数据发送到维护人员的终端上,可以快速精准实现故障排查维护,其数据监测实时性好,可靠性好,维护效率高,减轻了维护人员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57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51415.5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场站分散式储能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将新能源场站内分散式储能按照控制需求分为若干组;S2,以组为单位对组内分散式储能状态进行汇总和计算;S3,根据储能组的荷电状态对储能组进行分类:主放电/备用充电类和主充电/备用放电类,并根据储能充放电需求,将功率指令分配至两类中;S4,根据各组储能状态,将两个储能类承担的功率指令分配至类内各储能组;S5,根据组内各储能状态,将各储能组的功率指令分配至组内各分散式储能;S6,根据分散式储能定期SOC状态标定需求,分时段安排各储能进行满充满放试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配置分散式储能的新能源场站,实现分散式储能间的高效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11517741.9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1 , G06N20/10 ,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故障预测方法和系统,选取能够标识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故障的故障特征参数,以特征参数作为输出,风速、有功功率、风轮转速作为输入建立故障预测模型;以大量历史风速、有功功率、风轮转速数据输入至故障预测模型获得历史故障特征参数预测值,结合历史故障特征参数实际值,设定故障特征参数偏差的合理范围;最后运行期间以实时风速、有功功率、风轮转速数据输入至故障预测模型获得故障特征参数预测值,结合特征参数实际值计算偏差,当偏差不在合理范围内时,则判定变桨系统有潜在性故障。本发明建立了风机变桨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对变桨系统的潜在性故障进行判别,为风机检修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20691037U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20482177.4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线路检测设备,包括检测仪主体和插头,所述插头设置于检测仪主体的一侧,所述检测仪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检测仪主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四个连接组件,所述检测仪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插头与检测仪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顶板包括有基板、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于基板的顶部;通过设计的基板、橡胶垫、固定块、导向块、导向槽、弹簧槽、缓冲垫等结构,若检测仪主体受到外物的撞击,该结构可以对其顶部与底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避免其表面或者内部的零部件受到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