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2777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01541.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北京中智核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素滞留量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该核素滞留量测量系统包括:移动装置,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转动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上,转动装置的转动轴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能够随移动装置沿第一方向移动;半导体探测装置,与转动装置连接,且能够随转动装置转动,半导体探测装置包括探头,探头用于探测目标物体内具有几何形状的核素的能峰与净峰面积;测距模块,与探头连接,用于测量探头与核素之间的距离;电控单元,与半导体探测装置和测距模块电连接,电控单元根据核素滞留量的几何形状及探头与核素之间的距离,建立分析模型,计算不同能峰对应的探测效率,以获得核素滞留的成分及其质量。本申请可以实现核素滞留量的定量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211955844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22267566.1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北京中智核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素滞留量测量系统。该核素滞留量测量系统包括:移动装置,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转动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上,转动装置的转动轴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能够随移动装置沿第一方向移动;半导体探测装置,与转动装置连接,且能够随转动装置转动,半导体探测装置包括探头,探头用于探测目标物体内具有几何形状的核素的能峰与净峰面积;测距模块,与探头连接,用于测量探头与核素之间的距离;电控单元,与半导体探测装置和测距模块电连接,电控单元根据核素滞留量的几何形状及探头与核素之间的距离,建立分析模型,计算不同能峰对应的探测效率,以获得核素滞留的成分及其质量。本申请可以实现核素滞留量的定量测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3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45808.4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UF3粉末纯度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配制(Ce(SO4)2)基体铀标准溶液;S2,获取铀含量标准曲线;S3,提供待测UF3第一粉末,根据反应方程式判定其属于第一种或第二种反应;S4,若为第二种反应,获取第一、第二溶液;反之,获取第一溶液;S5,若为第二种反应,将第一、第二溶液经过滤和消解处理分别制成第三、第四溶液;反之,制备第三溶液;S6,若为第二种反应,基于标准曲线分别获取第三、第四溶液中铀含量;反之,获取第三溶液中铀含量;S7,若为第二种反应,按公式(2)计算;反之,按公式(1)计算。本发明方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UF3粉末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739665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644915.1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球慢化熔盐堆,其包括容纳于包壳中的反射层,该反射层限定活性区,活性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液态燃料熔盐自下而上流动充满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起到慢化作用的多个石墨球仅堆积在第一区域中。根据本发明的石墨球慢化熔盐堆,使用液态熔盐作为燃料,石墨球作为慢化剂,其一方面继承了熔盐堆的优点,降低了换料成本和技术难度,另一方面简化了制作过程,因为石墨球形状简单,制作设备小型化,入堆和出堆更加灵活,操作技术难度也大大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99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93781.9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铀钼铌合金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氢化去氢的方法将金属铀锭制备成铀粉末;S2:向铀粉末中添加钼粉末和铌粉末并混合均匀,形成一种铀钼铌金属粉末,其中钼的含量为6‑8wt.%,铌的含量为1‑2wt.%,然后在5‑8吨压力下将铀钼铌金属粉末压制成毛坯;S3:将毛坯放入氩气气氛的高温加热炉中,以7‑10℃/min的速度升温到1200‑1450℃,保温1.5h‑3h,再以7‑10℃/min的速度降温到800‑1000℃,保温3‑5h,随炉冷却,最终获得γ‑U的铀钼铌合金燃料芯块。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周期短,实现了γ相稳定的铀钼铌合金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48098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43468.X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相变储热元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提供石墨导热剂、粘结剂和三元盐相变材料;将石墨导热剂和粘结剂混合后破碎成粉体,将得到的粉体与三元盐相变材料均匀混合,放入模具中;以500‑700℃的烧结温度在100‑250MPa下压制成形,得到高温相变储热元件。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的制备方法形成的储热元件。根据本发明的高温相变储热元件,采用石墨作为导热剂,使得高温相变储热元件的封装材料和高温相变材料能够更好地兼容,并具有良好的热循环性能,而且,石墨具有较高的热导率,经与粘结剂混合烧结后,形成联通的导热骨架,为相变储热材料提供导热通道,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高温相变储热元件具有高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84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208911.6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IPC: G01N30/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凝胶相中有机添加剂降解效果的判定方法及系统,根据有机添加剂中是否包括多羟基聚合物,判定时采用不同步骤:当凝胶相中有机添加剂不包括多羟基聚合物时,判定步骤如下:S01,分别获取待评估凝胶相和对应的对比凝胶相的热解全二维色谱图;S02,判断待评估凝胶相总气相产物含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S03,当总气相产物含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定凝胶相中有机添加剂降解效果达标。本发明通过全二维气相色谱仪或全二维气质联用仪分析凝胶相中有机添加剂的热解气相产物的种类和含量,来考察降解方法对凝胶相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凝胶相中有机添加剂降解效果的判定方法及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863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78015.4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引出窗及包含其的电子束发生器,该电子束引出窗包括:薄膜;窗体,窗体的中部设置有窗口;至少一个第一格栅单元,第一格栅单元包括第一格栅槽;至少一个第二格栅单元,第二格栅单元包括第二格栅槽,第一格栅单元与第二格栅单元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窗口上,第二格栅单元相对于第一格栅单元沿扫描方向被配置于窗口的远端。该电子束引出窗利用了近端第一格栅槽长度短的优点,便于薄膜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窗体,同时,窗口被第一格栅单元和第二格栅单元分割,使得第二格栅槽的长度变短,有利于第二格栅单元中部的热量传导至窗体的边缘,延长薄膜及电子束引出窗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28417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83662.9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陶瓷增强导热的无机盐相变储热元件的组装方法,其包括将共晶盐相变材料和多孔陶瓷骨架材料无接触地封装于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待共晶盐相变材料熔融后,使多孔陶瓷骨架材料与共晶盐相变材料接触;抽真空至‑30~‑100KPa,以负压形式使得熔融的共晶盐相变材料填充至多孔陶瓷骨架材料的孔腔内,得到多孔陶瓷增强导热的无机盐相变储热元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的组装方法形成的储热元件。本发明提供的高温相变储热元件能够更好地兼容并具有良好的热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7282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092415.9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堆的燃料元件及其制备方法,燃料元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燃料区和无燃料区;燃料区包括包覆燃料颗粒;燃料区和无燃料区均包括基体材料;基体材料的原料包括石墨、粘结剂和固化剂;石墨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1~0.3。该燃料元件采用注模方法制得,且组装过程无需压力,避免压制过程中包覆燃料颗粒间相互挤压而破裂,有效降低燃料元件中包覆燃料颗粒的破损率,包覆燃料颗粒装载量可调,并简化了基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简单。通过筛选合适的固化温度和固化剂用量可提高固化效率,缩短固化时间,有效提高制备效率,成本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