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初期支护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272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7183.7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支护领域,目的是控制隧道水平收敛问题。包括初期支护钢架,隧道沿其环向包括两侧的边墙和顶部的拱顶和与拱顶相对的拱底;隧道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方向一致,且为陡倾岩层;隧道的边墙和拱顶,仅在两侧的边墙设置锚杆,锚杆水平伸入围岩持力层内。该结构,相当于通过锚杆将隧道岩层的各层钉在一起,固定于围岩持力层,由于围岩持力层较为稳固,从而将隧道岩层的各层与围岩持力层固定成一体,充分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可有效控制隧道水平收敛,隧道结构支护刚度和强度也可相应减弱。

    口子件及路面横坡施工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67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7187.5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口子件及路面横坡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节约横坡路面的混凝土用量,且节约隧道空间。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的侧板,由顶板、底板和侧板包围形成四周封闭的且沿纵向贯通的中空箱体结构;其中,顶板的顶面呈平面,底板呈与隧道圆弧管片适配的圆弧形;所述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内倾的斜平面;所述外侧壁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外倾的斜平面。通过旋转口子件使顶板顶面满足路面横坡要求,从而使得在顶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路面时,混凝土浇筑厚度沿横坡处处相等,即节约了混凝土,又避免了占用隧洞空间。使得口子件旋转后,受力合理,以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一种公路隧道增光结构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91885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23330316.7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单纯依靠隧道内的照明灯具应对“黑洞”“白洞”效应存在的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增光结构,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公路隧道增光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包括隧道入口段、隧道中间段和隧道出口段,所述隧道主体内设有照明灯具,所述隧道入口段和所述隧道出口段墙面上均设有沿隧道延伸以增加隧道口处墙面对光线的反射系数的增光层,所述增光材料层设置在隧道诱导条带上方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的避免出现“黑洞”“白洞”效应,可减小事故发生率。

    四洞并行公路隧道洞间交通转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641076U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21185376.1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洞间交通转换结构,属于隧道运营领域,目的是利于隧洞之间进行交通灵活转换。包括隧道一和隧道二;隧道一包括并排的洞一、洞二、洞三和洞四,洞一与洞二车道同向,洞三和洞四车道同向,洞二与洞三车道反向;隧道二包括并排的洞五、洞六、洞七和洞八,洞五与洞六车道同向,洞七和洞八车道同向,洞六与洞七车道反向;洞一与洞五经联系道一连通,洞二与洞六经联系道二连通,洞三与洞七经联系道三连通,洞四与洞八经联系道四连通;联系道一与联系道二通过横向通道一相连通;联系道二与联系道三通过横向通道二相连通;联系道三与联系道四通过横向通道三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交通转换在隧道之间进行,转换更灵活且更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