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01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0985.X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成邛雅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俊 , 朱旺 , 林国进 , 岳建洪 , 张蔚博 , 唐协 , 田志宇 , 郭鹏 , 夏塽辰 , 余沛侨 , 蔚艳庆 , 唐锐 , 周尚武 , 朱豪伟 , 聂亮 , 何佳 , 安俊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初支结构及支护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初支结构包括初支钢架和临时钢架,所述初支钢架包括内外两层,所述临时钢架和外层初支钢架为非接触式安装,并分别通过锁脚锚管固定于隧道围岩;内层初支钢架贴附于外层初支钢架。初支支护施工中采用了该初支结构,且所述临时钢架的底部均没有直接搭设在隧道底部,而是通过锁脚锚管固定于隧道围岩。本发明充分发挥了隧道围岩的自承能力,外层初支钢架与隧道围岩协同变形,内层初支钢架则补强外层初支钢架,临时钢架与初支钢架分离,利用锁脚锚管固定,便于拆除,且不会损伤初支钢架,临时钢架不落底部,降低了工艺的繁琐程度,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2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7183.7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支护领域,目的是控制隧道水平收敛问题。包括初期支护钢架,隧道沿其环向包括两侧的边墙和顶部的拱顶和与拱顶相对的拱底;隧道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方向一致,且为陡倾岩层;隧道的边墙和拱顶,仅在两侧的边墙设置锚杆,锚杆水平伸入围岩持力层内。该结构,相当于通过锚杆将隧道岩层的各层钉在一起,固定于围岩持力层,由于围岩持力层较为稳固,从而将隧道岩层的各层与围岩持力层固定成一体,充分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可有效控制隧道水平收敛,隧道结构支护刚度和强度也可相应减弱。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7187.5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口子件及路面横坡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节约横坡路面的混凝土用量,且节约隧道空间。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的侧板,由顶板、底板和侧板包围形成四周封闭的且沿纵向贯通的中空箱体结构;其中,顶板的顶面呈平面,底板呈与隧道圆弧管片适配的圆弧形;所述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内倾的斜平面;所述外侧壁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外倾的斜平面。通过旋转口子件使顶板顶面满足路面横坡要求,从而使得在顶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路面时,混凝土浇筑厚度沿横坡处处相等,即节约了混凝土,又避免了占用隧洞空间。使得口子件旋转后,受力合理,以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83959.4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蔚艳庆 , 林国进 , 郑建国 , 田尚志 , 田志宇 , 李泳伸 , 唐协 , 丁尧 , 唐锐 , 何佳 , 王俊 , 李世琦 , 聂亮 , 安俊吉 , 朱旺 , 朱豪伟 , 周尚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洞并行的隧道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通过设置三个隧道并行,并在每个隧道内设置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实现了多重排烟出口,从而大大减少了烟气堵塞的风险,提高了排烟效率。同时,每个隧道都具有独立的风道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系统还采用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通过在每个隧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情况,并自动调整排烟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综上所述,该三洞并行的隧道排烟系统具有多重排烟出口、并行风道设计和智能监测控制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可靠、安全的隧道排烟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42383.6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向龙 , 何佳 , 蔚艳庆 , 李世琦 , 林国进 , 唐协 , 唐锐 , 安俊吉 , 王俊 , 聂亮 , 丁尧 , 王联 , 田尚志 , 田志宇 , 郑建国 , 李泳伸 , 杨枫 , 张博 , 韦远飞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能够使隧道群各隧道通风效果更好的隧道群通风结构,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一种隧道群通风结构,包括隧道群,所述隧道群包括多个隧道,所述隧道群各隧道均设有支洞,所述支洞内安装有风机,从而形成该隧道群的通风体系。通过效果更好,且采用上述结构,支洞可先于隧道施工,以作为隧道施工的施工洞。
-
公开(公告)号:CN11142457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43389.8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俊 , 田志宇 , 李泳伸 , 蔚艳庆 , 韦远飞 , 向龙 , 李世琦 , 林国进 , 郑金龙 , 田尚志 , 唐协 , 张兆杰 , 周仁强 , 朱长安 , 李蔚蹊 , 王维嘉 , 徐升 , 杨枫 , 刘科麟 , 胡志远 , 陈行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拱顶弯矩,提高棚洞抗落石冲击能力的一种抗落石冲击棚洞结构,涉及公路隧道防护技术领域。一种抗落石冲击棚洞结构,包括曲板、落石挡板、立柱以及土石回填层,所述曲板设置在靠近山体侧,所述立柱设置在远离山体侧,并与所述曲板相接,还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曲板包括位于所述立柱内侧的本体段和延伸至所述立柱外侧的悬挑段,所述落石挡板设置在所述悬挑段外端部。本发明可以提高棚洞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091885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23330316.7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单纯依靠隧道内的照明灯具应对“黑洞”“白洞”效应存在的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增光结构,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公路隧道增光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包括隧道入口段、隧道中间段和隧道出口段,所述隧道主体内设有照明灯具,所述隧道入口段和所述隧道出口段墙面上均设有沿隧道延伸以增加隧道口处墙面对光线的反射系数的增光层,所述增光材料层设置在隧道诱导条带上方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的避免出现“黑洞”“白洞”效应,可减小事故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779181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2037130.6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变形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监测单元以及数据处理终端,每个监测单元内部设有姿态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用来检测监测单元的空间姿态变化,每个姿态传感器所检测到的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收发模块发送至数据处理终端进行处理和显示,所有姿态传感器和数据收发模块通过电源供电。该监测装置结构简单,监测单元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环境适应力强,易安装、操作空间占用小;此外,该监测装置采用姿态传感器来检测空间姿态变化,测量误差小,易实现远程自动监测,检测效率高,利于方便远程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214247378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20300280.3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向龙 , 何佳 , 蔚艳庆 , 李世琦 , 林国进 , 唐协 , 唐锐 , 安俊吉 , 王俊 , 聂亮 , 丁尧 , 王联 , 田尚志 , 田志宇 , 郑建国 , 李泳伸 , 杨枫 , 张博 , 韦远飞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能够使隧道群各隧道通风效果更好的隧道群通风结构,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一种隧道群通风结构,包括隧道群,所述隧道群包括多个隧道,所述隧道群各隧道均设有支洞,所述支洞内安装有风机,从而形成该隧道群的通风体系。通过效果更好,且采用上述结构,支洞可先于隧道施工,以作为隧道施工的施工洞。
-
公开(公告)号:CN212641076U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21185376.1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洞间交通转换结构,属于隧道运营领域,目的是利于隧洞之间进行交通灵活转换。包括隧道一和隧道二;隧道一包括并排的洞一、洞二、洞三和洞四,洞一与洞二车道同向,洞三和洞四车道同向,洞二与洞三车道反向;隧道二包括并排的洞五、洞六、洞七和洞八,洞五与洞六车道同向,洞七和洞八车道同向,洞六与洞七车道反向;洞一与洞五经联系道一连通,洞二与洞六经联系道二连通,洞三与洞七经联系道三连通,洞四与洞八经联系道四连通;联系道一与联系道二通过横向通道一相连通;联系道二与联系道三通过横向通道二相连通;联系道三与联系道四通过横向通道三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交通转换在隧道之间进行,转换更灵活且更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