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外转子电磁轴承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4724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87176.9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一种立式外转子电磁轴承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发明的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上径向电磁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下径向电磁轴承和下辅助轴承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芯轴上,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内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置于飞轮旋转体上方,且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且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本发明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

    一种立式外转子电磁轴承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4724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811487176.9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一种立式外转子电磁轴承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发明的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上径向电磁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下径向电磁轴承和下辅助轴承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芯轴上,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内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置于飞轮旋转体上方,且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且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本发明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4501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87064.3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发明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主体为具有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本发明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曲面变截面转子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7420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488018.5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曲面变截面转子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发明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主体为曲面变截面结构。本发明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

    曲面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04827U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22042335.6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曲面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主体为曲面变截面结构。本实用新型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71317U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22041576.9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主体为具有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本实用新型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立式外转子电磁轴承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24013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2048337.6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一种立式外转子电磁轴承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上径向电磁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下径向电磁轴承和下辅助轴承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芯轴上,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内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置于飞轮旋转体上方,且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且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本实用新型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主氦风机电磁轴承的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75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07686.7

    申请日:2024-07-25

    Inventor: 莫逆 时振刚 周燕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氦风机电磁轴承的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开关型功率放大器的每个工作状态,以及开关型功率放大器在不同工作状态切换时电磁铁两端的电压信号,以构建开关型功率放大器的目标控制序列,再通过将开关型功率放大器的每个工作状态与每个目标控制序列进行对应匹配,即能够对应获取开关型功率放大器当前状态下的优化控制方式,以减少开关型功率放大器中开关器件的切换次数和切换数量,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和能量消耗,从而降低开关器件的温升,提高电磁轴承系统的可靠性。

    旋转设备的故障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035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3763.X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转设备的故障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方法包括:对待测旋转设备的故障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故障信息的故障特征;将故障特征输入至目标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图卷积神经网络GCN模型得到待测旋转设备的故障类别;目标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图卷积神经网络GCN模型是基于融合图特征样本,对初始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GCN模型训练得到的,融合图特征样本为对目标输出信息和多个图特征样本进行融合得到的,目标输出信息为初始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GCN模型基于故障信息样本确定,图特征样本为基于故障信息样本、邻接矩阵和初始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GCN模型确定的。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故障检测精度。

    一种在线估计电磁轴承系统转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35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61096.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线估计电磁轴承系统转速的方法,包括,对电磁轴承系统的转速进行初始估计,得到转速初始估计值;采用双环滤波方法对转速初始估计值进行滤波;对滤波后的转速值进行实时识别并剔除粗大误差,然后利用滤波器进一步调控其精度,从而得到电磁轴承系统的转速。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响应时间短、计算精度高、跟踪性能良好,而且还可通过参数调节自身的抗噪性和精度,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鲁棒性低、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的缺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