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491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55230.7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壳单元计入应变率效应的复合材料结构物冲击数据数值模拟测量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结构抗冲击测量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技术采用壳单元时无法考虑冲击应变率效应、冲击损伤衡准单一导致的对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结构响应测量不准确问题。本发明建立含各向异性应变率效应的壳单元VUMAT子程序,构建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欧拉网格域并定义冲击载荷形式,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显示动力学计算分析时调用该子程序实现冲击模拟测量。本发明能提高冲击模拟测量精度,准确判定损伤,适用于复杂壳单元结构,考虑应变率与流固耦合效应,与现有技术兼容,降低成本,为复合材料结构研究与应用提供可靠支持,促进相关领域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52335.8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成体系的牵引式大型潜器冲击数据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海洋潜器结构冲击数据测量领域。解决水下航行体撞击测量过程中航行体姿态、速度、撞击角难以控制导致的冲击测量数据失真问题,以及冲击数据测量过程自航装置易损导致的成本过高问题。一种成体系的牵引式大型潜器冲击数据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运动换向组件;牵引组件;一分二牵引索,单索自由端经第一滑轨上的运动换向组件换向后连接在牵引组件的动作端上,冲击端潜器朝向被冲击端潜器一侧设置三向测力仪;定位器,设置在第一滑轨对应的运动换向组件上靠近冲击端潜器一侧,通过定位牵引绳与冲击端潜器后侧相连。它主要用于潜器冲击数据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9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55230.7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壳单元计入应变率效应的复合材料结构物冲击数据数值模拟测量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结构抗冲击测量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技术采用壳单元时无法考虑冲击应变率效应、冲击损伤衡准单一导致的对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结构响应测量不准确问题。本发明建立含各向异性应变率效应的壳单元VUMAT子程序,构建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欧拉网格域并定义冲击载荷形式,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显示动力学计算分析时调用该子程序实现冲击模拟测量。本发明能提高冲击模拟测量精度,准确判定损伤,适用于复杂壳单元结构,考虑应变率与流固耦合效应,与现有技术兼容,降低成本,为复合材料结构研究与应用提供可靠支持,促进相关领域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75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52335.8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成体系的牵引式大型潜器冲击数据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海洋潜器结构冲击数据测量领域。解决水下航行体撞击测量过程中航行体姿态、速度、撞击角难以控制导致的冲击测量数据失真问题,以及冲击数据测量过程自航装置易损导致的成本过高问题。一种成体系的牵引式大型潜器冲击数据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运动换向组件;牵引组件;一分二牵引索,单索自由端经第一滑轨上的运动换向组件换向后连接在牵引组件的动作端上,冲击端潜器朝向被冲击端潜器一侧设置三向测力仪;定位器,设置在第一滑轨对应的运动换向组件上靠近冲击端潜器一侧,通过定位牵引绳与冲击端潜器后侧相连。它主要用于潜器冲击数据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4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310216034.3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复杂曲面工程结构均匀面载荷加载的试验装置与方法,包括支柱、反力梁、木质曲面加载器、钢制加载托架、钢制套筒、由PLC同步系统控制的液压千斤顶作动器及定位动滑轮组成。首先通过调节定位螺栓,固定立柱与反力梁;将目标实验结构置于反力梁顶梁的下方,将木质曲面加载器吊装置于顶梁与目标实验结构之间,钢制加载托板置于木质曲面加载器上方;将液压千斤顶作动器通过螺栓与钢制加载托板相连;最后通过调节定位动滑轮控制木质曲面加载器的水平,利用PLC同步顶升系统控制,进行实验载荷加载。本发明对带有复杂曲面的模型结构施加均匀面载荷,实现其强度考核工况,符合工程实际需求,有效提高带有复杂曲面工程结构的强度考核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665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30257.7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工程结构非均匀载荷加载装置,用于模拟准静态载荷对结构物的加载。本发明通过千斤顶施加静载荷,可以根据力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控制载荷的大小,千斤顶均匀排布在横板上,可根据具体试验工况,通过电动液压泵调节不同位置千斤顶的高度,调节特定部位的载荷,直至达到试验工况载荷,以此控制分布的载荷,对于试验可操作性高,具有极高的推广和实用价值。本发明采用载荷加载形式替代了传统碰撞试验形式,更有效更稳定地采集目标试验体的结构响应,可根据目标试验体的尺寸,调节试验工装位置,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1664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32017.0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结构碰冰横向冰载荷加载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冰槽、升降系统、模型动力系统的布置能较好的模拟结构物碰冰时的实际状况,当冰槽处于平放状态时一层一层的注水制冰,可避免冰层中出现气孔;考虑到结构物与冰碰撞的真实状况,冰槽两端都需开口,则使得模型以一定速度撞向冰面时,另一端冰面无任何约束;通过平板车为试验模型提供不同的速度,平板车上设有用于固定模型的可调节的夹具,可提供不同尺度的模型试验,本发明可较好的模拟结构物与冰真实的碰撞情况,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方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82349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141933.1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型试验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潜器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的综合保障平台,包括用于悬挂潜器模型的系统、用于传送潜器模型吊钩的系统、工具箱、潜艇模型、减振抗冲实验台、水密舱门、伸缩长杆。吊缆月池设置在综合保障平台的中心,吊耳及脱钩装置设置在吊缆月池的内壁;绞盘通过绞盘支撑板固定在月池一侧和与其对应的舷侧内部,绳索通过月池从平台外侧连接两个绞盘,在绳索上布置若干吊环;伸缩长杆设置在另一侧的舷外且位于水线的位置,工具箱及减振抗冲实验台设置在平台主体内,水密舱门设置在平台主体的两侧。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安全系数高,不需要水下作业,可实现多种爆距的工况,还可避免试验过程中损伤实验仪器和影响数据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5043704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10107249.7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向冲击强化型半潜式浮动冲击平台,包括冲击平台主体和设置在冲击平台主体外部的四个吊耳,所述冲击平台主体包括水下圆柱形壳体、水上方形壳体、设置在水下圆柱形壳体内底上的测量仪器安装座,所述水下圆柱形壳体和水上方形壳体的内表面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置有T型材,且水平方向的T型材与T型材的间距相等,竖直方向的T型材与T型材的间距相等,所述水上方形壳体与防水帷幕连接,所述四个吊耳分别和锚链连接,所述测量仪器安装座上设置有应变片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应变片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电线与岸上工作主机连接。本发明安装简便、多用,很好的节省钢材的用量并能达到很好的模拟潜艇冲击环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12874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189919.3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振动冲击现场测试的仪器及线缆集成装置,由工具箱、卷线盘、线盘控制机构、L形仪器转置结构等部分组成。工具箱布置有多个隔舱及线盘安装控制结构支架,底部设置有多组通线孔及移动滚轮;卷线盘安装于工具箱框架结构的底部隔舱;卷线盘共轴连接,并由线盘控制机构进行控制;L形仪器转置结构安装于工具箱上方隔舱内,在其底部设有仪器固定结构。本发明通过集成工具箱装置,实现了多种实验装置的收纳,可以快速收放多组实验信号线,避免了传统手动布线的麻烦,结构便捷实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