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77425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623150.2
申请日:2015-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低合金钢及制备方法。质量百分比组成为Mn:0.8~1.5%、Cu:2.0~2.5%、Ni:2~4%、Al:0.6~1%、B:0.003~0.01%、Mo:1~1.5%、Nb:0.04~0.1%、Ti:0.03~0.1%、W:0.8~1.5%、C:0.02‑0.08%、Si:0.4~1%,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中添加了B元素,优化其成分配比,使用一定量的B元素替代Mo元素,提高钢的热轧和淬透性。消除过多B元素而引起的回火脆性倾向,而且避免了由于过少引起的对淬透性不利影响。本发明设计了一个合理绝佳的B元素含量,使得含铜纳米相强化超强钢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34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7125.1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2C38/04 , C22C38/16 , C22C38/08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02 , C21D8/00 , C21D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4 , C21D6/001 , C21D6/005 , C21D6/008 , C21D8/005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化学成分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Mn:6~14%、Cu:0.5~4%、Ni:2~8%、Al:0.1~1.5%、Mo:1.0~1.5%、Nb:0.04~0.1%、Ti:0.03~0.1%、W:0.8~1.5%、C:0.02‑0.08%、Si:0.4~1.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通过在铁素体中形成合理数量和尺寸配比的纳米相来强化合金,并且形成残余奥氏体来提供良好塑性。创新性开发了强度高于1400MPa级且强塑积高于30GPa%的中锰钢。本发明钢强塑积高,工艺可控性强,符合第三代汽车用钢设计要求,且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17742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23150.2
申请日:2015-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低合金钢及制备方法。质量百分比组成为Mn:0.8~1.5%、Cu:2.0~2.5%、Ni:2~4%、Al:0.6~1%、B:0.003~0.01%、Mo:1~1.5%、Nb:0.04~0.1%、Ti:0.03~0.1%、W:0.8~1.5%、C:0.02-0.08%、Si:0.4~1%,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中添加了B元素,优化其成分配比,使用一定量的B元素替代Mo元素,提高钢的热轧和淬透性。消除过多B元素而引起的回火脆性倾向,而且避免了由于过少引起的对淬透性不利影响。本发明设计了一个合理绝佳的B元素含量,使得含铜纳米相强化超强钢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34942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10057125.1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2C38/04 , C22C38/16 , C22C38/08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02 , C21D8/00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化学成分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Mn:6~14%、Cu:0.5~4%、Ni:2~8%、Al:0.1~1.5%、Mo:1.0~1.5%、Nb:0.04~0.1%、Ti:0.03~0.1%、W:0.8~1.5%、C:0.02‑0.08%、Si:0.4~1.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通过在铁素体中形成合理数量和尺寸配比的纳米相来强化合金,并且形成残余奥氏体来提供良好塑性。创新性开发了强度高于1400MPa级且强塑积高于30GPa%的中锰钢。本发明钢强塑积高,工艺可控性强,符合第三代汽车用钢设计要求,且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