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双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9441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181404.6

    申请日:2012-06-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控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供电状态监测功能的双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本发明由电阻、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稳压管、电压比较器、场效应管、高精度大电流功率开关、反向器、微控制器、CAN收发器构成。本发明电源切换无间隙,保证连续不间断提供直流电。控制部分采用增强型MOSFET为电压驱动,工作时基本不增加原系统功耗。在切换动作完毕后,辅电源通过高精度大电流功率开关对设备供电,能量损失极小。电源工作状态可通过对微控制器实施程序编写,通过CAN收发器传输功能,实现远程监测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具有效率高、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能耗低、适应性强、利于远程监测的优点。

    一种模块化船舶消防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74061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450204.6

    申请日:2012-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船舶消防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将信号监测处理功能分别封装成子模块构成的功能控制系统。本发明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功率模块,风油模块和显示模块,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功率模块、风油模块和显示模块与电源模块控制的电源总线连接,所有模块与CAN总线连接形成网络,输入模块与火灾信号检测装置相连,功率模块与灭火气体施放装置、训练气体施放装置、疏散报警装置、灭火施放报警相连,风油模块与风机、油泵相连,显示模块与彩色液晶屏、按键、蜂鸣器相连。可根据消防灭火范围的不同进行灵活的组合,既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也可以满足不同船型的消防控制需求。

    一种模块化船舶消防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7406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50204.6

    申请日:2012-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船舶消防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将信号监测处理功能分别封装成子模块构成的功能控制系统。本发明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功率模块,风油模块和显示模块,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功率模块、风油模块和显示模块与电源模块控制的电源总线连接,所有模块与CAN总线连接形成网络,输入模块与火灾信号检测装置相连,功率模块与灭火气体施放装置、训练气体施放装置、疏散报警装置、灭火施放报警相连,风油模块与风机、油泵相连,显示模块与彩色液晶屏、按键、蜂鸣器相连。可根据消防灭火范围的不同进行灵活的组合,既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也可以满足不同船型的消防控制需求。

    一种智能双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9441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81404.6

    申请日:2012-06-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控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供电状态监测功能的双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本发明由电阻、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稳压管、电压比较器、场效应管、高精度大电流功率开关、反向器、微控制器、CAN收发器构成。本发明电源切换无间隙,保证连续不间断提供直流电。控制部分采用增强型MOSFET为电压驱动,工作时基本不增加原系统功耗。在切换动作完毕后,辅电源通过高精度大电流功率开关对设备供电,能量损失极小。电源工作状态可通过对微控制器实施程序编写,通过CAN收发器传输功能,实现远程监测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具有效率高、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能耗低、适应性强、利于远程监测的优点。

    一种智能双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721491U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20260720.8

    申请日:2012-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控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供电状态监测功能的双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由电阻、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稳压管、电压比较器、场效应管、高精度大电流功率开关、反向器、微控制器、CAN收发器构成。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无间隙,保证连续不间断提供直流电。控制部分采用增强型MOSFET为电压驱动,工作时基本不增加原系统功耗。在切换动作完毕后,辅电源通过高精度大电流功率开关对设备供电,能量损失极小。电源工作状态可通过对微控制器实施程序编写,通过CAN收发器传输功能,实现远程监测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能耗低、适应性强、利于远程监测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