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86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143421.8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舰艇航行流场计算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槽道艇航行流场的自适应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流体模型和槽道艇模型并设置计算域;设置初始流场分布、槽道艇航速及初始网格划分方案;基于初始网格划分方案对流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捕捉槽道艇航行过程中的气液界面形态并追踪液滴及气泡;基于液滴和气泡的追踪结果分割出液滴飞溅区与气液交互区;对液滴飞溅区和气液交互区进行自适应网格划分,得到修正网格划分方案;基于修正网格划分方案对所述槽道艇航行流场的时间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优化计算效率的同时保证计算精度,且显著提升了计算的稳定性,为气液两相流的精确建模及槽道艇结构优化提供了有效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4477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18063.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攻角可调的水翼游钓艇,包括艇体、喷水推进组件以及多个水翼组件。其中,每个水翼组件与艇体转动连接,包括水翼连接臂以及水翼;水翼连接臂与艇体转动连接,用于在航行状态与停泊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水翼与水翼连接臂转动连接,并在航行状态下根据艇体的垂荡情况调整攻角。水翼游钓艇可根据不同需求切换水翼游钓艇的两种状态,更好地满足休闲、游钓需求,还可根据艇体的垂荡情况调整攻角以大大降低艇体在波浪中的垂荡幅值。本申请既具有高速平稳航行的航行能力,又具有休闲、游钓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与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0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36236.X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杆连接的潜体遭遇内孤立波试验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其解决了现有装置的技术问题,其设有两个连接杆、万向联轴器、测力仪、陀螺仪、X固定滑轨、Y滑动滑轨、X滑轨滑块、Y滑轨滑块、潜体模型、拖曳水池、数据分析系统;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潜体遭遇内孤立波试验测量方法,本发明可用于对潜体遭遇内孤立波的测量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2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48309.9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珠海天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块化桁架平台的多浮子波能发电装置,属于波浪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单位面积海域的能量利用效率低、单位容量发电机组的建设成本高、浮子间相互遮蔽、平台透浪性差的技术难题。技术要点:桁架式平台为规则的多边形结构,为整个发电装置提供承载平台;多个浮力块安装在桁架式平台的侧面上,为整个发电装置提供浮力;多个浮子行星式均匀分布在桁架式平台的周围,浮子与桁架式平台采用连杆连接;液压传动装置分别与连杆对应连接;发电机组放置在桁架式平台的上甲板上,所有浮子共用一个发电机组发电;锚泊系统用以整个发电装置的定位;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离岸设备、海岛等的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4694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98868.0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F03B13/26
Abstract: 一种地面效应翼潮流能发电装置,属于潮流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振荡水翼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多水翼运动耦合的技术难题。利用地面效应增加了双翼摆动的水动力性能,从而提升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发电装置包括四杆机构,曲柄连杆和齿轮齿条机构,通过水翼的上下升沉运动,带动四杆机构运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四杆机构可以带动曲柄连杆和齿轮齿条结构运动,再通过传动轮带动水翼做周期性俯仰运动,保证了水翼升沉运动和俯仰运动的自耦合。本发明实现了水翼升沉和俯仰运动的自耦合,保证了装置的持续能量输出;利用水翼间的地面效应,提升了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降低了发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35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51707.0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7/13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流场仿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虚拟流体与弹性体耦合作用的旋流器结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旋流器的形状参数,建立底流管的弹性体模型并设置其材质参数;计算常规流体模型在旋流器中的稳态流场;在预设的时间域的各个计算时刻依次计算虚拟流体模型在旋流器中的瞬时流场,基于虚拟流体模型与弹性体模型的耦合作用计算底流管的弹性形变并更新底流管的形状参数;根据预设的时间域内底流管的弹性形变情况及其中虚拟流体模型的流场情况对旋流器的底流管进行结构优化或修改底流管的弹性体模型的形状参数和材质参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高效且精确地模拟弹性底流管与矿浆的耦合作用,为旋流器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221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29054.X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包括锚泊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及4个耦合发电单元;4个耦合发电单元按照水平正方形阵型布设,每个耦合发电单元包括自下向上同轴地设置的波浪能模块、双转子无刷发电机及风能模块;波浪能模块包括中心转轴、振荡浮子及多个光轴导轨,风能模块包括第一垂直轴风机,双转子无刷发电机的一个转子与中心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转子与第一垂直轴风机的风机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锚泊单元用于使所述模块化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漂浮并锚定于海面。本申请提供的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能够对风能‑太阳能‑波浪能进行多能综合互补,降低了能源采集成本,提高了海洋新能源获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446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29018.3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垂直轴风机对转自保护装置及海上垂直轴风力发电系统,所述垂直轴风机对转自保护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同轴且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锥齿轮;沿竖直方向同轴且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锥齿轮,其中,位置靠下的第二锥齿轮与位于其下方的垂直轴风机同轴地固定连接;转速同步单元,用于在两个垂直轴风机的转速之差大于预设的阈值时使其转速切换为相同;外壳,用于容置转速同步单元、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并使两个第一锥齿轮与两个第二锥齿轮互相啮合地转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两个垂直轴风机的转速差较大的情况下及时对转速进行锁定,消除了对浮台基座施加的转矩,有效地提升了海上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平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0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310133349.1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海洋工程防护及水下结构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工装备波浪隐形防护超材料装置及其设计方法,用于为海工装备提供防波浪保护,包括自内向外依次紧密嵌套的多个环形的防护结构,每个防护结构的径向厚度相同,包括自内向外紧密嵌套的一个A类环形板与一个B类环形板,其中,最内侧的A类环形板的内径以内的区域为防波浪区域;每个A类环形板的底面及顶面均位于海底以下;每个B类环形板的底面位于海底以下,每个B类环形板的顶面位于海面以下以及海底以上;所有A类环形板与B类环形板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海工装备周围的波浪进行主动操控,有效地消除波浪对海工装备的冲击,从根本上实现对海工装备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33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1039266.9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波浪能高效耦合利用装备,属于波浪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巧妙的利用浮子及摆板来提高一级波浪能转换效率的技术难题。技术要点:摆板用以提取波浪动能,摆板围绕转动轴往复摆动,摆板下端浸没在水中;支撑平台上滑动安装有连杆,连杆上安装有浮子,浮子用于提取波浪势能;竖直挡板用于反射波浪,防止波浪能在水平方向的流失;底部挡板用于防止波浪能在竖直方向的流失;摆板、浮子、竖直挡板和底部挡板构成动能和势能的耦合系统,摆板的摆动与浮子的升沉运动相互耦合;本发明通过摆板与浮子的巧妙布局,使得摆板动能和浮子势能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也就是波浪的动能和波浪的势能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