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134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73123.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小样本水下图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对水域环境进行成像,对生成的图片进行预处理;选择学习模式及深度学习框架,进行训练;存储模型训练结果,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该方法和系统集成了非常全面的图像处理操作和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帮助使用者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来实现水下目标的训练和识别,并对比预测效果,存储有效的组合方案,以供后续研究参考,有效地解决了在小样本水下图像的目标识别研究中,无方案可循,无方法可依,受限于个人专业经验的问题,且本发明能实现深度学习框架的自动部署和加速学习,可以部署在多个开发平台,易于推广,使用简单,极大地了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33492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19362.1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63G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G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浮力自动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水下浮力驱动装置在水下不能自动控制调节自身浮力、且作业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浮力自动调节装置,包括主控制器和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液压气动蓄能系统、双向抽油泵和用于检测外部环境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液压气动蓄能系统包括充气式蓄能器和高压气瓶,充气式蓄能器包括可伸缩的气囊腔和油腔,高压气瓶通过第一管路与气囊腔的开口端连接;双向抽油泵的前端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油腔的开口端相连接;弹性容器的上部贯穿设有注油口,注油口与双向抽油泵的后端口通过管路相连接;同时还提供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水下浮力驱动装置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824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41592.4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种特征点检测的图像点云图生成算法,公开了一种基于3D重建技术的绘图软件方法包括,通过使用Matlab工具对单目相机进行内部参数矩阵标定和特征点检测生成基本矩阵;通过测量和函数算法将特征点提取生成三维空间上的匹配点和点云图;通过对三维点云图进行处理生成三维模型文件;展示点云差异图,利用RANSAC算法实现平面图生成。本发明实现了用多种算子把单目相机拍摄的二维图片转化为三维点云图,有效利用了Matlab工具箱算法以及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生成点云差异图和3D模型,能够检测出丰富的特征点并且提供高精度的stl三维模型,可以部署在多种硬件上,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00869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927142.8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象鼻,尤其涉及一种由流体驱动的仿生象鼻及仿生象鼻弯曲的方法,包括弹性柱、多层象鼻单元以及与象鼻单元层数相同的多根柔性软管,多层象鼻单元沿径向依次套设在弹性柱的外侧;每层象鼻单元均包括多个沿轴向层叠的龙骨,龙骨上开设有螺旋状凹槽,相邻两层象鼻单元内的螺旋状凹槽的开口方向之间相差预设角度,柔性软管沿螺旋状凹槽缠绕在象鼻单元上。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由流体驱动的仿生象鼻及仿生象鼻弯曲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仿生象鼻结构复杂、无法同时保证较高灵活性与承载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8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743445.3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升设备故障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的基于图论解耦和概率融合的多部件机械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感器获得多部件机械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的可观测性和输出可达性,划分获得多个可观测的子系统,根据划分后的各个子系统建立多部件机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随后将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作为输入项,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处理后,获得空间状态模型的输出残差,根据贝叶斯原理由输出残差计算得到条件概率,同时通过支持向量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分类获得后验概率,以贝叶斯线性混合的方式,将条件概率与后验概率进行融合获得新的概率,以融合后的概率作为分析标准,结合阈值输出多部件机械系统的状态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0869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27142.8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象鼻,尤其涉及一种由流体驱动的仿生象鼻及仿生象鼻弯曲的方法,包括弹性柱、多层象鼻单元以及与象鼻单元层数相同的多根柔性软管,多层象鼻单元沿径向依次套设在弹性柱的外侧;每层象鼻单元均包括多个沿轴向层叠的龙骨,龙骨上开设有螺旋状凹槽,相邻两层象鼻单元内的螺旋状凹槽的开口方向之间相差预设角度,柔性软管沿螺旋状凹槽缠绕在象鼻单元上。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由流体驱动的仿生象鼻及仿生象鼻弯曲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仿生象鼻结构复杂、无法同时保证较高灵活性与承载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7796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333693.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30/23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噪声预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考虑流固耦合的船舶螺旋桨噪声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噪声预报方法步骤如下:一、根据船体设计图、型线图、螺旋桨型值表建立螺旋桨模型和船体外形模型置模型;二、合并螺旋桨模型和船体外形模型,并进行非流固耦合瞬态流场计算;三、对船体结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的赋予和边界条件的设置;四、船体、螺旋桨流固耦合瞬态结构计算;五、考虑流固耦合情况下的噪声预报,采用上述噪声预报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噪声预报误差小、噪声预报效果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5400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1193803.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构损伤联合监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采集损伤结构的响应信号与声发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应力强度因子,确定结构损伤位置;采用多源信息融合系统对所述信号进行交互融合处理,确定结构损伤位置参数、损伤程度参数、结构响应参数;基于结构失效评估方法与Paris寿命预测模型对所述参数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形成结构健康监测科学决策;本发明可有效获取复杂环境下结构健康参数敏感变化,实现多尺度结构健康参数的实时获取,形成结构健康监测科学决策。对于处在复杂环境的结构,如海上平台、深海耐压结构、桥梁、水坝等,采用本方法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可极大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1573123.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V20/00 , G06V10/25 , G06V10/30 , G06V10/5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小样本水下图像的目标识别系统,包括对水域环境进行成像,对生成的图片进行预处理;选择学习模式及深度学习框架,进行训练;存储模型训练结果,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该方法和系统集成了非常全面的图像处理操作和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帮助使用者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来实现水下目标的训练和识别,并对比预测效果,存储有效的组合方案,以供后续研究参考,有效地解决了在小样本水下图像的目标识别研究中,无方案可循,无方法可依,受限于个人专业经验的问题,且本发明能实现深度学习框架的自动部署和加速学习,可以部署在多个开发平台,易于推广,使用简单,极大地了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00710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043093.5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焊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方法,其解决了现有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对于服役过程中钢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耐久性差、精确度低、无法实时长期掌握焊接结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焊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相互通过电连接的MFC传感器和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采用MFC传感器对焊接结构焊缝周围的应变数据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采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对MFC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收集记录并计算处理后,得到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再结合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安全评估、以及预测焊接结构的剩余寿命;同时还提供了其监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