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26179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10214130.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0
Abstract: 一种气浮式柔性牵引对接装配平台,它涉及柔性装配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对接装配平台存在柔性适应性差、机构复杂、对接柔顺程度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对接牵引托架、后对接牵引托架、柔性牵引机构和气浮平台,前对接牵引托架和后对接牵引托架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后对接牵引托架上,前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俯仰角度的调整,后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二对接组件滚转角度和高度的调整,柔性牵引机构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之间的牵引对接。本发明用于产品的柔性对接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068261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14130.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0
Abstract: 一种气浮式柔性牵引对接装配平台,它涉及柔性装配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对接装配平台存在柔性适应性差、机构复杂、对接柔顺程度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对接牵引托架、后对接牵引托架、柔性牵引机构和气浮平台,前对接牵引托架和后对接牵引托架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气浮平台的上端面上,柔性牵引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后对接牵引托架上,前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俯仰角度的调整,后对接牵引托架实现对第二对接组件滚转角度和高度的调整,柔性牵引机构实现对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之间的牵引对接。本发明用于产品的柔性对接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0688157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16049.4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0 , B23P19/006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它涉及一种柔性装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工装对产品和零件的外形适应能力差,且六自由度位置、姿态调整机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产品支撑机构、位置姿态调整机构、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零件夹持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上,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均与产品支撑机构连接,产品夹持机构设置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的一侧。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8157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216049.4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0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它涉及一种柔性装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产品零件的装配工装。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装配工装对产品和零件的外形适应能力差,且六自由度位置、姿态调整机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产品支撑机构、位置姿态调整机构、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零件夹持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上,圆柱形产品支撑机构和薄壁形产品支撑机构均与产品支撑机构连接,产品夹持机构设置在位置姿态调整机构的一侧。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38844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72144.9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5J9/16
Abstract: 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与受物理启发神经网络的软体机器人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软体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本发明属于软体机器人动力学建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软体机器人控制精度低的问题。过程为:软体机器人固有性质、位置和能量作为模型的输入,质量矩阵函数、耗散矩阵函数、能量矩阵函数分别作为模型输出;基于拉格朗日函数和模型的输出预测软体机器人下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获得训练好的模型;将相同的软体机器人待测的固有性质、位置和能量输入训练好的模型,模型输出质量矩阵函数、耗散矩阵函数和能量矩阵函数;基于拉格朗日函数和模型的输出获得软体机器人下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68627.0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洗选中心 , 哈尔滨智兀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F23/292 , G01F22/00 , G01S17/89 , G01S7/481
Abstract: 一种基于3D激光扫描技术的料位监测系统,它涉及煤堆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测量精度低、步骤繁琐和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测量组件、数据处理组件、调试接线组件和设备保护组件,测量组件包括防爆激光雷达探头(A‑1)、鸭嘴机构(A‑2)、伸缩支撑杆(A‑3)和固定法兰盘(A‑4),伸缩支撑杆(A‑3)的下部和防爆激光雷达探头(A‑1)的上部之间通过鸭嘴机构(A‑2)连接,伸缩支撑杆(A‑3)的上部与固定法兰盘(A‑4)连接并安装在煤仓顶部的中心墙体内孔处;测量组件、调试接线组件和设备保护组件均与数据处理组件连接。本发明用于对煤堆质量和体积数据采集和三维成像的3D料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77754.3
申请日:2023-12-21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系统集群启发式协同任务规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无人系统集群任务规划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考虑无人系统数量与特性约束、任务数量与特性约束、无人系统行程代价约束和任务执行环境约束的任务规划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图文法和树分支结构对任务分配子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结构化处理;最后利用图神经网络对任务分配子模型的解空间进行寻优,并根据最优任务分配解求解路径规划子模型,使得无人系统集群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能够以总收益值最大的方式完成所有待执行任务。本发明能够在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耦合的情况下高效地实现无人系统集群的任务规划,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88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106175.1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246 , G06V10/82 , G06T7/277 , G06N3/0464
Abstract: 基于点云信息的感知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它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对运动目标轨迹预测的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以3D点云数据作为系统的输入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物体进行实时的检测和识别,并基于识别结果对目标进行动态的跟踪。同时,本发明系统设计了补偿反馈模块,提高了目标跟踪的连续性。本发明设计了稳定模块,使得系统跟踪生成的轨迹更加的平稳。基于跟踪轨迹,本发明采用Transformer结构设计了预测模块,对被识别物体将来的轨迹进行预测。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