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678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499116.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造控制管理系统,属于建造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建造分析模块及控制管理模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建造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对从地基、基础、结构柱、梁、楼板、填充墙体的建造过程进行监督及定期管控,劳动强度大,智能化程度低下,不能及时发现建造异常现象,导致建造控制管理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建造状态表征数据,对建造状态表征数据进行建造分析,制定出智能建造控制管理方法,对从地基、基础、结构柱、梁、楼板、填充墙体的建造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管理,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建造智能化程度,可及时发现建造异常现象并及时管控,使建造控制管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12748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1045612.8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降低混凝土徐变收缩的大跨度拱桥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桥梁支架、由桥梁支架所支撑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梁、为主梁提供拉力的系杆拱。本发明通过设有连接组件,在向连接座以及拱肋中浇筑混凝土时,依次向第三浇筑腔、第一浇筑腔以及第二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待第三浇筑腔和第一浇筑腔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使其干燥定型,而在第三浇筑腔和第一浇筑腔内的混凝土干燥定型的过程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分别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压缩第三浇筑腔和第一浇筑腔内的混凝土,从而降低浇筑后混凝土整体徐变收缩量,提高桥梁的整体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5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79393.X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抱箍芯筒钢管柱‑H型梁全螺栓连接节点,属于土木建筑工程加固和装配结构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梁柱节点在圆形钢管柱通过分离式套筒焊接,易发生断裂,矩形钢管柱上开设攻丝螺栓孔与高强螺栓连接咬合力低,抗震性差的问题。圆形钢管柱内设置有高强钢芯筒,圆形钢管柱外套设外伸圆弧板,高强连接件依次贯穿外伸圆弧板、圆形钢管柱和高强钢芯筒上连接孔内过盈连接的螺母并连接。取代攻丝孔将连接件设置在高强钢芯筒内,连接更紧密,咬合力更强,既克服单边螺栓容易脱落的缺陷,又加强梁柱节点连接稳定性和抗震性;高强钢芯筒、外伸圆弧板和H型钢均为预制构件,可快速安装,装配精度高,提高工作效率和梁柱连接节点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16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100768.1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桥梁道路和建筑施工用防倾倒脚手架及施工方法,该脚手架包括两个承托架和一个载人框,所述载人框固定安装在两个承托架的顶部一端,所述载人框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护栏,所述载人框的内部设置有三个站立板,所述载人框的内部设置有与三个站立板配合使用的限位框。本发明通过设有防倾倒机构,既可以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根据工人的战力位置,来适应性的调整脚手架的重心,保障脚手架的稳定性,提高脚手架使用的安全性,又能够消除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各站立板之间的高度差,避免工人在脚手架上移动时被各站立板之间的高度差绊倒。
-
公开(公告)号:CN11644626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72952.5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苏州瑞达景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栈桥下部结构及其快速安装方法,属于钢栈桥安装方法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钢栈桥下部结构施工时需要逐个安装钢管桩,安装后的钢管桩需要切割并在钢管桩之间焊接桩间联结系,现场焊接量大,焊接条件差的问题。当组合联中包括一个组合联单元时,一个钢管桩与高钢管对准后下放,以高钢管为轴将另一个钢管桩与低钢管对齐后下放;当组合联包括至少两个组合联单元时,将一侧钢管桩与相应高钢管对齐后下放,再将另一侧钢管桩下放;组合联之间通过桩间联结系连接。可将部分高空作业转为地上作业,能与基础施工平行作业,能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速度;使用预焊接钢管进行定位,能够保证钢管桩下放的精准性和竖直度,提升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6882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21619.7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快速调节间距和步距的高强轻质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属于建筑用支架领域。为解决单个立杆承载力和稳定性较弱,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不易调整间距及步距的问题。包括伸缩水平杆、伸缩斜杆和桁架式立杆组件;每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包括三个桁架立杆和至少两个连接盘,每个连接盘上设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杆插口;相邻两个桁架式立杆组件上的连接盘通过一个伸缩水平杆和相互铰接的伸缩斜杆连接,六个桁架式立杆组件形成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六棱柱状支架体系单元向外延伸构成蜂窝状桁架式支架体系。可调间距和步距,折叠后的支架体系占用空间减少,方便存储,三角形稳定结构以及蜂窝状结构的设置使得核心承载力是传统支架体系11‑15倍。
-
公开(公告)号:CN11857842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887628.1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实物平台探测与抓取机械臂,属于机械臂技术领域。探测信息接收单元;底座上端活动连接有臂托,臂托上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托盘,支撑托盘上端活动连接有臂座,臂座一侧活动连接有下臂,下臂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上臂,两个上臂内活动连接有摆臂一,摆臂一前端活动连接有转盘二,转盘二前端活动连接有摆臂二;抓夹杆设置于摆臂二前端的凹槽处,抓夹杆下端活动连接有移位座,移位座下端活动连接有夹爪座,夹爪座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夹爪。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机械臂无法灵活变换抓取角度去完成沙盘内的摆放、收起与移动作业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利用机械臂自动更换沙盘目标,对一些增加或移动的目标模型完成沙盘内的摆放、收起与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23884.1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Q50/08 , G06T17/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动态施工碳排放可视化方法及系统,属于碳排放计算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方法无法进行施工碳排放的可视化展示且无法体现动态碳排放与施工过程的内在联系的问题。首先利用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动态施工碳排放量的精准计量,然后按照碳足迹理论进行碳排放定位,接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实现施工碳排放与建筑模型的时空关联,最终达到施工碳排的动态可视化目标。本发明将施工过程视为产品生产过程,通过统计项目的全部资源投入和最终建筑构成实现动态施工碳排放计量,能够简单、细致、直观展示碳排放的时空分布与内部构成关系,最大程度还原施工碳排放产生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67683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0685911.8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称重、免配重极不对称梁水平转体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它包括上、下球铰、承重撑脚、普通撑脚、砂箱、牵引索、反力座、动力装置等,球铰和承重撑脚作为支撑系统承担上部荷载,其中球铰承担上部的竖向荷载,同时可利用球铰的摩擦力矩抵消部分不平衡力矩,承重撑脚承担两侧梁跨度不对称引起的部分或全部不平衡力矩,从而保证上部结构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并且不再需要进行称重试验,因此节省了称重试验和施加配重的时间和费用,进一步加快了桥梁施工速度,对加快桥梁建设速度、节省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657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8542.9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9B5/02 , G09B9/00 , G06Q50/20 , G06T7/13 , G06T5/20 , G06T5/70 , G06T5/92 , G06T5/73 , G06T17/05 , F16M11/12 , F16M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半实物仿真教学系统,涉及仿真教学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教学场景更换不便以及场景过于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移动装置、机械臂、沙盘台、切换台和教学控制单元,所述移动装置底端安装第一摄像头,沙盘台一侧设置机械臂,沙盘台内安装切换台,切换台在沙盘台内进行往复运动,移动装置、机械臂、沙盘台为独立装置,对提取的边缘信息进行细化、去噪和连接,获取边缘轮廓,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色彩准确性,从而提升地理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通过模拟真实的气象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加逼真、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学习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