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类海胆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0513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1413769.2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一种具有类海胆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为宏观尺度,整体呈疏松多孔结构,表面均匀分布有微米级的氧化石墨烯、MXene及少量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类海胆结构。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为自支撑脆性材料,可承受一定载荷。氧化石墨烯、MXene自身的亲水特性,加之独特的表面微纳结构赋予所述复合材料优异的亲水特性,水接触角在17.5±2°,更重要的是所述复合材料能吸收空气中水分且可以保持自身结构稳定。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相比普通的氧化石墨烯纸更高的比表面积与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也为石墨烯基、MXenes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控的平台。

    一种单面微球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896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72598.8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一种单面微球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薄膜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COF膜制备工艺复杂,薄膜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所述方法为:将联苯二胺和三氟甲烷磺酸钪溶解于超纯水形成水相溶液,将1,3,5‑均苯三甲醛溶解于1,3,5‑三甲苯形成有机相溶液,将溶液超声处理10min;将水相溶液缓慢倒入玻璃容器中,待液面静止后,将有机相溶液沿杯壁缓慢倒入烧杯,使之在水相之上形成均匀的有机相;将玻璃容器置于没有震动的场地,室温下反应72h。本发明的COF薄膜合成工艺采用反应较为温和的液‑液界面合成法,避免了加热或者使用有毒溶剂,制备过程更加绿色环保;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强。

    一种具有表面微球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纸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17918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1319869.1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一种具有表面微球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氧化石墨烯生产技术领域。所述氧化石墨烯纸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微米级的氧化石墨烯球,且所述氧化石墨烯球的底部与其下部的氧化石墨烯纸之间通过石墨烯片层紧密连接,所述氧化石墨烯球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氧化石墨烯球的粒径分布为2.3μm~2.8μm。底部由石墨烯片层堆叠构成的氧化石墨烯纸构成,厚度为50~80μm,表面有褶皱。本发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纸表面均匀分布有微米级的氧化石墨烯球,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相比普通的氧化石墨烯纸更高的比表面积。通过对氧化石墨烯分散液pH值、浓度及氧化石墨烯含量的调控,可以在微米级尺度实现对表面微球大小、分布进行调控。

    一种偶联剂改性含铝合金制备核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6831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266428.1

    申请日:2012-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Y02P20/13

    Abstract: 一种偶联剂改性含铝合金制备核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胶囊化的核壳相变材料壳层厚度薄、包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偶联剂改性含铝合金制备核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制备氧化铝溶胶;步骤二:对含铝合金粉末进行表面改性;步骤三:将步骤一与步骤二所得产物进行混合使其凝胶;步骤四:得到成品;本发明实现了包覆壳层厚、壳层致密、表面光滑、无杂质的特点,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可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发电、航空航天热防护、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领域。

    纳米二氧化硅填充非石墨化泡沫炭制备隔热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1293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910306871.5

    申请日:2009-09-11

    Abstract: 纳米二氧化硅填充非石墨化泡沫炭制备隔热材料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应用非石墨化泡沫炭制备隔热材料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气凝胶机械性能差、无法独立成块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如下:将正硅酸乙酯、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物分别在酸性和碱性的条件下反应10min~15min,将得到的醇凝胶用四乙基原硅酸盐乙醇溶液浸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得到SiO2溶胶凝胶,将非石墨化泡沫炭浸没于SiO2溶胶凝胶中,然后干燥,即得纳米二氧化硅填充非石墨化泡沫炭隔热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隔热材料中可以独立成块使用,与气凝胶相比本发明隔热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其隔热温度为1200℃~1300℃。

    一种复相氧化锆陶瓷的势函数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747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37052.X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相氧化锆陶瓷的势函数构建方法。方法包括:分别构建不同组元和不同结构的晶体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构建得到的晶体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初始训练数据集;基于深度势能学习模型对初始训练数据集进行拟合训练,得到多个初始势函数模型;利用多个初始势函数模型在预设模拟条件下对晶体模型进行采样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对初始势函数模型进行筛选和标记;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标记后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将模拟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加入至初始训练数据集,并将新的训练数据集作为初始训练数据集跳转执行拟合训练和筛选标记步骤,直至生成符合预设精度的势函数模型。本方案中的势函数模型能够准确捕捉掺杂钇元素的氧化锆陶瓷升温相变过程。

    一种可修复防火石墨烯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38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56046.9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修复防火石墨烯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石墨烯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石墨烯、纤维素和硼砂;所述石墨烯气凝胶材料沿冰晶生长方向为层状结构,层间通过支撑微片连接;所述石墨烯气凝胶材料沿垂直冰晶生长方向为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内呈蛛网状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气凝胶材料兼具优异的防火性能、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扩宽了其在防火领域的应用。

    一种超薄气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408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50801.8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一种超薄气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气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气凝胶易发生纤维素片层不能沿冰晶的生长方向进行排列的问题。方法:制备纤维素水凝胶的,将液氮加入液氮槽中至液氮没过速冻平台的水平通孔,待液氮沸腾时将液态的纤维素水凝胶平铺在速冻平台的上表面;水凝胶凝固后进行低温干燥。本发明能够获得超薄气凝胶薄膜,成膜速度较快,内部具有均匀的定向结构,所得的气凝胶薄膜表面平整,并且厚度极小,速冻平台给予水凝胶稳定的速冻环境,保证了制备成功率。本发明适用于制备凝胶薄膜。

    一种甩丝法制备二氧化硅/氧化铝复相陶瓷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762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08611.2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一种甩丝法制备二氧化硅/氧化铝复相陶瓷毡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复相陶瓷毡的方法。目的是解决陶瓷纤维的强度低和工艺复杂的问题。方法:将聚乙烯醇(PVA)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溶解得到SiO2/Al2O3前驱液,将正硅酸乙酯(TEOS)、磷酸和AlCl3·6H2O加入到SiO2/Al2O3前驱液中得到二氧化硅/氧化铝复相陶瓷前驱液,甩丝制备二氧化硅/氧化铝复相陶瓷毡,冷冻干燥,高温煅烧。本发明通过甩丝工艺获得的SiO2/Al2O3复相陶瓷毡拥有质轻、力学性能优异、隔热性能好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形状可控性好。本发明适用于制备陶瓷毡。

    一种高压缩性氧化锆陶瓷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414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86259.5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缩性氧化锆陶瓷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纤维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高压缩性氧化锆陶瓷纤维材料为由氧化锆纤维形成的具有有序层状结构的三维氧化锆陶瓷纤维材料;所述氧化锆纤维由氧化锆纳米晶组成。本发明提供的高压缩性氧化锆陶瓷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压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在高温隔热以及能量吸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