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25383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986832.4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动力学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壁静压测量实验装置,包括上端板、动端板和静端板;动端板设于静端板的上表面,且动端板能够沿静端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动端板上设有静压孔列,静压孔列包括多个静压孔;上端板位于动端板的上方;上端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叶片,且叶片的下侧与动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间隙。本发明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和测量时间,并且可以对流场情况能够较精确的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01059131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10072259.7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吹气或吸气式压气机叶栅实验系统,它涉及一种测试压气机叶栅的实验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试验装置无法测试吹气或吸气式压气机叶栅内部流动的问题。所述的上端板(7)和下端板(8)之间左右的两端部至少各设有一个实心叶片(9),所述的实心叶片(9)里侧的上端板(7)和下端板(8)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空心叶片(10),所述的上吹气/吸气接口(11-1)分别设置在各个空心叶片(10)的上端横截面上,所述的下吹气/吸气接口(11-2)分别设置在各个空心叶片(10)的下端横截面上,所述的探针(12)设置在上端板(7)和下端板(8)之间。本发明可作为详细分析压力机叶栅内三维流场结构及气动性能的简化模型,是探索提高压气机性能的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067586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710072343.9
申请日:2007-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基于相对运动概念的带可调附加叶片的压气机叶栅实验装置,它涉及一种压气机叶栅实验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压气机动态实验台设备费用高,实验测量困难大的问题;平面叶栅静态实验台模型流动与真实流动差异较大,实验结果直接应用价值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验叶片(7)固定在上固定端壁(3)和下固定端壁(4)之间,可调附加叶片(6)设置在下固定端壁(4)一侧的可往复运动的下端壁(2)的上侧。本发明可作为详细分析压气机转子叶片栅内部三维流动特性的简化模型,用来研究带可调附加叶片的新型压气机转子叶栅内部气流运动情况,该实验系统使得基于平面叶栅的实验研究更接近于真实流动,还具有实验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对叶片通道内部流场详细测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11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439250.0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材料的抽吸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压气机端壁的开槽的尺寸;根据尺寸填充多孔介质材料;通过多孔介质材料对压气机内的角区分离进行流动控制,以将低能流体从压气机流道中吸入至集气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孔介质材料的抽吸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材料填充原先的普通的直接开槽或是单孔抽吸,能够实现更广范围的流动控制以及对流场造成更小的影响,避开了槽式抽吸带来的弊端,在损耗不大的前提下,提升了抽吸的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1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39261.9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压气机的新型引气方法,压气机包括转子部分和引气系统部分,引气系统部分包含周向分布的引气槽、环形集气腔和引气导管,引气槽的一端与转子部分的转子机匣相连,引气槽的另一端与环形集气腔相连,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工作时,控制气体将从引气槽一端经由引气槽进入环形集气腔;当气体在环形集气腔中收集后,经由引气导管配送至各个发动机用气处,其中,引气槽处填充有孔隙率不同的多孔介质材料。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引气对压气机内部流场产生的不均匀性,提升压气机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11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39451.0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间隙的新型平面叶栅端壁静压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叶片镜像的初始高度增加至预设高度,以使静压孔移动的距离满足预设条件;将上下支撑板中对加高叶片去掉支撑部分,并且在叶片中径表面和叶片顶部打静压孔,及将静压管插入静压孔中,并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在测量过程中,通过将垫片添加到加高叶片的底部,其中,每增加一个垫片,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传感数据,根据传感数据生成测量结果。该方法通过增加叶片表面有效静压孔的数量,可以实现叶片整个型面上静压的测量,捕捉复杂的三维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69192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39258.7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频式射流器的涡轮叶顶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涡轮内的三维流场结构以及各个涡系的作用频率;根据高性能涡轮的三维流动特征选取满足条件的扫频式射流器;建立叶栅内涡系结构频率与扫频式射流器频率之间的关联,分析非定常射流对涡轮叶栅内泄漏涡以及通道涡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该方法在涡轮机匣壁面适当的位置增加单个扫频射流器可以有效的控制叶顶泄漏流的通过,并且具有更大的控制范围,可以有效的减缓间隙泄漏涡的生成与发展,提高涡轮叶栅的气动性能,并且通过不同的扫频射流器入口压力实现不同的扫掠频率,进一步控制流场中主流流体的频率,使得整个流场更加有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925152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6124.7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1
Abstract: 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的风力透平叶片,它涉及一种风力透平叶片。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风电叶片整个叶高范围内其表面的流动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使得叶片上的能量损耗过大,导致了风力透平机的整体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风力透平叶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等离子发生器(2)和电源(6),一个或多个等离子发生器(2)设置在叶片本体(1)上,所述等离子发生器(2)包括绝缘板(3)、外部电极(4)和内部电极(5),外部电极(4)和内部电极(5)分别交错设置在绝缘板(3)的两个板面上,外部电极(4)和内部电极(5)分别与电源(6)的正负极连接。本发明用于风力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1059131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72259.7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4B51/00
Abstract: 吹气或吸气式压气机叶栅实验系统,它涉及一种测试压气机叶栅的实验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试验装置无法测试吹气或吸气式压气机叶栅内部流动的问题。所述的上端板(7)和下端板(8)之间左右的两端部至少各设有一个实心叶片(9),所述的实心叶片(9)里侧的上端板(7)和下端板(8)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空心叶片(10),所述的上吹气/吸气接口(11-1)分别设置在各个空心叶片(10)的上端横截面上,所述的下吹气/吸气接口(11-2)分别设置在各个空心叶片(10)的下端横截面上,所述的探针(12)设置在上端板(7)和下端板(8)之间。本发明可作为详细分析压力机叶栅内三维流场结构及气动性能的简化模型,是探索提高压气机性能的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169192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39429.6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机及涡轮机叶顶间隙密封结构,涡轮机包括机匣和动叶,动叶具有叶顶,叶顶上设有叶冠,涡轮机叶顶间隙密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篦齿,多个第一篦齿彼此间隔开且设于叶冠的朝向机匣内壁的第一壁面上;多个第二篦齿,多个第二篦齿彼此间隔开且设于机匣的内壁上,其中多个第一篦齿和多个第二篦齿相对且交错布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涡轮机叶顶间隙密封结构,通过在叶冠上布置双侧篦齿封严机构最大化减少叶冠内的泄漏流体,通过适当的齿距、齿厚调节泄漏流在叶冠内的流动状态,减低泄漏流体在叶冠内的流动损失和流出叶冠后与主流流体的掺混损失,提高涡轮级的气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