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2555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215273.6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的凹腔射流改善叶顶泄漏流动及换热的涡轮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在叶片本体的叶顶从叶片本体的前缘到尾缘设有若干个凹腔射流结构,每个凹腔射流结构均包括棱柱型凹腔和射流管,所述的射流管设置在棱柱型凹腔的底面,射流管连通外部的棱柱型凹腔和叶片本体内部的冷却气体通道,射流管与相应的棱柱型凹腔底面之间设有夹角,所述棱柱型凹腔的最大高度与叶片本体高度的比值为0.5%‑4%。本发明相比于具有凹腔结构的涡轮动叶栅的叶顶,能够进一步抑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削弱叶栅吸力面一侧的泄露涡强度,降低由叶顶间隙泄漏引起的能量损耗;这种自冷却的凹腔射流结构也能够有效改善凹腔侧壁和叶顶表面的换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0604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14742.2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涡轮顶部泄漏流动的球底棱柱凹腔叶顶,在涡轮动叶片的叶顶从涡轮动叶片的前缘到尾缘设有若干个棱柱型凹腔,在每个棱柱型凹腔的底面组合一个圆截面与棱柱型凹腔的下底面内切的球底结构,棱柱型凹腔的最大高度与叶片高度的比值为0.5%-4%。本发明在单个凹腔内形成旋涡结构并发展到其上间隙内,耗散间隙动能的同时形成了一个个小尺寸气动屏障,增加泄漏流体流动阻力。球底棱柱组合凹腔结构使得凹腔内流体基本沿切线作用于球底壁面,由于球底结构光滑的弧形过渡,减小了旋涡发展的阻力,使得腔内形成的旋涡发展更完全,具有更大的尺寸,对间隙内流动阻碍作用增强,进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叶尖泄漏流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48794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14041.9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双峰函数控制间隙流动的机匣及叶顶凹槽设计方法,属于叶轮机械被动流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叶顶间隙的设置形式,使得泄漏流动损失大的问题。它包括:在轴流式涡轮转子叶栅内,以有限定义域内双峰高斯函数曲线为叶片中弧线节距方向的型线,构建连续光顺的机匣内壁曲面;在平顶动叶顶部设置曲面凹槽,所述曲面凹槽的侧壁厚为1%叶高,曲面凹槽的最深处不超过4%叶高;曲面凹槽的底面轮廓与机匣内壁曲面的相应位置表面轮廓相同;再将曲面凹槽的侧壁上表面修整为与机匣内壁曲面相应位置表面轮廓相同的叶顶外边缘轮廓。本发明可以更好的控制叶片间隙的泄漏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55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15273.6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的凹腔射流改善叶顶泄漏流动及换热的涡轮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在叶片本体的叶顶从叶片本体的前缘到尾缘设有若干个凹腔射流结构,每个凹腔射流结构均包括棱柱型凹腔和射流管,所述的射流管设置在棱柱型凹腔的底面,射流管连通外部的棱柱型凹腔和叶片本体内部的冷却气体通道,射流管与相应的棱柱型凹腔底面之间设有夹角,所述棱柱型凹腔的最大高度与叶片本体高度的比值为0.5%-4%。本发明相比于具有凹腔结构的涡轮动叶栅的叶顶,能够进一步抑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削弱叶栅吸力面一侧的泄露涡强度,降低由叶顶间隙泄漏引起的能量损耗;这种自冷却的凹腔射流结构也能够有效改善凹腔侧壁和叶顶表面的换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72304.7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热泵型双级压缩除霜装置,本发明所述装置在传统的冷库制冷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热泵系统,利用低压级压缩机制冷循环的高温热源转变为高压级压缩机循环的低温热源。系统内输入高压级压缩机的动能,提高排气温度用于快速除霜。此方法相较于直接使用电加热除霜更有利于节能,而且回收了低压级压缩机制冷循环的冷凝热,对于整个系统具有节能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4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60742.6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F113/08 , G06F111/10 , G06F11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飞翼式无人机头波速度预测模型建模方法,所述方法首先确定无人机的几何外形参数,据此确定头波影响区及数据采集点分布方式;同时确定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及取值范围,采用自编程程序实现样本抽样;根据抽样结果确定飞行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插值出各数据采集点处的速度信息,完成数据集的构建;结合转置卷积结构进行卷积神经网络的搭建,采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并基于验证集的预测误差开展贝叶斯优化,提高模型精度,生成最终的头波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848793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10214748.X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1D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顶开设高低棱柱凹腔的动叶片的涡轮,包括机匣和轮毂,所述的轮毂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涡轮动叶片,所述的轮毂和涡轮动叶片均安装在机匣里,在所述的涡轮动叶片的叶顶从涡轮动叶片的前缘到尾缘设置若干排高低分布的棱柱型凹腔,至少有两排低的棱柱型凹腔相邻设置,所述的棱柱型凹腔的最大高度与叶片高度的比值为0.5%‑4%。本发明基于叶顶棱柱凹腔布局,结合叶顶肋条控制泄漏流动的效果,设计一种高低棱柱凹腔的布局,通过高低分布的棱柱凹腔,改变间隙流场结构,增大间隙泄漏流体在径向方向的变化,进而促进棱柱凹腔旋涡的发展,加强对间隙流体从压力向吸力面泄漏的流动阻力,达到更好的控制叶尖泄漏流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3746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214169.5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1D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组合棱台结构的涡轮动叶片叶顶,在涡轮动叶片的叶顶从涡轮动叶片的前缘到尾缘阵列若干个棱柱型凹腔,在每个棱柱型凹腔的底面组合一个带有侧倾角的倒置的棱台结构,形成棱柱棱台组合凹腔,棱柱型凹腔的最大深度与涡轮动叶片高度的比值为0.5%‑4%,棱台结构的深度与棱柱型凹腔的深度的比值在0.5‑3范围内。本发明由于底部棱台的侧壁面具有与旋涡方向一致的侧倾角,促进了棱柱凹腔内旋涡的发展,使得旋涡尺度和强度增大。一方面旋涡本身的对间隙能量的耗散作用增强,另一方面凹腔内旋涡延伸到上方间隙内的部分增大,对上方间隙流动产生更有效地气动拦截作用,对间隙泄漏流动的阻碍作用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0850604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14035.3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1D5/14
Abstract: 具有三维曲面叶顶的轴流式涡轮叶栅,属于被动流动控制的叶轮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转子叶顶由于间隙流动造成泄漏损失大的问题。它包括叶栅,所述叶栅的叶顶上表面设置自由形变区,所述自由形变区的径向高度的最大值为叶栅径向高度的4%,自由形变区距离叶顶吸力边和压力边的壁厚最大值为2mm;所述自由形变区用于生成最优三维曲面:最优三维曲面通过B样条曲面造型叶顶三维曲面,然后利用正交试验建立Kriging代理模型,再通过遗传算法优化Kriging代理模型获得。本发明为一种具有最优三维曲面的叶栅。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55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15285.9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1D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涡轮动叶叶尖泄漏流动的棱柱型凹腔叶顶,在涡轮动叶片的叶顶从涡轮动叶片的前缘至尾缘设置若干个棱柱型凹腔,所述的棱柱型凹腔的最大深度h与涡轮动叶片高度H的比值为0.5%-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涡轮动叶叶尖泄漏流动的棱柱型凹腔叶顶,使得进入间隙的泄漏流体一部分进入棱柱型凹腔卷起形成旋涡,一方面耗散间隙流体的动能,另一方面对凹腔上方间隙流体形成射流阻碍效应,进而达到控制涡轮的叶尖泄漏流动的目的,减少了涡轮叶尖泄漏量,削弱了叶顶泄漏涡的尺寸和强度,减小了涡轮泄漏相关损失,提高了涡轮效率,另外,棱柱型凹腔结构本身可以降低涡轮叶片的重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