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转运机器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3258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49209.X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转运机器人。一种气动转运机器人,包括动力机构、转向单元、抓取装置和软体机器人主体,所述转向单元设有两组,两组转向单元分别固定连接在软体机器人主体的左右两端;所述抓取装置的中端穿过软体机器人主体内侧的中端,抓取装置的上端位于软体机器人主体的顶端;所述软体机器人主体、抓取装置和两组转向单元的下端皆固定连接在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驱动控制软体机器人主体、抓取装置和两组转向单元。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转运场合无法实现低成本转运货物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货物转运效率,降低货物转运成本。

    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人造岩心的方法及人造岩心成品

    公开(公告)号:CN109253910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279570.3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造岩心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人造岩心的方法及人造岩心成品。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人造岩心的方法,该人造岩心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岩心孔道填充结构三维模型;步骤2,3D打印成型;步骤3,类岩石质材料的填充;步骤4,岩心半成品的销蚀;本发明可以有效对天然岩心进行重复制造,且可提高岩心重复制造效率;可根据特定研究人员设计的岩心孔道填充结构三维模型进行人造岩心的制备,使得岩心内孔隙轨迹及孔道结构进行预先定制,便于岩心流动实验使用。

    一种可螺旋变形的软体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97325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051147.6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螺旋变形的软体机器人,包括主体套筒、外表面变形机构、行程控制线、变形控制线和气室,所述主体套筒的前端封闭,主体套筒的后端与气室固定连接;所述外表面变形机构固定连接在主体套筒的筒面上;所述行程控制线位于主体套筒内部,行程控制线的一端与主体套筒内部的前端固定连接,行程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室内;所述变形控制线位于主体套筒外部,变形控制线的一端与主体套筒外部的前端固定连接,变形控制线的另一端穿出外表面变形机构。本发明采用线、气双驱动控制,以实现长距运动与螺旋变形,环境适应性好,灵活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驱动的仿生鱼

    公开(公告)号:CN10926384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18452.7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鱼,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驱动的仿生鱼,包括鱼身、反应溶液室、微控制器、智能开关气道和催化剂存储处,所述微控制器放置在密封防水材料内,微控制器固定连接在鱼身内,反应溶液室设置在鱼身内,反应溶液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智能开关气道,反应溶液室的上端设置有催化剂存储处,可以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鱼身内的反应池Ⅰ、反应池Ⅱ、反应池Ⅲ、反应池Ⅵ和反应池Ⅴ内部化学反应的进行,产生气泡,推动其如同鱼一样运动,实现在水中柔性推进,并且结构十分简单,此外采用水凝胶作为鱼身材料,还能够实现声隐身;同时,仿生鱼主体部分由3D打印一次成型,可以快速实现小批量生产。

    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驱动的仿生鱼

    公开(公告)号:CN109263843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11018452.7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鱼,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驱动的仿生鱼,包括鱼身、反应溶液室、微控制器、智能开关气道和催化剂存储处,所述微控制器放置在密封防水材料内,微控制器固定连接在鱼身内,反应溶液室设置在鱼身内,反应溶液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智能开关气道,反应溶液室的上端设置有催化剂存储处,可以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鱼身内的反应池Ⅰ、反应池Ⅱ、反应池Ⅲ、反应池Ⅵ和反应池Ⅴ内部化学反应的进行,产生气泡,推动其如同鱼一样运动,实现在水中柔性推进,并且结构十分简单,此外采用水凝胶作为鱼身材料,还能够实现声隐身;同时,仿生鱼主体部分由3D打印一次成型,可以快速实现小批量生产。

    基于热变形的生长型软体机器人预设变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643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49201.3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变形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热变形的生长型软体机器人预设变形方法。基于热变形的生长型软体机器人预设变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软体机器人热塑模具三维模型建立;2、软体机器人热塑模具3D打印成型;3、软体机器人热塑变形;4、脱模。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热变形的生长型软体机器人预设变形方法,可以实现如螺旋线等复杂形状的制作,能够对其生长后的形状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解决现有生长型软体机器人预设变形制作复杂,形状控制不好,不能够实现复杂形状的预设变形的问题;且其工艺流程较短,易于生产制造,耗费时间较短。

    一种基于电敏感驱动的水凝胶仿生鱼

    公开(公告)号:CN10913179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18640.X

    申请日:2018-0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C11/52 B63G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鱼,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电敏感驱动的水凝胶仿生鱼,包括鱼身、微控制器、动力电源、外导线和内导线,微控制器通过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算法来控制动力电源在不同环境下通过内导线和外导线的电压大小,可实现在水下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鱼身周围电场发生变化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电敏感水凝胶在电场刺激下,水凝胶会发生体积或者形状变化,并且变化为可逆变化,使鱼身如同鳗鱼一样运动,实现在水中柔性推进,本装置结构简单,此外采用电敏感水凝胶作为鱼身材料,不仅是为了易于控制运动,水凝胶材料能够实现声隐身;基于电敏感驱动的水凝胶仿生鱼主体部分由3D打印一次成型,可以快速实现小批量生产。

    一种气动转运机器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3258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049209.X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转运机器人。一种气动转运机器人,包括动力机构、转向单元、抓取装置和软体机器人主体,所述转向单元设有两组,两组转向单元分别固定连接在软体机器人主体的左右两端;所述抓取装置的中端穿过软体机器人主体内侧的中端,抓取装置的上端位于软体机器人主体的顶端;所述软体机器人主体、抓取装置和两组转向单元的下端皆固定连接在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驱动控制软体机器人主体、抓取装置和两组转向单元。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转运场合无法实现低成本转运货物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货物转运效率,降低货物转运成本。

    一种基于电敏感驱动的水凝胶仿生鱼

    公开(公告)号:CN109131798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1018640.X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鱼,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电敏感驱动的水凝胶仿生鱼,包括鱼身、微控制器、动力电源、外导线和内导线,微控制器通过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算法来控制动力电源在不同环境下通过内导线和外导线的电压大小,可实现在水下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鱼身周围电场发生变化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电敏感水凝胶在电场刺激下,水凝胶会发生体积或者形状变化,并且变化为可逆变化,使鱼身如同鳗鱼一样运动,实现在水中柔性推进,本装置结构简单,此外采用电敏感水凝胶作为鱼身材料,不仅是为了易于控制运动,水凝胶材料能够实现声隐身;基于电敏感驱动的水凝胶仿生鱼主体部分由3D打印一次成型,可以快速实现小批量生产。

    一种可螺旋变形的软体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973258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51147.6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螺旋变形的软体机器人,包括主体套筒、外表面变形机构、行程控制线、变形控制线和气室,所述主体套筒的前端封闭,主体套筒的后端与气室固定连接;所述外表面变形机构固定连接在主体套筒的筒面上;所述行程控制线位于主体套筒内部,行程控制线的一端与主体套筒内部的前端固定连接,行程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室内;所述变形控制线位于主体套筒外部,变形控制线的一端与主体套筒外部的前端固定连接,变形控制线的另一端穿出外表面变形机构。本发明采用线、气双驱动控制,以实现长距运动与螺旋变形,环境适应性好,灵活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