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34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99638.6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亲疏水复合润湿微结构蒸汽腔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散热器件技术领域。亲疏水复合润湿微结构蒸汽腔,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表面包括微通道亲水区和微阵列亲水区,微通道亲水区将微阵列亲水区包围;冷凝端表面包括间隔分布的冷凝亲水区和冷凝疏水区,蒸发端和冷凝端组装形成中间具有空腔的平板结构。将冷凝亲水区和冷凝疏水区不同润湿性表面进行复合,可快速形核冷凝,结合了冷凝疏水区液滴快速脱落的滴状冷凝传热和蒸发端微通道亲水区毛细抽吸快速排液,强化了工质冷凝传热,加快了液体回流循环,大大提高亲疏水复合润湿微结构蒸汽腔的温度均匀性,并且采用原位加热压印成形的微压印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微结构功能表面批量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25824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521956.2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微纳自驱动蒸汽腔及成形方法,其中,所述仿生微纳自驱动蒸汽腔包括外形相匹配的冷凝端上板和蒸发端下板,冷凝端上板沿中心周向自下而上设有带锥度且呈放射状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仿仙人掌针刺微结构单元,蒸发端下板中心设有蒸发面,沿蒸发面四周自下而上设有带锥度且呈线性阵列分布的若干蒸汽诱导微结构单元,在沿蒸发面四周自下而上的锥度面上均布有若干集液槽,集液槽上均布若干嵌入式球形支撑结构,冷凝端上板与蒸发端下板之间通过若干嵌入式球形支撑结构相连,蒸发端下板的外侧装有充液管。本发明无需任何疏水改性即可实现冷凝端液滴与蒸发端液滴自动向心运输,大幅加快蒸汽循环,进一步提高本蒸汽腔整体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02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1280873.9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沸腾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沸腾传热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一种沸腾传热测试系统,包括机架、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机架上开设有定位腔,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平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平动机构设置在定位腔内,且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升降机构上。使用升降机构驱动第一加热装置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直至断开与第二加热装置的连接关系,再使用平动机构驱动第一加热装置由定位腔的中部运动到定位腔的端部,从而便于实验人员接触到设置在第一加热装置,并对第一加热装置进行拆装,便于实验人员对第一加热装置中的试样进行更换,进而便于对多种微纳结构的试样进行更换和重复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5823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55298.6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汽腔可视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蒸发和冷凝共存的蒸汽腔可视化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可视化模块,所述可视化模块包括绝热底座、蒸发板、透明罩和冷凝板,所述透明罩的轴向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蒸发板、所述冷凝板相连接,所述透明罩、所述蒸发板和所述冷凝板围合组成用于注入工质液体的蒸汽腔;其中,工质液体从真空注液孔流入到蒸汽腔内,启动加热模块,工质液体被加热模块加热而蒸发,冷却模块为蒸汽提供冷凝条件,蒸汽上升到冷凝板处后冷凝成液滴回流到蒸汽腔中重新进行沸腾形成蒸发‑冷凝循环,通过透明罩使得蒸汽腔内的蒸发和冷凝过程被同时观察到,有利于扩大观察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84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68226.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浸润铝合金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涉及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超浸润铝合金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铝合金材料放入模具中,成形出具有微结构的铝合金板坯,其中,所述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底端设有适于成形出所述微结构的结构体,所述第二模具适于放置所述铝合金材料;利用高压水热法在所述铝合金板坯的微结构表面制备纳米结构,得到超浸润铝合金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获得的微纳复合结构可以实现超浸润(超亲水、超疏水)性能,并且制备的微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可以保护更小尺度纳米结构,超浸润性能稳定,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603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87533.0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面积阵列微结构跨尺度模压成形装置和方法,其中,所述模压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阵列微结构模压成形组件,所述阵列微结构模压成形组件包括垂直排气通道,所述上模座内设有水平强制排气通道,所述水平强制排气通道的中部位置底部均布有若干上模座排气孔,所述垂直排气通道与若干所述上模座排气孔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带有垂直排气通道的阵列微结构模压成形组件和带有水平强制排气通道的上模座,可确保排出模压成形时卡在分块凸模内的气体,有效解决大面级多尺度阵列微结构在模压成形过程中难以填充坯料以及排气困难的技术问题,可实现大面积多尺度阵列微结构的低成本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71058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1436499.1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酶利用率的蛋白质囊泡聚集体的构建方法,包括:通过在蛋白质囊泡构筑基元中引入葡聚糖,完成蛋白质囊泡的糖基功能化;采用经典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硅烷偶联剂与4‑甲酰基苯硼酸顺序进行氨基与苯硼酸基团修饰,得到苯硼酸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基于利用苯硼酸与多糖的生物正交反应,使得苯硼酸接枝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充当连接剂从而形成蛋白质囊泡聚集体;通过这种结构阻碍负载酶的蛋白质囊泡通过小孔径毛细管,使其留在重力流空柱中并进行多次酶催化反应。本发明酶催化反应高效专一,灵活可控,并且采用蛋白质膜包覆的方式负载酶,在极大保证酶的可逆催化活性前提下,酶的利用率提升高达3倍。
-
公开(公告)号:CN11422713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030427.0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37/0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热管焊接辅助装置及焊接方法。其中,一种微型热管焊接辅助装置,包括基座、锁紧组件、支撑导向组件、挡板组件以及导轨,锁紧组件、支撑导向组件以及挡板组件均设置在基座上,锁紧组件、支撑导向组件以及挡板组件沿前后方向分布;挡板组件用于设置微型热管,锁紧组件用于设置工艺圆管,工艺圆管适于与微型热管同轴分布,导轨设置在基座上,锁紧组件滑动连接于导轨。由此,驱动锁紧组件沿导轨向后运动时,可以对工艺圆管施加向后的作用力,确保工艺圆管的后端面与微型热管的前端面紧密贴合,从而防止焊接过程中工艺圆管和微型热管之间相互分离,进而提升焊接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44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429714.0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蛛网分流式微通道液冷装置,包括换热水箱和上盖板,所述换热水箱与所述上盖板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中心开有进水口,所述换热水箱的内腔中部设置蛛网形歧管式微通道组件,所述蛛网形歧管式微通道组件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上盖板的内壁和所述换热水箱的内腔底面密封连接,所述换热水箱的内腔侧壁至少对称开有两个出水口,所述蛛网形歧管式微通道组件的最外侧竖直端面与所述换热水箱的内腔侧壁之间设有混流腔,所述换热水箱的底面外形与冷却电子元件的外形相匹配。本液冷装置可增大对流换热面积和内部流体扰动,增强对流换热效果,减小沿程流动阻力,提高整体均温性,提高散热冷却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43668.9
申请日:2024-06-11
IPC: F28D15/04 , B23K26/36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吸液芯的高热流蒸汽腔及制造方法,涉及电子冷却技术领域,具有气液分离吸液芯的高热流蒸汽腔包括平板壳体和吸液芯,平板壳体的内部中空设置,吸液芯设置于平板壳体内的中心位置处,吸液芯包括第一覆盖层、液体供给柱和第二覆盖层,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分别连接于平板壳体的下内表面和上内表面,多个液体供给柱阵列设置于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之间,第二覆盖层上阵列开设有多个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液体供给柱之间。本发明的具有气液分离吸液芯的高热流蒸汽腔,相比于传统的均质烧结蒸汽腔,提供了高热流状态下的气液分离通道,提高了散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