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18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43629.9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腔电流辅助连接成形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蒸汽腔技术领域,蒸汽腔电流辅助连接成形装置包括上座板、下座板、支柱、装配座、横移机构、纵移机构、液压缸、固定块、锻造冲头、滑块、铜接线柱、接电铜板和直流电源,支柱竖直连接于上座板和下座板之间,纵移机构设置于下座板上,横移机构设置于纵移机构上,装配座设置于横移机构上,液压缸连接于上座板,固定块连接于液压缸的伸缩端,锻造冲头和滑块间隔设置于固定块上,铜接线柱连接于滑块,接电铜板设置于装配座上。本发明的蒸汽腔电流辅助连接成形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可在不损伤铝合金基材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大面积蒸汽腔高效可靠连接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43598.7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传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蒸汽腔毛细芯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在蒸汽腔底部的金属基板表面制备微米级阵列结构,然后在制备有微米级阵列结构的金属基板表面进行氧化处理,随后在金属基板表面负载碳纳米管生长催化剂,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在金属基板表面生长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本发明制备的毛细芯结构,能够同时实现气泡成核位点密度增加和毛细作用增强,赋予金属基板优异的相变传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43668.9
申请日:2024-06-11
IPC: F28D15/04 , B23K26/36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吸液芯的高热流蒸汽腔及制造方法,涉及电子冷却技术领域,具有气液分离吸液芯的高热流蒸汽腔包括平板壳体和吸液芯,平板壳体的内部中空设置,吸液芯设置于平板壳体内的中心位置处,吸液芯包括第一覆盖层、液体供给柱和第二覆盖层,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分别连接于平板壳体的下内表面和上内表面,多个液体供给柱阵列设置于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之间,第二覆盖层上阵列开设有多个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液体供给柱之间。本发明的具有气液分离吸液芯的高热流蒸汽腔,相比于传统的均质烧结蒸汽腔,提供了高热流状态下的气液分离通道,提高了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434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50174.4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热管超声滚压焊接封装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固定机构,待焊接热管设置于固定机构上;焊接机构,焊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超声振子,至少一个超声振子对应待焊热管的焊缝处设置,其包括旋转轴及超声滚,旋转轴沿水平方向朝向焊缝延伸,其端部连接超声滚,超声滚挤压焊缝表面,其通过旋转轴绕转动中心线旋转,固定机构及焊接机构相对移动,以使超声滚贴合焊缝表面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申请能够在无需添加额外钎料的前提下实现连续稳定的焊接效果,不仅有利于保障超薄热管焊接密封性能,而且杜绝了钎料对工质蒸汽压力的影响,由此兼具焊接效果稳定、产品气密性好、封装焊接强度高、加工效率高以及加工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67860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0530910.6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辐射测量领域内的一种高精度黑体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锥体;所述第一腔体包括柱形段和锥形段,所述柱形段与所述锥形段连接成敞口腔体结构,所述锥形段为锥台结构,所述锥形段端部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锥体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锥形段连接,所述第二锥体的尖端位于所述锥形段的空腔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黑体腔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正圆锥面和倒圆锥面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有效增加表面反射或入射光吸收次数,从而提高黑体腔的吸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092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729883.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高效均温‑扩热‑储热一体化板及其增材制造方法,包括气液相变腔室和固液相变腔室,气液相变腔室和固液相变腔室二者呈上下相邻设置;气液相变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圆锥台构型毛细抽吸结构,气液相变腔室内还设置有单叶双曲面构型承力柱;固液相变腔室内设置有导热增强骨架,导热增强骨架包括三维晶格网络构型。能够提供更大的毛细驱动力和更小的流动阻力,提高气液相变传热效率,实现对高热流器件的三维扩热、均温,解决原有高功率器件安装板扩热块与热管等多组件胶接的热控系统重量大且效能低、槽道热管仅能够沿着轴向一维传热的问题,满足新一代航天器高热流密度面阵列分布式器件的高效均温、扩热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94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3707.4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空间带电粒子总剂量辐射防护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乙烯丙烯共聚物1份~100份、负载金属元素的氧化铝粉末10份~60份、抗氧剂0.1~0.5份;所述负载金属元素的氧化铝粉末中,其金属元素的负载量按重量比计为10%~40%;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金属屏蔽材料密度大,重量大,采用聚乙烯掺杂纳米材料制备的辐射防护材料使用温度较低、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86976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695375.8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星用二硫化钼基复合润滑膜的制备方法,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MoS2靶、Ti靶和稀土氟化物靶,在工作气体Ar的作用下,通过控制MoS2靶和Ti靶的电流以及稀土氟化物靶的功率,来制备二硫化钼基复合薄膜。该薄膜不仅结构致密,减摩性能优异,而且显著改善了传统MoS2基薄膜的耐磨性,寿命提高数倍。
-
公开(公告)号:CN106498358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1042888.0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航天器用金属件表面的热控处理方法。结合航天器用金属件表面的热控、防冷焊、机械强度等一体化的特殊要求,将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应用于航天器用金属件表面的热控处理中,获得了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应用于航天器用金属件表面热控处理的工艺方法及参数。该方法制备出的涂层光滑、致密,不仅能够同时满足热控、防冷焊及机械强度等性能要求,而且处理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可控性好,重复性高,又因为没有废液所以健康、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686976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695375.8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352 , C23C14/025 , C23C14/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星用二硫化钼基复合润滑膜的制备方法,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MoS2靶、Ti靶和稀土氟化物靶,在工作气体Ar的作用下,通过控制MoS2靶和Ti靶的电流以及稀土氟化物靶的功率,来制备二硫化钼基复合薄膜。该薄膜不仅结构致密,减摩性能优异,而且显著改善了传统MoS2基薄膜的耐磨性,寿命提高数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