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59230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510776303.7
申请日:2015-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位电化学质谱检测系统的一体化电解池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三电极电解池、电解液更换装置和内置式温度控制装置三部分,其中:三电极电解池由辅助电极电解池、研究电极电解池和参比电极电解池组成,电解液更换装置由储液槽、废液槽、蠕动泵以及连接管组成,内置式温度控制装置由内置玻璃管、电阻丝、热电偶、变压器和继电器组成。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平稳控温,同时通过内置式的设计,可以避免对视线的干扰,不影响对电极和质谱接入口的观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电解池电解液上下口的开关,控制电解液的流动,经过一定量电解液的流动,实现电解液的更换,同时保持电路联通。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72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16665.2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3504 , G01N2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04 , G01N2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气体检测的原位透射红外电解池及其实验方法,所述原位透射红外电解池由池体、红外窗口片、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构成,池体的上下端中间位置处开孔,开孔处粘贴红外窗口片;池体内部含有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且三种片状均在中间位置处开孔。本发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组装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与电化学质谱检测系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连用,是原位研究不同电位下锂离子电池产生气体种类的一种非常好的装置,实现快速、高灵敏、无干扰的在线气体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067413B8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351354.X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J49/04
Abstract: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一种控制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距离的装置。为了解决现有调节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的距离的方法误差大的问题。装置包括:粗动调节机构下方的顶端与微动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微动调节机构的下部顶端与工作电极固定连接,串联的粗动调节机构和微动调节机构的双控制调节方式调控工作电极上下移动。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粗动调节机构调动距离,先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距离控制在测微螺杆精度10微米之内;步骤二:驱动压电陶瓷管,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微米级别。通过上述双控制调节方式,可以将调控距离误差控制在微动调节机构的误差范围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06741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351354.X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J49/04
Abstract: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一种控制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距离的装置。为了解决现有调节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的距离的方法误差大的问题。装置包括:粗动调节机构下方的顶端与微动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微动调节机构的下部顶端与工作电极固定连接,串联的粗动调节机构和微动调节机构的双控制调节方式调控工作电极上下移动。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粗动调节机构调动距离,先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距离控制在测微螺杆精度10微米之内;步骤二:驱动压电陶瓷管,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微米级别。通过上述双控制调节方式,可以将调控距离误差控制在微动调节机构的误差范围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29022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12926.5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3577 , G01N21/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77 ,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位电化学质谱-红外反射光谱联用的一体化联合进样窗口,所述一体化联合进样窗口由棱镜、气液分离膜和玻璃毛细孔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棱镜为半球台形,其半球平面位于研究电极下方,红外光从棱镜左侧发出,经过棱镜到达研究电极表面发生红外线吸收,再反射出棱镜,棱镜中心有一个倒梯形微孔,研究电极所产生的产物透过倒梯形微孔达到气液分离膜和玻璃毛细孔;所述气液分离膜置于棱镜下方;所述玻璃毛细孔置于气液分离膜下方。本发明的一体化联合进样窗口实现了原位红外反射光谱-质谱的实时联用,在同一电极同时监测电化学信号、质谱信号、红外信号,获得更为完整准确的反应产物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3383371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293532.4
申请日:2013-07-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原位电化学质谱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所述系统由三电极电解池(1)、真空系统(2)和质谱分析杆(3)三部分组成,三电极电解池(1)与真空系统(2)之间设置有PTFE膜(4)和毛细管支撑体(5),采用毛细管支撑体(5)作为支撑体,热处理后的PTFE膜(4)作为透气膜,毛细管支撑体(5)上连接PTFE膜(4)。本发明主要通过设计毛细管支撑体结构,抻拉致密PTFE膜,减小腔体体积,使用刀口法兰和玻璃金属焊接管等方式,降低响应时间,提高检测灵敏度,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原位电化学质谱测试。本发明的原位电化学质谱检测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制造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2870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809858.2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分散性良好的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一、将氧化石墨与乙二醇混合,超声剥离,形成氧化石墨烯溶液;二、向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继续超声混合均匀;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液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亚锡,超声搅拌混合均匀;四、油浴加热步骤三的混合液体,得到石墨烯?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复合材料。该方法只需要氧化石墨、氯化亚锡作为原料,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十分均匀的分散在石墨烯表面,保持一种单分散形貌,而不发生团聚。
-
公开(公告)号:CN10525923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76303.7
申请日:2015-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位电化学质谱检测系统的一体化电解池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三电极电解池、电解液更换装置和内置式温度控制装置三部分,其中:三电极电解池由辅助电极电解池、研究电极电解池和参比电极电解池组成,电解液更换装置由储液槽、废液槽、蠕动泵以及连接管组成,内置式温度控制装置由内置玻璃管、电阻丝、热电偶、变压器和继电器组成。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平稳控温,同时通过内置式的设计,可以避免对视线的干扰,不影响对电极和质谱接入口的观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电解池电解液上下口的开关,控制电解液的流动,经过一定量电解液的流动,实现电解液的更换,同时保持电路联通。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917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510675689.2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7/42 ,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质谱联用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由三电极电解池、表面增强红外反射光谱分析装置、原位质谱分析仪和原位红外透射光谱分析装置四部分组成,所述三电极电解池由对电极电解池、研究电极电解池和参比电极电解池和离子交换膜组成,表面增强红外反射光谱分析装置由衰减全反射红外线发射器、ZnSe棱镜和反射红外线信号接收器组成,原位质谱分析仪由依次连接的质谱分析杆、真空泵、玻璃毛细管和PTFE膜组成,原位红外透射光谱分析装置由电解液储液池、废液池、蠕动泵、CaF2毛细玻璃管、红外透射光发射器和红外透射光接收器组成。本发明具有测试信息完整准确、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可任意组合、制造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67413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351354.X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J4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9/04
Abstract: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一种控制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距离的装置。为了解决现有调节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的距离的方法误差大的问题。装置包括:粗动调节机构下方的顶端与微动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微动调节机构的下部顶端与工作电极固定连接,串联的粗动调节机构和微动调节机构的双控制调节方式调控工作电极上下移动。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粗动调节机构调动距离,先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距离控制在测微螺杆精度10微米之内;步骤二:驱动压电陶瓷管,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微米级别。通过上述双控制调节方式,可以将调控距离误差控制在微动调节机构的误差范围之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