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858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66224.6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40 , G06V10/26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1S17/89
Abstract: 基于深度学习的Gm‑APD激光雷达数据增强方法和系统,涉及激光成像雷达的数据增强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数据增强方法仅能针对单一类型的数据增强,无法实现数据的成对增强的问题。所述方法采用强化生成对抗网络和Pix2Pix网络相结合,包括:将CBAM注意力模块添加至传统生成对抗网络,训练添加后的生成对抗网络,得到强化生成对抗网络;根据所述强化生成对抗网络生成增强强度像;采用成对的强度像和距离像训练Pix2Pix网络生成Pix2Pix网络优化模型;将所述增强强度像输入到所述Pix2Pix网络优化模型中,获取与所述增强强度像对应的增强距离像。本发明适用于动态车辆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885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0943704.2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17/894 , G01S17/58 , G01S7/495 , G01S7/484 , G01S7/4863 , G01S7/4865
Abstract: 一种1.55μm单光子相干激光雷达系统装置,涉及激光技术应用领域。对于现有的激光雷达来说,探测方式需要提高探测灵敏度,提升导引头探测距离能力,提高获取目标多维度信息能力,提升抗干扰和目标识别能力。本发明将GM‑APD焦平面探测应用到激光脉冲相干技术,采用基于Gm‑APD外差相干方案,并选用短波红外波长,该探测方案较比相干探测系统成像探测灵敏度高,可同时获取远距离目标三维距离值、平面轮廓强度值以及多普勒目标速度值,在空间立体角度下获得更加精确的目标信息差异性,为目标识别、跟踪等提供可靠的三维空间数据,在外差探测强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将探测灵敏度提高到单光子量级,适用于远程非合作目标弱光探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687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0790771.8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m‑APD激光雷达目标有效探测的自适应光学口径调控方法,属于雷达探测领域。采用二分法对有效接收口径粗调,实现了对目标有无的判断;基于Poisson触发概率模型获取最大目标触发概率,并以目标最大触发概率对应的激光雷达系统接收口径为最优接收口径;根据实际接收系统中孔径光阑与有效接收口径的关系函数、光阑电机步进次数与口径光阑半径的关系函数,实现最优孔径光阑半径及电机步进次数计算,上位机控制电机步进次数实现最优接收口径自适应调节,无需人为参与,可实现白昼高噪声背景条件下的目标探测概率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0515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11926.4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载双波长面阵成像激光雷达结构,包括吊舱、双波长激光探测系统、随动伺服系统、图像处理板、随动伺服系统控制板、电机驱动板和上位机,双波长激光探测系统、随动伺服系统、图像处理板、随动伺服系统控制板、电机驱动板均设置在吊舱内;随动伺服系统包括伺服框架、电机、陀螺、测角光栅和电机限位器,电机、陀螺、测角光栅和电机限位器电机安装在伺服框架上。本发明不仅可提高瞬时视场,而且可依赖随动伺服系统进一步提高探测视场。在结构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小型化设计,使设备可挂载于直升机机腹进行对地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98359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9071.4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7/4912 , G01S17/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波长凝视型成像光学接收系统,属于激光成像雷达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共口径接收光学系统、分光棱镜、1064nm光学接收支路和532nm光学接收支路,所述共口径接收光学系统、分光棱镜和1064nm光学接收支路同轴设置,所述532nm光学接收支路的接收端正对所述分光棱镜的反射光路。本发明设计的双波长凝视型成像光学接收系统,不仅可利用回波双光谱反射特性实现高可靠的目标识别及探测,而且系统体积小,视场大,实时性高,为小平台大视场激光成像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4829210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277952.2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3/158
Abstract: 模板控制干燥点位的气凝胶干燥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属于气凝胶制备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制备气凝胶的干燥过程中容易使气凝胶大面积不受控破碎的问题。该气凝胶干燥装置由干燥池和第一干燥模板组成,干燥池的顶面敞口,第一干燥模板搭载在干燥池的顶部,在第一干燥模板上开有多个圆形孔。应用方法: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湿气凝胶;二、疏水改性;三、在干燥池的顶面搭载上干燥模板进行干燥处理,得到I型气凝胶;四、制备II型气凝胶;五、两块气凝胶叠放在一起。本发明通过干燥模板干燥制得的复合纤维气凝胶中的气凝胶与纤维在结构上结合得更为紧密,把干燥过程中气凝胶的破裂限制在开孔区域,避免了气凝胶出现大面积不受控破碎。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99982.9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一种阵列GM‑APD激光雷达像素变化空间中动态目标特征选择方法和系统,涉及动态特征选择领域。解决现有特征融合方法增强了对目标的描述性,但在动态目标探测中会引入冗余或错误信息以及现有的研究在选择运动目标特征时采用固定模式,忽视目标特征值和分类能力随运动动态变化的问题。方法包括:采用区域生长算法对强度图像进行分割,获取目标区域并标记目标信息;根据强度图像和目标区域提取每个目标的25维特征;根据强度图像分割后的目标平均像素变化量量化目标的运动状态,将特征序列映射到平均像素变化量空间;建立的损失函数,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获取每个窗口的最优特征子集。应用于目标搜索、追踪以及运动避障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2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99970.6
申请日:2024-06-20
IPC: G01S7/487 , G01S7/4861 , G01S7/4863 , G01S17/58
Abstract: 基于虚拟双路技术的Gm‑APD光子外差噪声抑制方法,属于激光雷达微弱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子外差信号的噪声的抑制;解决了现有光子外差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存在的不能有效去除信号中噪声,导致的信噪比低,以及一般需要采用多帧信号进行累加的方式鉴别差频,导致的处理数据量大、存在时间冗余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原始光子外差信号与时域信号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作为噪声抑制完成后的光子外差信号的步骤。所述基于虚拟双路技术的Gm‑APD光子外差噪声抑制方法,降低光子外差信号中的噪声,并进一步用于鉴别出差频频率,尤其是在单帧信号时鉴别出差频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08453.7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10 , C04B35/624 , B33Y10/00 , B33Y70/10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强、超疏水性和耐高温的轻质刚性框架增强气凝胶陶瓷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刚性框架增强气凝胶陶瓷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陶瓷纤维隔热瓦的材料利用率较低、热稳定性较差,且吸湿会导致其整体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将陶瓷框架与气凝胶相结合,陶瓷框架起力学支撑作用,内部填充陶瓷气凝胶起高温隔热作用。在此过程中,隔热复合材料的尺寸由陶瓷框架控制,避免了二次加工产生的材料利用率问题。本发明的工艺过程简单,制备的隔热复合材料尺寸精度高,成功制备出了同时具有高强、超疏水性和耐高温的轻质刚性框架增强气凝胶陶瓷隔热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77754.3
申请日:2023-12-21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系统集群启发式协同任务规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无人系统集群任务规划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考虑无人系统数量与特性约束、任务数量与特性约束、无人系统行程代价约束和任务执行环境约束的任务规划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图文法和树分支结构对任务分配子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结构化处理;最后利用图神经网络对任务分配子模型的解空间进行寻优,并根据最优任务分配解求解路径规划子模型,使得无人系统集群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能够以总收益值最大的方式完成所有待执行任务。本发明能够在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耦合的情况下高效地实现无人系统集群的任务规划,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