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105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05837.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甲烷氧化菌素生物介导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构建的亚硝酸盐电化学检测体系与应用。通过将具有电活性和催化功能的修饰层固定于电极表面形成感应元件,亚硝酸盐在感应元件表面被修饰层催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硝酸盐,并将电极表面发生的反应参数转化成传导系统可以产生的感应信号,接着被作为转换系统的换能器接收,转化成可以测量的电化学信号,然后经电子系统二次放大处理后输出,通过仪器显示记录下来。通过二次放大的电信号与亚硝酸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依据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对亚硝酸盐的定量分析检测。检测稳定性高,检测范围广,样品前处理简单,可用于检测不同形态的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959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49719.0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亚硝酸盐自组装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荧光探针和应用,该检测亚硝酸盐自组装荧光探针包括甲烷氧化菌素Mb,纳米金AuNPs和单‑(6‑巯基)‑β‑环糊精SH‑β‑CD,甲烷氧化菌素Mb与纳米金AuNPs通过Au‑S自组装形成的纳米团簇Mb‑AuNPs,纳米团簇再与单‑(6‑巯基)‑β‑环糊精SH‑β‑CD自组装形成SH‑β‑CD@Mb‑AuNPs荧光探针。本发明制备的荧光探针相比于现存的亚硝酸盐检测的荧光探针具备绿色无毒、水溶性好、合成简单、制备时间短、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本发明的亚硝酸盐检测方法具备成本低、制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对荧光探针制备条件与检测体系的优化,得到了性能更好以及更稳定的自组装荧光探针。
-
公开(公告)号:CN103937845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68152.2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C12P7/64
Abstract: S-(+)-萘普生脂肪酰甘油酯前药的制备方法,涉及S-(+)-萘普生前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外消旋(R,S)-萘普生母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天然食品原料植物油为底物,通过酶催化不对称酸解转酯反应制备脂溶性S-(+)-萘普生前药的方法。方法:一、用分子筛对植物油进行除水,添加(R,S)-萘普生,添加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加入分子筛,反应得到混合物;二、去除固体,得到油状液体产物。本发明在对萘普生羧基酯化屏蔽减小胃肠刺激和提高萘普生脂溶性的同时,实现了S-(+)-萘普生和R-(-)-萘普生的拆分,有利于提高萘普生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和扩大用药安全范围。本发明用于制备S-(+)-萘普生前药。
-
公开(公告)号:CN117844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12011.5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评价植物多酚清除过氧化自由基能力的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检测分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探针特异性较差、灵敏度偏低及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本发明利用配位CuII的甲烷氧化菌素Mb(CuII)原位还原四氯金酸从而得到Mb(CuII)‑AuNPs纳米颗粒,再将Mb(CuII)‑AuNPs纳米颗粒与谷胱甘肽混合,利用谷胱甘肽中的巯基‑SH与纳米颗粒Mb(CuII)‑AuNPs在Au‑S键的驱动下,将谷胱甘肽与配位CuII的甲烷氧化菌素Mb(CuII)完成配体交换,从而制得GSH@Mb(CuII)‑AuNPs荧光探针;并且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荧光探针在评价植物多酚清除过氧化自由基能力的应用,通过建立浓度‑抑制率的线性曲线,计算其IC50值,具有分析过程简单、灵敏度高、方法可靠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27900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666825.6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C07D211/90
Abstract: 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单甲酯的制备方法,涉及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的重要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单甲酯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长,副产物多,纯度差的问题。方法:一、向水溶液/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添加脂肪酶和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反应得混合物;二、除去有机溶剂,加NaOH水溶液,抽滤,搅拌,抽滤,重结晶,得粉末,即为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单甲酯。本发明用于二氢吡啶类降压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937845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168152.2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C12P7/64
Abstract: S-(+)-萘普生脂肪酰甘油酯前药的制备方法,涉及S-(+)-萘普生前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外消旋(R,S)-萘普生母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天然食品原料植物油为底物,通过酶催化不对称酸解转酯反应制备脂溶性S-(+)-萘普生前药的方法。方法:一、用分子筛对植物油进行除水,添加(R,S)-萘普生,添加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加入分子筛,反应得到混合物;二、去除固体,得到油状液体产物。本发明在对萘普生羧基酯化屏蔽减小胃肠刺激和提高萘普生脂溶性的同时,实现了S-(+)-萘普生和R-(-)-萘普生的拆分,有利于提高萘普生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和扩大用药安全范围。本发明用于制备S-(+)-萘普生前药。
-
公开(公告)号:CN102944556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82486.8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甲烷氧化菌素介导纳米金合成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采用的纳米金测定三聚氰胺方法需要复杂的纳米金制备、修饰和纯化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向经过预处理的对照样和经过预处理的待检测牛奶中分别加入甲烷氧化菌素水溶液,然后再加入氯金酸溶液,放置,对照样混合物颜色变为酒红色的同时待检测牛奶混合物没有变为酒红色,证明所检测的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本方法在纳米金的合成过程中实现三聚氰胺的检测,无需纳米金的修饰和纯化过程,三聚氰胺的存在可直接从其抑制纳米金合成引起的颜色变化即肉眼水平进行识别,灵敏度高,专一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95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549719.0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亚硝酸盐自组装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荧光探针和应用,该检测亚硝酸盐自组装荧光探针包括甲烷氧化菌素Mb,纳米金AuNPs和单‑(6‑巯基)‑β‑环糊精SH‑β‑CD,甲烷氧化菌素Mb与纳米金AuNPs通过Au‑S自组装形成的纳米团簇Mb‑AuNPs,纳米团簇再与单‑(6‑巯基)‑β‑环糊精SH‑β‑CD自组装形成SH‑β‑CD@Mb‑AuNPs荧光探针。本发明制备的荧光探针相比于现存的亚硝酸盐检测的荧光探针具备绿色无毒、水溶性好、合成简单、制备时间短、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本发明的亚硝酸盐检测方法具备成本低、制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对荧光探针制备条件与检测体系的优化,得到了性能更好以及更稳定的自组装荧光探针。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33763.7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杂化酶级联拟酶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对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属于检测分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成本高且检测范围较小、可检测农药种类少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通过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制得杂化脂肪酶Zn/hNF,利用其与壳聚糖溶液反应制得修饰电极AuNPs@Zn/hNF@Au;本发明以P‑NPP为水解底物,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利用修饰电极AuNPs@Zn/hNF@Au检测Zn/hNF水解产物P‑NP的电信号,由OPs对Zn/hNF的抑制率进行电化学分析来测定有机磷农药的浓度。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1053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505837.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甲烷氧化菌素生物介导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构建的亚硝酸盐电化学检测体系与应用。通过将具有电活性和催化功能的修饰层固定于电极表面形成感应元件,亚硝酸盐在感应元件表面被修饰层催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硝酸盐,并将电极表面发生的反应参数转化成传导系统可以产生的感应信号,接着被作为转换系统的换能器接收,转化成可以测量的电化学信号,然后经电子系统二次放大处理后输出,通过仪器显示记录下来。通过二次放大的电信号与亚硝酸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依据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对亚硝酸盐的定量分析检测。检测稳定性高,检测范围广,样品前处理简单,可用于检测不同形态的样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