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9169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86344.9

    申请日:2012-1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以商业二氧化钛纳米颗粒(P25)作为工作电极制备的原材料,采用新型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作为杂化材料,以水为溶剂,聚乙二醇4000为表面活性剂配制浆料。在制备好浆料后,在导电玻璃上刮涂一定厚度的薄膜,晾置一段时间后用高温炉就行退火还原处理,从而得到二氧化钛/石墨烯掺杂的太阳能工作电极。

    一种生物滤池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22484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34540.9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体涉及一种生物滤池滤料及其制备方法。滤料的形状为球形,粒径为1.5~2.5mm,比重大于4.0。滤料主要是采用粉煤灰、铁矿石粉、粘土、膨润土等高温烧制而成。滤料用于生物滤池,与普通的石英砂滤料相比,可以减轻滤层板结,提高过滤精度及效率。

    一种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15137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241359.8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六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设置在路基上,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透水面层、蜂窝状净水基层及垫层依次平铺而成,蜂窝状净水基层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部被均匀分隔成六边形的形状、以及填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形状为六边形的净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六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传力,通过净水结构进行初步水处理。相对于其它传统形式透水路面可以使基层受力直接、传力明确,并且可以实现初步的雨水处理。

    一种带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15150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237480.3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方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设置在路基上,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方形净水基层、垫层组成,方形净水基层由分隔成方形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及填充在框架内的方形净水结构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传力,通过净水结构进行初步水处理。相对于其它传统形式透水路面可以使基层受力直接、传力明确,并且可以实现初步的雨水处理。

    一种带菱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15145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237481.8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菱形净水基层的透水路面结构,设置在路基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透水面层、菱形净水基层及垫层,菱形净水基层由外框为矩形,内部分隔成菱形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该钢筋混凝土框架分隔成的菱形结构中填充有与其形状一致的菱形净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传力,通过净水结构进行初步水处理,相对于其它传统形式透水路面可以使基层受力直接、传力明确,还可以实现初步的雨水处理。

    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臭氧氧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461870U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20545700.X

    申请日:2013-09-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的臭氧氧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应器、雾化喷头、曝气盘、进水管、氧气钢瓶、臭氧发生器、进气管、出水管、尾气吸收瓶及排气管,雾化喷头与曝气盘均设置在反应器内部,进水管从反应器的外部延伸入反应器内,并与雾化喷头连通,氧气钢瓶及臭氧发生器均位于反应器的外侧,进气管的一段连接在氧气钢瓶与臭氧发生器之间,进气管的另一段从臭氧发生器的出口延伸入反应器内,并与曝气盘连通,出水管与反应器内部底端连通,尾气吸收瓶与反应器连通,排气管连接在尾气吸收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深度处理效果好、装置工艺简单、臭氧利用率高、节能环保、适合中小规模处理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