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7287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5026.9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调理污泥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反应池和设于反应池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反应池中沿污泥流向平行设有多个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包括立体筛笼和填充于立体筛笼中的树脂填料,污泥与每个树脂层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发生反应,降低污泥中多价态金属离子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实现污泥与离子交换树脂的充分混合反应,而且使得后续离子交换树脂与污泥的分离更加便捷,避免堵塞离子交换树脂层,增加了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同时;离子交换树脂层是固定于反应池的凹槽中,易于对离子交换树脂层进行再生、更换;具备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调理污泥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510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307337.X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9/10 , C01C1/26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氨氮废水氨回收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步骤为:首先,高氨氮废水通过通入含二氧化碳蒸汽和含氨蒸汽的脱碳塔,除去废水中的钙镁离子,然后通过脱氨塔,在80~90℃下汽提脱氨,废水中的氨氮进入汽相形成高浓度含氨混合蒸汽汇集于脱氨塔顶部,含氨混合蒸汽部分回流至脱碳塔,剩余部分引入冷凝器冷凝后进行气液分离,最后,脱氨塔出水进入后续处理设施进行生化处理,分离出的氨水进入通入含二氧化碳蒸汽的碳化塔形成碳酸氢铵作为回收利用的产品。采用本发明方法对高氨氮废水进行处理及氨回收可以大大提高其脱氨效果和氨回收效率,此外还能防止处理设备结垢。
-
公开(公告)号:CN10923133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97211.6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消化沼液的脱CO2脱氨专用装置及工艺,包括脱CO2装置、脱氨装置和脱碳塔,且脱CO2装置和脱氨装置通过脱碳塔连接;将厌氧消化沼液经固液分离得到污泥消化沼液和沼渣,沼渣经热水解产生热水解释压气体,污泥消化沼液在脱CO2装置内脱除CO2,进入到脱氨装置脱除NH3;脱除后的CO2和NH3分别真空泵抽出后,进入脱碳塔内反应生成碳酸氢铵;上述专用装置和工艺对沼液中CO2和氨氮进行绿色无害化脱除,同时实现CO2和氨氮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6898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21582.0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调理剂及使用污泥调理剂的原位脱水处理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外运堆放会形成污泥潭,原位处理与利用这些污泥是最好的选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调理剂及使用污泥调理剂的原位脱水处理方法。本发明的污泥调理剂组分包括工业高铁酸钠和柠檬酸,所述污泥调理剂含量按污泥体积计,调理剂试剂量为5~10g/L,高铁酸钠与柠檬酸的比例为9:1。本发明污泥调理剂成本低廉、方便、安全,所用药剂无毒;使用后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原位脱水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泥调理剂配制成溶液注入污泥中,然后将污泥利用增压式真空预压法进行脱水。采用污泥调理剂原位脱水方法,使得污泥减量达到50%以上,减量效果明显,有利于后续生态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962008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9608.3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全自动自清洗膜过滤设备。设备主体为圆筒形,顶部呈圆弧状。上部为清水区,中部为过滤区,底部为进水区。原水由提升泵提升经进水管进入配水装置,配水装置内设进水旋转接头、轮盘、排水管、配水孔、排水孔及配水室,配水装置整体呈圆柱形,轮盘位于配水装置底部,配水装置圆柱面上开有14个大小相同的圆形配水孔及1个排水孔,其在圆柱面上均匀分布。轮盘通过传送链条受驱动电机控制。膜套筒通过进水支管与配水装置相连,膜组件安装在膜套筒顶部,连接滤板。本设备采用超滤膜过滤无需投加药剂,运行方便。
-
-
公开(公告)号:CN100384758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510024617.8
申请日:2005-03-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污水悬浮填料床生物化学脱氮除磷方法。本发明通过反应器内的悬浮填料,为微生物提供很好的附着栖息地,大大提高了反应器内有效微生物的浓度,使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使氨氮氧化到硝态氮;通过在反应器合适位置加入化学药剂有效除磷;通过适当回流并创造缺氧条件以实现生物脱氮,使污水处理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去除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氮、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本发明不设初沉池,使水力停留时间大大减少,有效节约用地。本方法可使出水总磷浓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满足了日益严格的出水总磷排放标准。本发明占地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工人劳动强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357195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410024907.8
申请日:2004-06-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利用PC机对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PC机中的可编程控制器执行系统操作指令,收集、存储系统工艺参数,与来自数字量输入模块显示的在线监测数据比较,若在线监测数据超过其临界上、下限值,则数字量、模拟量输出模块发送指令,调节曝气系统的开启度和污泥回流量,从而控制污水溶解氧浓度、氨氮浓度、总氮浓度。本发明工作过程为一个动态过程,能及时、准确地根据水质情况作出判断,既有利于自动控制工况运行,减少曝气量,节约运行成本,又能使悬浮填料床内的微生物的种类之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稳定状态,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14228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981597.8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优化装置及具有其的脱氮系统,包括池体及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排泥斗,所述池体侧部连接有进泥管,所述池体上部连接有出泥管;所述池体内设有用于分离出非微生物杂质的离心组件,所述进泥管位于离心组件上方,非微生物杂质下沉至排泥斗,所述排泥斗底部设有排泥组件。本发明的污泥优化装置,利用离心组件的离心作用分离出污泥中质量较重的非微生物杂质,减少污泥中非微生物杂质的含量,提高污泥活性;本发明的脱氮系统由于回流至生化池的回流污泥非微生物杂质含量减少、污泥活性提高,生化池的处理能力提高,有效改善了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56153.9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流反应器的颗粒污泥促进生成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之间具有间距的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左侧挡板的内侧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左侧导流板和左侧折板,右侧挡板的内侧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右侧导流板和右侧折板;所述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之间具有间距且通过调节机构进行间距的调节,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所述右侧挡板上倾斜设置有能够调节角度的流量调节挡板,通过控制流量调节挡板的调节角度来控制混合液停留时间。本发明可直接被安装于现有连续流反应器内,适用于现有连续流反应器内絮凝污泥向颗粒污泥形态的转变,并通过折板沉淀原理实现颗粒污泥促进生成与筛选,从而实现连续流反应器内絮凝污泥向颗粒污泥的转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