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26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66672.4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17C13/12 , G06F30/28 , F17C13/0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限空间氢安全主被动一体化防护方法和系统,所述防护方法具体为:建立受限空间氢利用系统的等比试验模型和仿真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开展受限空间危险源辨识,确定受限空间氢泄漏采集装置和氢浓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并制定以氢浓度变化率、氢浓度突变量和氢浓度阈值联合的氢微泄漏判据;确定受限空间排风系统、爆炸泄压系统布置方案。所述防护系统包括主动防护装置和被动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仿真模型进行准确率验证,不断优化调整仿真模型直至准确率满足要求,得出的结果更可靠,与实际情况更吻合。本发明提出的氢安全主被动一体化防护装置,兼具预警和防护功能,全面高效地实现对系统氢安全的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12262.X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M17/00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底盘角系统的汽车制动颤振台架测试方法,方法包括:S1、获取底盘角系统,将底盘角系统固定在台架上;S2、设置实验变量;S3、设置制动油压与台架静扭电机转矩的变化;S4、控制摩擦片磨损率、制动盘温度、湿度和制动盘旋转方向中的一个实验变量,不对其他的实验变量进行控制,在固定的底盘角系统上进行制动颤振实验;S5、获取传感器反馈的数据;S6、采用反馈的数据中制动钳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是否发生制动颤振,若否,则返回S4重新进行制动颤振实验,反之执行S7;S7、基于制动钳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实验中制动颤振的各项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更全面地分析汽车制动颤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70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19787.5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复合减震功能的模块化装配式子结构,包括水平边缘构件和竖向边缘构件,所述水平边缘构件和竖向边缘构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的两个水平边缘构件为平行设置,所述的两个竖向边缘构件为平行设置,所述水平边缘构件的两侧端点处均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边缘构件,所述两个水平边缘构件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器,所述水平边缘构件和所述竖向边缘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器;通过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设置可以耗散地震和风载荷,通过设置水平边缘构件和竖向边缘构件可以减少阻尼器的安装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04644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596319.9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热机耦合效应的制动尖叫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关键零件自由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B,关键零件自由模态试验与对比;C,建立制动器复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D,进行低温工况下制动器模态工况尖叫试验;E,基于低温工况试验数据的模型修正;F,热机耦合建模与分析;G,边界条件提取与分析;H,进行高温工况下制动器模态工况尖叫试验;I,基于高温工况试验数据的模型修正;J,不同温度尖叫频率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制动尖叫预测的精度,尤其是可以预测高温工况下汽车制动器的高频噪声,能够体现热机耦合效应导致的制动尖叫倾向的时变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587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490691.1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危险源辨识与微泄漏试验的氢泄漏快速预警方法。分析不同涉氢装备的工艺流程,明确系统的运行工况,并对氢泄漏事故进行危险源辨识;筛选不同年份投入使用的加氢站;结合危险源辨识和调研分析结果,明确易发生氢泄漏的风险点;获得关键泄漏点位的泄漏演化规律;制定不同年份氢微泄漏判据;建立氢泄漏流体动力学模型;组成氢微泄漏快速预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氢泄漏预警方法结合了危险源辨识与微泄漏试验,经过多个加氢站的调研和工艺流程的分析,结论可靠,适用性强。不仅适用于涉氢系统对氢气泄漏的快速预警,同样也适用于一氧化碳、甲烷、天然气等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泄漏预警,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7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69080.7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16C10/00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06 , G01M3/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的受限空间氢泄漏检测与快速定位方法。所述氢泄漏检测与快速定位方法包括受限空间涉氢装备危险源识别;受限空间涉氢装备三维数模建模;受限空间涉氢装备氢泄漏扩散仿真分析;受限空间涉氢装备氢泄漏扩散试验;氢泄漏扩散规律分析;基于神经网络的氢泄漏定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氢浓度传感器优化布置,并进行氢泄漏检测与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快速检测受限空间内涉氢装备的氢泄漏并且实现精确定位泄漏位置,有助于氢利用系统的安全性提升与规模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17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115019.6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同济大学
IPC: F17C13/02 , G06F30/23 , G06F30/28 , F17C13/00 , F17C1/0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储氢瓶健康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获取储氢瓶复合材料层疲劳特性材料参数;进行储氢瓶复合材料层疲劳失效试验;建立储氢瓶复合材料层疲劳失效有限元模型;建立储氢瓶复合材料层损伤数据集;获取储氢瓶塑料内胆渗透特性参数;进行储氢瓶塑料内胆失效试验;建立储氢瓶塑料内胆失效有限元模型;建立储氢瓶塑料内胆失效数据集;运行工况下储氢瓶复合材料层与塑料内胆在线状态监测;在线状态监测得到的实体装备信息与虚拟空间信息进行交互;进行基于数据融合的储氢瓶健康状态识别。本发明可以准确地监测储氢瓶复合材料层与塑料内胆的健康状态,有助于储氢瓶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与规模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99730.8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T17/00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限空间氢安全排风系统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受限空间涉氢装备氢泄漏扩散试验,获取氢泄漏扩散特性;S2:建立受限空间涉氢装备的三维数据模型,对受限空间涉氢装备氢泄漏扩散进行仿真分析;S3:提取氢泄漏主被动通风装置的特征值;S4:基于S2中构建的仿真模型,结合S3中提取的特征值,进行不同拓扑特征值与风量特征值下排风系统的流体动力学仿真;S5:调用Kriging算法构建受限空间内剩余氢气浓度Q以及特征值的代理模型;S6: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代理模型,确定最优排风系统布置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发生氢泄漏事故时,能够快速完全排出箱体内氢气,降低甚至消除事故危害,有助于氢利用系统的安全性提升与规模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0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99729.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疲劳特性分析的固态储氢装置失效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固态储氢罐体材料疲劳特性试验,获取固态储氢罐体疲劳特性材料参数;S2:进行固态储氢装置疲劳特性试验;S3:根据S1获得的疲劳特性材料参数,建立固态储氢装置疲劳失效有限元模型,预测储氢装置疲劳失效特性;S4:进行固态储氢装置疲劳特性分析,获取疲劳特性参数;获取不同疲劳状态下易失效位置、易失效压力以及失效时的应变;S5:运行工况下的固态储氢系统的在线状态监测,进行基于数据融合的固态储氢系统安全风险判定;S6:建立固态储氢装置失效预警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准确预测固态储氢装置失效行为。提升其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7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169080.7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16C10/00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06 , G01M3/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的受限空间氢泄漏检测与快速定位方法。所述氢泄漏检测与快速定位方法包括受限空间涉氢装备危险源识别;受限空间涉氢装备三维数模建模;受限空间涉氢装备氢泄漏扩散仿真分析;受限空间涉氢装备氢泄漏扩散试验;氢泄漏扩散规律分析;基于神经网络的氢泄漏定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氢浓度传感器优化布置,并进行氢泄漏检测与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快速检测受限空间内涉氢装备的氢泄漏并且实现精确定位泄漏位置,有助于氢利用系统的安全性提升与规模化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