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和噪声转移矩阵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6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2197.1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深度学习和噪声转移矩阵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它包括:获取岩芯图像,形成具有标签噪声的岩芯图像数据集;构建ResNet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岩芯图像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预训练,计算岩芯图像数据集的噪声转移矩阵和噪声率;再构建两个ResNet神经网络模型,基于Co‑teaching思想,同时训练这两个模型,更新模型参数;在两个模型训练过程中,使用噪声转移矩阵对损失函数进行修正,以修正后的损失更新模型参数,得到岩性识别模型;用岩性识别模型对未标注岩芯样本进行岩性预测,可视化展示预测结果。本发明采用Co‑teaching技术和噪声转移矩阵相结合,能够高效准确识别含噪声数据集中的未知岩性。

    一种基于BIM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掌子面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98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025802.1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掌子面管理系统,包括:掌子面管理子系统,根据工程概况信息,利用BIM技术对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信息化建模,并对掌子面压力进行预估、设置及修正;监测管理子系统,对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储存施工数据,评估工程施工、管理状况,进行文档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经典掌子面压力预估理论与BIM技术结合,在开挖之前完成掌子面压力的预估及预设,同时可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预设压力进行调整;将地层信息、掌子面压力信息、隧道及周围环境变形信息全部集成于BIM模型中,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视、可控。

    一种伺服控制压力的高压地下工程试验箱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68010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25868.0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2 G01N3/02 G01N2203/0048 G01N2203/02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伺服控制压力的高压地下工程试验箱系统,包括箱体(1)和多个压力单元,箱体(1)为刚性容器,压力单元包括U形靴(14)、液囊(15)和两个导向杆(13),U形靴(14)的两翼分别设有直线盲孔,导向杆(13)一端固定在箱体(1)内壁,另一端插入U形靴(14)的盲孔,液囊(15)置于导向杆(13)、箱体(1)内壁与U形靴(14)围成的空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试验箱中加入压力单元,可以模拟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各种地下工程,从而满足地下工程缩尺试验的科研需要。

    一种多功能微型隧道掘进模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08260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030452.8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微型隧道掘进模型试验系统,包括试验平台、泥浆循环系统、微型隧道掘进机和动力控制系统。试验平台上端固定有微型隧道掘进机行进导轨、控制系统工作箱、推进动力驱动马达;泥浆循环系统可实现泵送泥浆或润滑剂、排出废浆和检测泥浆压力等功能;微型隧道掘进机由连接部分、管片部分和机头部分组成,可通过增设管片部分调节掘进长度,机头部分前端设有刀盘用以开挖岩土体,机头部分后端半径略小于前端、用以模拟地层损失;动力控制系统用以控制微型隧道掘进机掘进方向和速率、刀盘转动方向和速率。本发明各部分功能相对独立,可扩展性强,通过增减相关部件即可模拟不同隧道掘进机的工作状态,满足隧道开挖模拟的科研需要。

    一种类椭圆带立柱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61272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09115.1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 E21D11/0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椭圆带立柱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由若干片管片围合拼接形成一个整环,相邻的整环管片拼接形成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隧道管片拼装结构的横断面为带中央立柱的、由4段劣弧组成的双轴对称光滑类椭圆,包括上、下相向对称设置的半径较大的顶弧和底弧各一段,左、右相向对称设置的半径较小的左侧弧和右侧弧各一段。相邻的整环管片在横断面上的拼接缝避开隧道结构受力最不利处,且相邻整环管片拼装采用错缝拼装形式。管片环向接头和纵向接头均由螺栓通过手孔相连,其中环向接头采用面接触拉锚式带花边箱型手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本发明的优点是兼顾隧道圆弧承载的结构形式和矩形结构较高的空间利用率;纵向手孔的位置双轴对称布置,使一套管片就能满足错缝拼装的要求。

    一种站立式三环原型异形盾构管片力学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3347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06141.8

    申请日:2014-11-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站立式三环原型异形盾构管片力学加载装置,包括全钢加载反力架、加载系统、控制系统和试验用盾构管片。全钢加载反力架竖直站立放置,将拼装成环的三环管片竖直站立于全钢加载反力架内。管片顶板和两侧采用环向千斤顶加载,环向千斤顶固定于全钢加载反力架预留孔内。考虑地层抗力条件下分别计算各分段管片的实际所受水土压力值,将荷载通过环向千斤顶沿管片外弧面径向施加于分段管片的外弧面弧长中点。管片底板采用液囊使管片受力自平衡。通过纵向拉杆系统模拟盾构掘进过程中作用于管片上的顶推力。控制系统包括千斤顶油压控制系统和液囊水压控制系统。本发明可真实地模拟管片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特征,为异形盾构管片的设计和异形盾构隧道的施工提供依据,试验结果更符合客观事实。

    一种马蹄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13928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52422.2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蹄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该种形式的衬砌的一环由10块7类管片组成,包括第一标准块和第二标准块、第一转角块和第二转角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以及封顶块组成。管片的拼装,首先拼装底部的第二标准块,然后依次向两侧拼装第一转角块和第二转角块、第二标准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第一标准块和封顶块。管片环向和径向均由螺栓通过手孔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是,考虑到马蹄形衬砌结构的受力特点,盾构隧道马蹄形管片结构设计为变截面,充分利用了结构空间和材料强度;对部分管片边缘做了梯形设计,以改善其承受剪力的能力;单环管片的数量和形式较少;径向手孔的位置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使一套管片就能满足错缝拼装的要求。

    一种基于BIM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掌子面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9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25802.1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掌子面管理系统,包括:掌子面管理子系统,根据工程概况信息,利用BIM技术对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信息化建模,并对掌子面压力进行预估、设置及修正;监测管理子系统,对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储存施工数据,评估工程施工、管理状况,进行文档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经典掌子面压力预估理论与BIM技术结合,在开挖之前完成掌子面压力的预估及预设,同时可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预设压力进行调整;将地层信息、掌子面压力信息、隧道及周围环境变形信息全部集成于BIM模型中,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视、可控。

    采用MJS法和冻结法联合的联络通道建设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234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028096.7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MJS法和冻结法联合的联络通道建设的施工方法,其是一种为克服现有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劣势并充分利用MJS法的优势而发明的一种新型联络通道施工方法。本方法将MJS法与冻结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该方法地层适应性更广,安全可靠度更高。根据上述两种加固方法的技术特点,本发明方案在联络通道上方采用冻结法加固,联络通道下方采用MJS法加固,根据隧道内部空间情况,两种加固方法可以先后施工或同时施工以缩短工期。当冻土解冻后,隧道不会产生融沉问题;另一方面,MJS法形成的永久加固体为隧道的后期运营提供了稳定的地层环境。从长远来看,本发明方案安全、高效、长期成本较低。

    一种马蹄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1392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452422.2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蹄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该种形式的衬砌的一环由10块7类管片组成,包括第一标准块和第二标准块、第一转角块和第二转角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以及封顶块组成。管片的拼装,首先拼装底部的第二标准块,然后依次向两侧拼装第一转角块和第二转角块、第二标准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第一标准块和封顶块。管片环向和径向均由螺栓通过手孔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是,考虑到马蹄形衬砌结构的受力特点,盾构隧道马蹄形管片结构设计为变截面,充分利用了结构空间和材料强度;对部分管片边缘做了梯形设计,以改善其承受剪力的能力;单环管片的数量和形式较少;径向手孔的位置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使一套管片就能满足错缝拼装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