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96826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88874.8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安全状态评价方法,用以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进行总体安全状态的评价与分级,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安全状态评价的评价结构及对应的评价指标;2)分别获取待评价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各个部件下的各个构件对应子项目的技术状况评分;3)获取待评价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对应各个部件的安全状态评分;4)获取待评价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总体安全状况评分;5)最终得到待评价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安全状态等级,并根据安全等级设计维护措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考虑全面,评价完整、分级合理、适用性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61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88679.5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01D2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纠偏结构及方法,用以对软土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进行横向纠偏,该结构包括横向依次分布的偏移区域、高架结构区域和非偏移区域,所述的高架结构区域上设有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的承台和桥梁桩基设置在高架结构区域的土体中,所述的非偏移区域的土体内沿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一条应力释放孔带,所述的偏移区域的土体内沿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延伸方向设有多排旋喷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易于控制、安全可靠、灵活可控、操作安全、应用广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46992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318152.X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路基平板载荷试验的反力装置及现场测试方法,反力装置包括一对分别与两侧钢轨固定连接的螺杆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两螺杆支撑机构之间的反力梁,该反力梁的底面与反力杆相接触,并为反力杆提供反力;现场测试方法为:首先确定最优测点位置方案,到达测点后将装置与钢轨连接,之后调整反力梁高度至其与反力杆顶部相接触,并在检测开始前,预加压力以检验反力梁的状态,之后即可进行试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适应AHM800R‑CH型路基处理车的施工过程,解决了路基K30检测面临的操作空间不足及反力装置架设困难两大问题,反力装置架设及转移速度快,对施工影响小,并可实现对路基换填作业的零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724699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318152.X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E01B2203/16 , G01N3/02 , G01N2203/0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路基平板载荷试验的反力装置及现场测试方法,反力装置包括一对分别与两侧钢轨固定连接的螺杆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两螺杆支撑机构之间的反力梁,该反力梁的底面与反力杆相接触,并为反力杆提供反力;现场测试方法为:首先确定最优测点位置方案,到达测点后将装置与钢轨连接,之后调整反力梁高度至其与反力杆顶部相接触,并在检测开始前,预加压力以检验反力梁的状态,之后即可进行试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适应AHM800R‑CH型路基处理车的施工过程,解决了路基K30检测面临的操作空间不足及反力装置架设困难两大问题,反力装置架设及转移速度快,对施工影响小,并可实现对路基换填作业的零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593114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01436.3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路基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门槛动应力、临界动应力和基床动应力;2)若基床动应力<门槛动应力,则判定铁路路基基床处于长期保持稳定阶段,若门槛动应力<基床动应力<临界动应力,则处于逐步趋于稳定阶段或进入塑性蠕变阶段,若基床动应力>临界动应力,则判定铁路路基基床处于迅速破坏阶段;3)当判定铁路路基基床的变形进入塑性蠕变阶段时,获取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长期沉降S,并设定路基动力附加沉降限值St,若S≤St,则判定铁路路基基床处于长期稳定性能够保证的阶段,若S>St,则判定铁路路基基床处于最终会破坏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考虑全面、算法简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79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41646.7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基高频振动的可视化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型试验箱:内部通过设置多层散体材料模拟路基模型高频加载装置:用以通过调节加载幅值和频率模拟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产生的动载施加给路基模型;可视化振动监测装置:与高频加载装置连接,包括工作站以及分别与工作站连接的高速摄像机和可调节光源,用以获取高频荷载作用下包含振动变形及内部应力波传播规的影像数据;能量耗散监测装置:设置在模型试验箱内部,用以获取路基模型内部的波动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多点加载、可视化监测、与原型一致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15138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38297.8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颗粒形态识别的道砟智能筛分装置,包括骨料仓、传送机构、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骨料分拣机构和骨料收集机构,利用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获取道砟颗粒形态特征参数,由骨料分拣机构将满足要求的颗粒分拣至对应粒径范围的骨料收集机构,混合后得到特定质量、级配、形状要求的道砟样本。本发明通过仪器自动检测道砟颗粒的形状尺寸,能够根据形态参数遴选满足特定要求的道砟颗粒;应用于实验室或铁路现场的道砟筛分,能够实现特定质量、级配要求的道砟样本的自动筛取,并且道砟形态可控,自动化程度与筛分效率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79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441646.7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基高频振动的可视化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型试验箱:内部通过设置多层散体材料模拟路基模型高频加载装置:用以通过调节加载幅值和频率模拟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产生的动载施加给路基模型;可视化振动监测装置:与高频加载装置连接,包括工作站以及分别与工作站连接的高速摄像机和可调节光源,用以获取高频荷载作用下包含振动变形及内部应力波传播规的影像数据;能量耗散监测装置:设置在模型试验箱内部,用以获取路基模型内部的波动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多点加载、可视化监测、与原型一致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5650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441647.1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传感器碎石颗粒的模拟测试系统及方法,用以在铁路路基发生不均匀动力变形时观测散体颗粒的运动行为,包括:模型试验箱:其内部填充比例碎石模型用以模拟路基;高频加载装置:用以模拟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产生的动载施加给路基模型;碎石颗粒采集装置:包括供电电源以及分别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数据采集器和多个内置动态传感器的碎石颗粒,多个内置动态传感器的碎石颗粒混入到比例碎石模型中,且分别与数据采集器通信,所述的数据采集器安装在模型试验箱上;工作站:用以控制激振器的加载幅值和频率以及获取动态传感器的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时监测、适应于碎石散体材料、体积小、检测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3216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441639.7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0 , G01N15/10 , G01N2015/10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化高铁路基颗粒体振陷重演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模型试验箱:用以模拟有砟轨道路基形式和无砟轨道路基形式;分布式高频加载装置:用以模拟高速列车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动载荷,并调节动载荷的波形、幅值、频率和相位差;路基不均匀变形调节装置:用以定量控制并模拟路基纵向不均匀变形;可视化监测装置,包括与模型试验箱相对设置的高速摄像机和光源,用以拍摄模型试验箱内的路基纵断面图像;工作站:分别与分布式高频加载装置、路基不均匀变形调节装置、高速摄像机和光源连接,实现试验的控制以及获取路基纵断面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精确模拟、直观准确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