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8294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80821.1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人工矿柱支护下金属矿覆岩体稳定性势能的判别方法,先建立采空区覆岩模型,当采空区宽度远远大于长度时,将模型简化为薄切面简支梁模型,分别计算出梁的支撑力和构造应力所产生的应力分布;当岩体只受梁的支撑力作用时,建立平面坐标系,计算求解出该平面上的应力函数,得到各应力分量;当岩体只受构造应力作用时,计算求出各应力分量;当岩体受支撑力和构造应力共同作用时,计算当岩体受支撑力和构造应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总应力分布,最后计算出整个岩体的势能,判别人工矿柱支护下金属矿覆岩体稳定性势能。本方法可分析用人工矿柱支护来改变采空区覆岩的应力分布及集中程度,同时判断人工矿柱支护下采空区覆岩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7248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01349.3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5 , G01N3/00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验检测混凝土试块数据集成评价系统,包括模拟模块、试验模块、识别模块、评测模块、试验人员信息终端、综合评测模块,模拟模块用于建立标准模拟混凝土试块受到压强大小与压敏片浓度数据值之间对应关系;试验模块用于控制对混凝土试块受冲击位置压强的采集,还用于控制对混凝土试块受冲击位置损害图像的采集;识别模块用于根据试验模块中所测出压敏片颜色浓度来识别混凝土试块表面压强分布的情况,识别模块还将试块损害图像发给评测模块;综合评测模块的三维立体模型构建单元用于建立测评的三维数据模型,并将三维数据按照空间位置作为唯一ID存储为数组数据;本发明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综合的鉴定和智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55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34269.8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G01M13/00 , G01N3/02 , G01N2203/0026 ,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压机构及其锚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平台,其增加机构,包括,支点组件,支点组件安装在压力施加板远离第一压力连杆、第二压力连杆一端;支点组件,包括,固定在压力施加板上的支点支撑板,支点支撑板上设置有让位滑槽,让位滑槽与限位滑杆可滑动装配,限位滑杆一端与伸缩支撑板连接固定;限位滑杆穿过止退板一端与第一支点弹簧一端连接固定,第一支点弹簧另一端与压力施加板连接固定;伸缩支撑板分别与第一支点支撑板、第二支点支撑板装配固定,第一支点支撑板、第二支点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支点切换电磁铁,支点切换电磁铁与支点切换伸缩轴一端装配;支点切换伸缩轴另一端穿过第二支点支撑板后与支点块装配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94062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67493.1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G01N3/18 , G01N3/26 , G01N2203/0226 , G01N2203/0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分析高温高压钻井环境下钻杆接头力学性能的实验装置,涉及超深科学钻探力学测试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主体、第一加压泵、第二加压泵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第一加压泵向高温高压釜内注入钻井液,第二加压泵向钻杆接头内注入钻井液,形成高压及压差环境,实验台主体用于向钻杆接头传递轴向力及轴向扭矩,从而实现钻杆接头的扭转、拉伸、压缩、拉扭及压扭试验条件,本发明提供的力学实验台可实现钻杆接头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力学测试与失效试验,且可实现钻杆接头内外的压差设置,能更好的模拟钻杆接头在特深井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受力工况,从而实现钻杆接头的结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及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780268.X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翁清发
Inventor: 翁清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检测效果的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箱、底箱、放置台、升降机、夹具、检测器主体、支撑架、导杆、横杆,所述导杆两端表面边沿固定连接支撑架侧方表面边沿上方和底箱顶部表面边沿,所述支撑架底部表面边沿两端焊接于底箱顶部表面中央两端。本发明设有夹具,拉动夹具主体经齿条和齿轮配合从外壳和滑槽内伸出并带动弹簧管拉伸,把塑料制品放在外壳顶部后缓慢松开夹具主体,弹簧管收缩带动夹具主体经齿条和齿轮啮合使夹具主体在滑槽和外壳内滑动靠近塑料制品并和垫板配合对塑料制品夹紧,防止在检测过程中塑料制品移位,提高设备对塑料制品的检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02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697246.7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nventor: 张跃进
IPC: G01N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G01N220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实验检测台,包括支撑台、支撑块、固定架、活动板、滑块、刀片和复合材料,所述支撑台靠近地面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加固支架,且加固支架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抽屉,所述支撑台的靠近抽屉的另一端固定有检测台面,且检测台面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侧面安装有卡块,所述检测台面的远离支撑台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固定槽的设置在第一滑槽靠近支撑台的一侧。该路生物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实验检测台,设置有螺纹槽和第一固定卡,对复合材料进行初步固定后,再通过旋转第一固定卡,使第一固定卡在螺纹槽的作用下,进行伸缩,进而使第一固定卡对复合材料的侧面进一步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90604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93171.2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低于疲劳极限加载的疲劳损伤分析方法,当加载的疲劳载荷的幅值是高‑低两级加载或高低交替加载时,结构在高幅值载荷作用下产生初始损伤,再受到低于疲劳极限载荷的作用,材料的疲劳性能会持续劣化,对疲劳损伤累积造成影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连续损伤累积模型,利用隶属函数考虑低于疲劳极限载荷引起的损伤。该模型以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将载荷参数与损伤参量相关联,体现了加载顺序变化对疲劳损伤的影响;同时利用强化函数和隶属函数描述了低于疲劳极限的小载荷所引起的损伤参量。通过逐级推导建立了综合考虑载荷参数特征的多级加载疲劳损伤累积模型,保证了机械结构寿命预测及损伤评估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2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83577.7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G01N3/02 , G01N2203/0026 , G01N2203/0073 , G01N220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涉及材料热机械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步骤为:(1)零机械加载下确定热应变补偿函数;(2)设定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加载参数;(3)零机械加载下施加两个温度循环;(4)施加设定的温度和机械加载;(5)记录试验数据;(6)根据失效判据或预定循环数来结束试验。因为剪切应变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本方法不考虑对试样进行扭向热应变补偿。本方法可用于材料热机械疲劳性能的测定,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95626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15783.4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1N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估算高强钢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断裂韧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通过拉伸实验测得高强钢的屈服强度σy,通过室温夏比冲击实验测出材料冲击韧性ακ,以高强钢中冲击韧性与断裂韧性的本征关系准确计算得出KIC。利用本发明可以简捷方便的估算高强钢的断裂韧性,这很大限度节约了实验时间和费用,并且对于在断裂韧性标准实验中无法测量出KIC的材料,此方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断裂韧性快速估算也为工程应用中选材提供准确的参考,尤其是对航空航天、石油运输管道及和核电站压力容器等高强钢结构件的损伤容限设计提供可靠的性能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89562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28291.X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湖南城市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 G01M13/00 , G01N2203/0212 , G01N2203/067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试多边形建筑薄膜结构力学性能的方法,系统包括:曲度检测模块、硬度检测模块、重量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环境模拟模块、测试数据存储模块、云服务模块、显示模块;同时公开了一种测试多边形建筑薄膜结构力学性能的方法。本发明通过环境模拟模块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真实因素进行测试,大大提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丰富测试方式;同时通过云服务模块可以利用云服务器集中大数据计算资源进行测试性能数据的分析,大大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缩短测试周期,提升测试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