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贝氏仪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3570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0720876.9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贝氏仪,包括:测试系统、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和机架;测试系统包括直线电缸、法向力传感器、伺服电机、减速器、扭矩传感器、转轴、压板、履带板,用于测量土壤承压特性以及剪切特性;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器,用于控制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以及测试后参数的采集;机架包括:支撑腿、底层平板、二层机架、顶层平板、导向轴、导向轴套、门型框架、机架端盖:底层平板与支撑腿焊接;底层平板、顶层平板上搭载直线电缸;二层平板上搭载部分测试系统。同时,该试验台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性能安全可靠。

    一种机器人的滑动摩擦因数的试验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2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65966.2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滑动摩擦因数的试验装置及其测试方法,用于测定机器人足端与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其中,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升降台、连接件、测试车和测试板,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上设置有第一纵向导轨,右立柱上与第一纵向导轨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纵向导轨,并且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形成过道;升降台一侧与第一纵向导轨滑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二纵向导轨滑动连接,水平设置于过道的上方;连接件设置在升降台的底面上,且连接件的底端设置有机器人足端;测试车设置在过道内,可沿过道的前后方向移动;测试板设置在测试车的顶部,与机器人足端接触。通过支撑框架稳定机器人足端,以便于准确测定滑动摩擦因数。

    一种便携式贝氏仪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3570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720876.9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贝氏仪,包括:测试系统、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和机架;测试系统包括直线电缸、法向力传感器、伺服电机、减速器、扭矩传感器、转轴、压板、履带板,用于测量土壤承压特性以及剪切特性;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器,用于控制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以及测试后参数的采集;机架包括:支撑腿、底层平板、二层机架、顶层平板、导向轴、导向轴套、门型框架、机架端盖:底层平板与支撑腿焊接;底层平板、顶层平板上搭载直线电缸;二层平板上搭载部分测试系统。同时,该试验台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性能安全可靠。

    一种模拟月球环境车轮扬尘测量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115725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11748.7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月面环境扬尘测量试验台装置,包括月面环境模拟机构、测量系统、车轮、车轮运动机构;月面环境模拟机构包括机架、真空罩、模拟月壤、土槽、真空泵,土槽固定在真空罩内,模拟月壤均匀铺放于土槽内,机架固定在土槽上方,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真空罩内部联通;测量系统安装在真空罩内,用于测量扬尘颗粒参数以及车轮参数;车轮运动机构包括水平滑动机构、升降机构、车轮传动机构,水平滑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且可在土槽上方水平滑动,升降机构垂直连接在水平滑动机构下方,传动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底部且与车轮连接,用于驱动车轮在模拟月壤表面转动。本发明适用于不同载荷以及不同规格下车轮的运行情况扬尘测量。

    一种车轮牵引性能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126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35253.8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牵引性能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其中,车轮牵引性能试验台包括基架、试验台车、整备台车、配重部件、驱动电机、摄像部件和控制台,基架上设有土槽,以及设置于土槽的上方,沿土槽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行车导轨;试验台车滚动设置在行车导轨上,用于搭载待测试车轮;整备台车滚动设置在行车导轨上,位于试验台车的前进方向上,用于刮平土壤;配重部件设于试验台车上,用于调节待测试车轮的沉陷深度;驱动电机设于试验台车上,与待测试车轮传动连接;摄像部件设于试验台车上,用于拍摄待测试车轮;控制台与试验台车、整备台车、驱动电机和摄像部件电连接。本申请通过模拟不同的运动过程,进行多变量下车轮的牵引性能分析。

    一种车轮环形土槽试验台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87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74289.2

    申请日:2022-09-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车轮环形土槽试验台,用于测试车轮寿命、承载能力及牵引性能等。由回转臂、转臂固定架、台车、土槽、圆形导轨组成,土槽由方形外框和圆形内框构成,土槽内铺设模拟路面;圆形导轨安装在土槽圆形内框内侧;转臂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土槽中心位置的地面上。本发明即可用于不同直径车轮寿命试验测试、承载能力测试,还可用来测试被试车轮牵引性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较低。

    一种载人月球车弹性仿生步行轮

    公开(公告)号:CN11115260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030160.6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载人月球车弹性仿生步行轮属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轮辐组中18个轮辐的连接板经螺栓螺帽分别与轮面组的左轮面组、中轮面组和右轮面组中轮面的底面固接,轮辐组中18个轮辐的支杆内端,按照轮面组的左轮面组、中轮面组和右轮面组中轮面的排列关系,固接于轮毂中轮毂轴的表面。本发明的滚动阻力小,通过性、平顺性好,负载能力强,可靠性高;采用弹簧钢板的环形轮面,受载时产生弹性变形,可增大轮壤接触面积,提高车轮牵引力,同时,弹性变形可吸能减震,提升乘坐舒适性,吸收的能量还可用于轮面恢复原状;设置在轮面表面的横向轮刺可提高月壤对车轮的推力,能提升车轮的牵引性能和爬坡性能。

    一种正弦波纹结构的仿生复合板及隔振台

    公开(公告)号:CN113294476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714357.6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弦波纹结构的仿生复合板及隔振台,正弦波纹结构的仿生复合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波纹板组件、波纹蜂窝夹芯组件和下波纹板组件;所述波纹蜂窝夹芯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波纹片和第二波纹片;所述上波纹板组件包括第三波纹片;所述下波纹板组件包括第四波纹片;所述第一波纹片、所述第二波纹片以及所述第三波纹片两两相互正交设置,所述第四波纹片平行于所述第三波纹片。由于采用波纹片时,由于波纹片是弯曲的,更容易通过变形吸能,而且所述第一波纹片、所述第二波纹片以及所述第三波纹片两两相互正交设置,且所述第四波纹片平行于所述第三波纹片,通过各波纹片可以从不同方向进行吸能,从而提高吸能效果。

    一种载人月球车车轮土槽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136638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417282.0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载人月球车车轮土槽试验台属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中试验台车的滚轮与U型轨滚动连接,钢丝绳前端固接于牵引阻力系统的滚筒,后端与试验台车的拉力传感器固接;水平位移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减速器总成和动扭传感器均由计算机控制。本发明的试验台能克服小型月球车车轮土槽试验台被试轮尺寸载荷小、速度低、牵引阻力不稳定等缺点,可试验车轮尺寸大、载荷大、速度快、牵引力恒定,试验结果更精确,本发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通过改变被试轮载荷大小、转速、牵引阻力等,测试不同条件下的车轮性能,能实现多试验条件的效果,能增加试验多样性,通过传感器及计算机能随时输出试验转速、试验时间、功率等数据,便于记录。

    一种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

    公开(公告)号:CN110978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35191.6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属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上面板组件、变截面管组和下面板组件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其中变截面管组的8-10根变截面管在上面板组件的凹槽板内自左至右排列并固接,与上面板组件的凹槽板固接,与下面板组件的上板Ⅱ固接;上面板组件中瓦楞板Ⅰ的纵向与变截面管组的8-10根变截面管纵向平行或交叉呈直角;下面板组件的上板Ⅱ上面与上面板组件的凹槽板下面固接。下面板组件中瓦楞板Ⅱ的纵向与变截面管组的8-10根变截面管纵向平行或交叉呈直角。本发明能提高复合夹层板的强度和刚度,上、下面板瓦楞板结构可在尽可能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轻整体质量,截面形状自然过渡的变截面管可提高弯曲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