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室温磷光共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35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163294.0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室温磷光共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共晶材料技术领域。该共晶材料由给体分子和受体分子通过自组装非共价键形成,其中,所述给体分子为4,4’‑联吡啶,受体分子为4‑溴‑2,3,5,6‑四氟苯甲酸。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有机室温磷光共晶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有机室温磷光共晶44BD‑TFBA,寿命长达86.67ms,用盐酸熏蒸44BD‑TFBA,磷光消失,用三乙胺再次熏蒸,磷光恢复,表现出优异的可逆的刺激响应性质。该材料为具有刺激响应性质的室温磷光共晶,在防伪、传感器和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潜在前景。

    一种光可逆刺激响应荧光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27800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02305.4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光可逆刺激响应荧光材料及其在应用,属于光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分子结构为以四苯基乙烯、三苯胺和螺吡喃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一类不对称光致变色材料。在固体状态下经过365nm的紫外灯照射前后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或)荧光发射光谱的双重颜色变化。在经过可见光长时间照射之后,发生变化的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或)荧光发射光谱会可逆复原为初始的颜色及状态,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稳定性和可逆性。该材料可以单独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涂抹使用,可以掺杂进聚合物中通过静电纺丝和铺膜等方式做成复合材料,作为光可逆材料应用在防伪、颜色可逆聚合物薄膜等领域。

    利用消失波作激发源测量有机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2574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810051148.2

    申请日:2008-09-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全内反射方法产生的消失波作激发源测量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方法。首先在半透明电极上制备厚度为d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薄膜,再蒸镀一层金属电极;然后将脉冲光以θc≤θ1≤90°的角度入射到半透明电极的表面,全反射产生的消失波在有机半导体材料薄膜中产生空穴-电子对;空穴或电子在外加电压U形成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或阳极作漂移运动,最终被阴极或阳极所收集,通过信号采集部分采集瞬态光电流,由此确定空穴或电子渡越有机半导体材料薄膜的时间t,即可得到有机半导体材料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μ=d2/Ut。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激发光的强度来控制光生载流子产生的数量,进而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测量的准确性。

    一种固态光刺激荧光快速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78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13790.6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光刺激荧光快速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光致荧光变色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分子结构为以螺吡喃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脱水反应合成的一系列不同酯链长度的和不同柔性链类型的固态光致荧光变色材料。在固体状态下经过365nm的紫外灯照射前后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双重颜色变化。在经过524nm绿灯的短时间照射之后,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会快速地可逆复原为初始的颜色及状态,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高响应性和可逆性。

    一种可逆固态光致变色荧光油墨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70389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195199.7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逆固态光致变色荧光油墨材料及其应用,属于光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分子结构以芳环或芳杂环取代基和螺吡喃为基本结构单元,其结构式如下所示,是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一类新型的荧光染料。研究发现这种染料在紫外光照前后表现出不同光谱吸收和(或)荧光的双重颜色变化,并且在一定温度加热条件下,这类由紫外光导致的吸收及荧光颜色变化又能可逆复原,转变成紫外光照射之前的吸收及荧光颜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可逆性及抗疲劳性。该油墨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聚合物、油墨等复合后,作为光致变色材料,应用在安全防伪、安全墨水、显示器件、荧光传感、信息存储等诸多领域。

    一种基于1,2,4,5-四嗪的共轭聚合物及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329418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37824.7

    申请日:2011-08-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0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1,2,4,5-四嗪单元的共轭聚合物及该共轭聚合物在制备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选择不同的构建单元与1,2,4,5-四嗪单元共聚,通过选择具有大的共轭结构、高共平面的桥联单元进一步调节共轭聚合物的带隙和迁移率,从而制备具有低的分子最高占有轨道(高开路电压和高稳定性)、窄带隙、宽吸收、高迁移率的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并将此类共轭聚合物材料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材料,可以简化器件制备工艺,以适应器件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需要。

    一种无需真空过程制备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1994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067595.1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真空过程制备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以氧化锌(ZnO)或氧化钛(TiO 2 )等修饰的氧化铟氧化锡(ITO)或掺杂氟的二氧化锡(FTO)基底作为电池阴极,以高导电率的聚合物电极作为电池阳极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在活性层和聚合物电极之间引入了一层油水两亲性的自组装分子修饰疏水性的聚合物活性层,使活性层表面由疏水变得亲水,从而使具有高导电率的水溶性聚合物电极材料的溶液可以在活性层上形成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的电极薄膜,整个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全部通过溶液湿法制备完成,避免了采用金属电极真空蒸镀过程所带来的成本高、设备依赖性强、工艺复杂、能耗高、难以大面积制备的缺点,有效的简化了器件制备工艺。

    一种新型互渗式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55139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051147.8

    申请日:2008-09-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溶剂渗透方式制备基于共轭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共轭聚合物溶于其良溶剂中,再将PCBM溶于其良溶剂中;将共轭聚合物溶液旋涂到已清洁处理的ITO或FTO导电玻璃上,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再将PCBM溶液旋涂在共轭聚合物薄膜上,通过溶剂作用使PCBM分子渗透到共轭聚合物给体层中,形成共轭聚合物与PCBM互渗结构的活性层;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在PCBM上蒸镀一层电极,即得到互渗式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的互渗式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可以为激子的分离提供较大的给受体界面,并为载流子的传输提供连续的通道,避免在传输过程中载流子的损失,从而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